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江和与他的绿色产业帝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 17:41  《新华商》杂志

  记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江和

  文/永时 迅之

  面对近年世界经济阴晴不定、大起大落,年届花甲的陈江和先生淡定而从容,他表示,凭借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精英”管理人才,以及金鹰集团数十年来始终坚守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对金鹰集团全球化的发展前景仍充满信心。“路遥知马力,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做企业。”他的话语显示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气度。

  金鹰集团作为庞大的跨国工业集团,其资产总规模已逾100亿美元,管理层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仅聘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便达5万余名,其生产经营覆盖新加坡、印尼、中国、巴西、马来西亚、芬兰和菲律宾,销售网络则遍及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其业务更是品类众多,从林业、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制品、棕榈种植、棕榈油加工,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物流业、服务业,凡此种种,令人眼花缭乱,实则多与资源相关。从一个多子女的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他,那一串坚实的脚印留给人们岂止是经验?

  经营理念启发了总统

  陈江和的父亲早年从福建莆田来到印尼棉兰市,开了一家不大的店铺,经营机车零配件和小额汽油、柴油生意。1949年,家中的长子陈江和出生了,不久,他的8个弟妹相继来到人间。陈江和从小爱学习,从小学直至当地的华侨中学,他的成绩都十分优异。为了帮助体弱多病的父亲做生意,每有闲暇,懂事的他便跑到店铺里帮忙。

  陈江和17岁那年,父亲因操劳过度、卧病在床,无法再继续打理生意,作为长子,陈江和别无选择,只好辍学回来打拼,肩负起养家的重担。一开始,陈江和子承父业,在父亲的店铺也做零配件生意,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配件。父亲虽然没有创下偌大家业,但他积累下的不少从商经验和良好的人脉关系,还是让陈江和终生受益。

  创业之始的陈江和,手下只有3名员工,他脚踏实地,根据市场需求,逐渐将业务拓展开来,用他的话说就是“干着干着,就什么东西都做”,他的店铺也由原来的单一业务变成综合性经营商户。依靠过人的勤奋和善于随时把握机遇,他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7年,陈江和正式成立了金鹰公司,主营业务转向承包石油工程。3年不到,陈江和的金鹰公司便拥有了几十万美元资本,在棉兰市崭露头角。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的猛涨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正处于石油资源战略开发背景下的印尼更是如此,所有的石油公司几乎都在大规模扩建。陈江和的石油设备和工程生意异常红火,利润丰厚,很快就赚到了1000万美金,而此时,他年仅26岁。陈江和的资本运营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时的陈江和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天,石油公司不能再为自己提供市场和利润,该如何让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一个现象引起他的关注,印尼的森林行业都在出口原木,而不少原木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后,被加工成夹板再返销到了印尼,加工厂家由此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润。那么,为什么不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印尼直接生产夹板呢?

  听说陈江和要做夹板生意,很多人都觉得很可笑,因为在当年印尼直接出口原木收益最为快捷,而建工厂、搞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何况回报率还是一个未知数。然而,陈江和决心已定,他到工业部长那里申请夹板生产准许证。身为陆军中将的工业部长对陈江和的想法既感兴趣,又颇为怀疑,他问陈江和:“有很多人来拿准许证,都说是建工厂,到头来都没有建成。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建得成?”陈江和语气很坚定,他说:“建一个夹板厂一般需要两年,我大概需要14个月就能建成。”部长看了看面前这位英气勃发的年轻人,当即表态:“如果你能按期建成投产,我一定亲自向总统先生报告,请他来为工厂剪彩。”

  陈江和听后,深受鼓舞,他全力以赴,只用了12个月便建成一个投资上千万美元,用工近两千人的大型夹板厂。1975年8月7日,总统带领7位内阁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开工剪彩。总统问了陈江和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想到做这个行业,生产的夹板成本是多少,卖出去的价钱是多少,能获得多少利润,以及能为多少人解决就业问题。总统还饶有兴致地拿出一张纸让他慢慢写下来,还跟陈江和一起计算。等算完了,他兴奋地说:“咱们印尼应该多制造夹板,应该禁止原木出口,这样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又能多赚取外汇。”从那时起,印尼政府便开始逐渐调整国家林木行业的政策,3年后便不再对外出口原木了。

