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帮韩寒烧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8:50  《第一财经周刊》

  韩寒要办杂志,稿费标准很高。但是这些钱谁来出呢?韩寒能给他们带来利润吗?

  文|CBN记者 杨樱

  在作家和赛车手之外,韩寒又有了一个新头衔:主编。他要办杂志了。

  5月7日晚接受《第一财经周刊》电话采访时,他听上去似乎还在开车。一个多小时里,韩寒大多数时间都在用惯有的自信谈他的理想:用一本新的杂志引导当下青年的价值观,用高稿酬改变人们对文字的弱视。“青春作家随便搞个杂志都能有10万、20万的销量,我的书卖得比他们好,那我的杂志也一定卖得比他们好。”他说。

  新杂志预期在7月份刊行,定价11元,首期15万字,如果是普通杂志开本,厚度约与一本《第一财经周刊》相当。如若顺利刊行,韩寒为《第一财经周刊》提供这样一份账单:

  纸张印刷成本每册4元,计划印数每月30万册,每月120万元,半年即720万元;

  以采编人员每人每月7500元(不含四金)计,即便自己不拿钱,只雇用一个文字编辑、一个美术编辑,每月支出也要1.5万元,因此7个月(杂志5月1日开工)人力成本总计至少10.5万元;

  稿费预期为每月20万至30万元,半年即120万至180万元。另外还有物流和渠道成本等(即把杂志发至全国的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和书报亭)。初创阶段,韩寒对办公成本选择了“忽略不计”,他本人的影响力也可以省去大笔推广费用。但是渠道的推广费用,如报刊亭的宣传招贴,如一些特殊渠道的进场费等,是省不掉的。

  韩寒是中国身价最高的作家之一,但他自己显然没有足够能力维持如此开支。让这些维持下去的是韩寒的老搭档路金波和此前相对低调的聚星国际。

  出版人路金波,网名“李寻欢”,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知名网络写手,现在活跃在文学类书籍出版界,并以包装安意如这样的年轻作家见长。

  大约三四年前,路金波介绍韩寒认识了聚星国际董事长刘伟。聚星国际的主要业务是网游、影视和偶像剧投资,刘伟一直试图成为韩寒的经纪人,包办他的一切活动,但被生性自由的韩寒拒绝。这一次,路金波旗下的万卷出版公司负责新杂志在新华书店渠道的铺货,而聚星除了要负责民营书店和书报亭的铺货以外,还要为韩寒的新杂志全权买单。

  “当初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个能赚大钱的生意,不赔已经很好了,”刘伟说,“我们看中这件事的协同效益,如果未来能和韩寒有别的合作,现在花钱也值得。”

  聚星国际许诺给韩寒1000万元作为杂志第一年的采编和人力费用,但这并不是一次性支付。在100万元额度以内,韩寒有自由支配权;超过100万元,必须向聚星报批;在半年内,累计金额不能超过500万元。采编以外的一切费用,包括印刷、物流和发行等,也由聚星国际承担。

  作为投资方,聚星交给韩寒一叠规规矩矩的合同协议书,但转手就被韩寒换成了短短9条协议。对于新杂志,韩寒享有完全的经营权、署名权和所有权,只是现在经营暂时由聚星代理而已。对这一切,韩寒只是承诺“也许不会赚,但肯定不会赔”而已。并且,在杂志盈利的前提下,韩寒能随时中止杂志的发行采编—按照他们的“9条”合同,这不违约。

  有聚星支持,再加上路金波的经验、能力和关系网,韩寒的理想也就有了现实支撑。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黎波主管着青年畅销书作家郭敬明主编的杂志《最小说》的发行,据他透露,文学类杂志进书报亭通常能有六折到七折的批发价,书店渠道进书也通常给出五折到六折的价钱。设若韩寒能从每册新杂志获得6.6元,扣除5元左右的成本后,还有1.5元至2元的收益。如果每期发行30万册且全部售出,则半年至少能得到180万元利润。对于一个初创时期的杂志来说,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数字。

  《最小说》自2008年起改为半月刊,之前则是用书号发行的杂志书,全部工作团队有34人左右。黎波说,“《最小说》现在每年能赚1000万元。”

  “这类杂志生存不靠广告,卖一本赚一本的钱,所以关键就是量要大,过了临界点利润马上翻番,韩寒卖30万册的话已经算很多了。” 他说。

  韩寒并没有明确把新杂志与郭敬明的《最小说》作比较,但他说起三四年前聚星就曾经建议他做杂志:“那时候恰好有人做了差不多的事,我对这件事也没考虑成熟,怕别人说我跟风,所以就拖了下来。”《最小说》上市时间正是3年前的2006年。

  据郭敬明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目前《最小说》售价12.8元,平均每月销量55万册。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估计《最小说》的月销量大约在30万册左右。当然,黎波说,《最小说》的发行量也是从一开始的10万册逐步上升到现在的数字,“要测试市场的接受能力”。

  但韩寒甚至还没考虑他杂志的目标读者—“因为不需要,我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东西,看市场接受不接受”。黎波认为做杂志可不能这么干:“杂志的特色就是分类,面向不同的人。11块也是钱,它必须要有个清晰的市场定位。”

  无论韩寒还是郭敬明都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群,粉丝们经常互相攻击,韩寒本人也对郭敬明时有揶揄之词。现在,他们将在一个新领域展开竞争。不同之处在于,郭敬明的《最小说》善于挖掘粉丝的剩余价值,而韩寒则要面对一个未知的新市场:“我希望新杂志是一本人文的杂志,能让看青春读物的人更好地去看这个世界,现在在青春读物和《中国新闻周刊》这样的严肃读物之间缺乏一个过渡。”—难度就在这里。

  杂志书《读库》的主编张立宪看好韩寒的新杂志。“我觉得他整个感觉是对的。我也很认同韩寒的价值观、写作观和写作风格。编辑经验不足并不是什么大事,”张立宪说,“重要的是稿件质量,以及编者作者是否诚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