  陈江和的夹板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几年下来,获利颇丰。1979年,30岁的陈江和又看好棕榈油的发展前景,开始进入棕榈种植业。“当时我不懂行,两年种不了4500亩。”他回忆说。因为收效甚微,陈江和甚至一度想将棕榈园卖掉,一个做汽车生意的商人想买,最后谈判时,他想对方不是做种植的都敢接手,那自己也能做好,于是他决心再试一试。陈江和到马来西亚找来顶尖的种植专家,精心种植。一年后,种植面积即达3万亩,几年后达到几十万亩。为了加大投入,他种棕榈14年未拿红利,所赚的钱全部投入扩大种植上了。到现在,金鹰集团的棕榈种植园发展到300多万亩,棕榈种植面积相当于1.3个新加坡。

  在印尼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这300万亩棕榈园每天可采摘几十吨成熟的棕榈果,每10吨果实即可炼出2300公斤金黄的棕榈油,年产量80多万吨,成为金鹰集团最稳定的财源之一。

  建造印尼超级“林浆纸”

  有一次,陈江和到芬兰考察商务,因为那里有世界上顶级的浆纸企业。当时,他看到芬兰的一种树已有7到8寸粗,便问当地人这种树要生长多少年。人家让他猜,陈江和想,如果在印尼要想长这么粗,得3年到4年,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这种树在芬兰已经长了20多年了。

  陈江和想,芬兰人栽树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用的,而在印尼这样的热带国家,树木的轮伐期较短,只有5-6年,完全可以惠及种树的这代人。“木材属可再生资源,印尼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好,对开发速生林极为有利。”如果学习芬兰的浆纸企业的技术,利用印尼有利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来建浆纸厂,应该大有前途。在印尼开创浆纸王国的构想,逐渐在陈江和的头脑中清晰起来。回到印尼后,陈江和就着手开始打造自己的浆纸王国。

  种植业就像一条河,想在其中打拼的人就好像跳入河流,必须逆流而上,要知道自己的体力。用于制浆的相思树种植周期有5-6年,且种树后的保养和肥料供给成本都很高,如果没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就会前功尽弃。但是陈江和并没有担心这个问题,他相信这项长远投资将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只有拥有了可再生的资源,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一次次实践,一层更进一层的市场考察后,陈江和作出立足资源,做强、做大、做深,并高效整合资源的决策,设计出一个崭新的一体化工业模式——“林浆纸一体化”,并在这条路上勇敢前行。

  陈江和选择在印尼廖省一个人烟稀少的小镇发动当地农民,在已退化的、非高保护价值的林地上,开始大手笔地开发相思树种植园,并配套建设制浆厂和造纸厂。在林木资源的开发上,采取边伐边种的可持续林业管理方法,每伐一棵树就种植一棵苗。公司拥有自己的苗圃,每年可以提供大约1亿株树苗和生根插条,每年种植相思树的面积达到75万亩,差不多相当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陈江和还非常注重自己的企业和环境及周边社区的和谐共处。

  在镶嵌式种植理念的引导下,陈江和把种植园设计成一个融合相思树种植园、森林保护区及当地社区的联合体,这样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法砍伐和火耕。这个社区相思树种植农场计划被亚洲管理协会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评选为2005年度亚洲企业社会责任大奖环境类亚军。在短短十余年间,陈江和就在印尼廖省的科林奇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园,世界最大的人工速生林基地和浆纸生产联合体之一,一个规模达8万人的社区,并据此成立了金鹰的核心产业集团——亚太资源集团。

  资源,始终是“金鹰”最强有力的后盾。要把这么多资源整合、利用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件易事。对此,陈江和有他独特的办法。在纸浆厂,他通过一体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不但做到了环保,而且产生了效应。

  陈江和告诉笔者:“为防止污染,我们在这里采用了三台世界上最大的回收锅炉,每一台投资达2.5亿美元。这三台锅炉都能将废弃的物料烧来发电,而且所发的电完全可满足生产的需要。造一吨纸浆大概需要700度电,一度电要6美分,那我每吨浆就可以节省42美元。每年200万吨产量,就可以节省8400万美元,三台锅炉共投资7.5亿,不到9年就可全部收回投资。”他说。

  构建中国的绿色基地

  与此同时,陈江和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曾把中国比喻成“生父”的陈江和,更是对中国有着厚重的民族情结。

  在金鹰中国区的构建中,北京代表处是中国区的管理中心,以企业资讯、项目审批和项目融资为主。为便于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运作,掌握最新资讯和能源动态,以一体化能源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太平洋油气公司及其子公司东亚电力公司也将北京作为其在中国区的协调中心。另外还成立上海公司和福州办事处等。它们各自肩负不同的职责,为金鹰集团的进入内地构建了先进的组织架构。

  有了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金鹰”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也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陈江和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回到祖国投资,一到中国就频频出手,先后在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江西等地投资。目前在华已投入运营的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的纸品加工厂、年产20万吨的棕榈油精炼厂、年产7万吨的化学纤维厂以及年产31.5万吨木浆、17万吨纸板的纸浆厂。

  在山东日照,“金鹰”旗下的山东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木浆扩建项目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今年将正式投产。据他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113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环保的投入将达30亿。对于30亿的环保投入,陈江和表示,从长期看,这些投资都是可以收回的,“规模越大,后期的回报越大”。

  对未来,陈江和踌躇满志:“加上亚太森博第一期31.5万吨的年产能力,这个项目建成后,亚太森博年产纸浆能力将超过13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制浆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浆生产线之一。我们要把亚太森博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企业。”

  在陈江和的家乡福建,这里的气候适合林木的生长,2004年6月,金鹰在莆田市启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先后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等地设立林业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当初的小树苗已覆盖成林。

  为缓解电力紧缺并为能源需求激增的地区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供给,陈江和在厦门投资建设中国第一个由外商独资建设、拥有并运营的LNG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厦门东部燃气电厂。该厂是以天然气作为燃料发电,清洁环保,一期建设规模为两台300兆瓦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2x390MW)。电厂年发电30亿度,这对解决厦门今后用电增长的需要,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改善生态环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江苏南通,与中石油、江苏国信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的江苏LNG及其配套项目,江苏如东接收站建设规模为600万吨/年,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50万吨/年。其中LNG接收站、码头等工程已开工建设。

  另外,陈江和旗下的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外商投资的粘胶纤维企业。投资9.8亿元人民币二期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扩建后粘胶纤维年产量达到16万吨/年,生产规模将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企业的经营,陈江和有着缜密的思考:“危机感是海外华人所特有的,每时每刻都要做好思想准备。”对于中国市场,他有坚定的信心:“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持续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环境稳定,有具有竞争力和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这都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信心。再说,我们华人来自己家里做事,朋友多一些,感觉亲切一些。”

  他的三个“有利原则”与拳拳爱心

  “我现在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考虑‘三个有利’,也就是对政府有利,对当地的人民有利,然后才是对企业有利。在持续成长中追求人、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自己有利,人民没有利,政府没有利,一定搞不久的。如果企业做的,对老百姓有利,对当地的政府有利,你就可以长久生存,也才有利可赚。虽然我们很多事情,是通过政府去解决的,但你如果没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到动乱时期就很难生存。‘三个有利’,可以说是商战求胜的法宝,”陈江和说。

  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他们专门在工厂所在的社区设立了培训中心,免费培训附近农民,教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制定和推行了包括综合农耕体系、社区种植园方案、中小企业扶持方案、职业培训和教育资助在内的多项帮扶计划,并主动肩负起协助建设路桥、电力、用水、医疗和文化等社区基础设施的责任。

  在海外,陈江和及其家族成立的陈氏基金活跃在教育、健康和减灾等公益领域,陈氏基金不仅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为教师(特别是那些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资助,捐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书本,还为偏僻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在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进行救援。

  回到祖籍国投资之后,陈江和每年借考察项目之机都要专程回家乡看看。每次回来,他都用心观察父老乡亲的生活状况,特别留心考察当地的社区发展情况,考虑能为家乡做哪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近年来,陈江和在福建慷慨捐资5000多万元,支持妈祖文化交流,捐建厦门小白鹭艺术剧院,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在莆田捐建莆田学院金荣综合楼、莆田第一医院惠妹门诊楼、莆田第一医院惠妹外科医技大楼,他还资助很多优秀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对家乡经济、文化、教育的倾情付出乡亲们都一一铭记在心。他先后被授予“莆田市荣誉市民”、“厦门市荣誉市民”、“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和“福建省海峡两岸建设突出贡献奖”。

  2003年,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资1000万元,以其父名设立“陈金荣文教专项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文教事业,先后在西藏、新疆、青海、广西、安徽等贫困地区共捐建23所“侨心小学”,38个“侨心工程”项目。同年,他向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项目捐资150万美元,其后又相继向北京奥运捐资350万美元。

  2005年,金鹰集团在陕西9个贫困县区支持开展了“温暖工程陕西百县百万农民培训——金鹰项目”,推动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非典”期间,他慷慨捐资3000万元人民币,是个人捐款最多的一位。2008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方遭遇雨雪冻灾,他在海外闻讯后第一个响应,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汶川地震,他捐款千余万元,在全球采购救灾物资……迄今为止,他为中国的教育、体育、扶贫、文化、救灾等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达2亿元之巨。

  陈江和对中国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使他得到了诸多褒奖,金鹰旗下的企业也多次荣获“最具责任感企业”、“十大慈善企业”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陈江和说:“这些荣誉,仅仅是对我们多年来努力的一个肯定和鼓励,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