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储备也有调控功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7:31  中国报道

  文/李国祥

  关于粮食储备问题的讨论一直纷纷扬扬,这还要从1995年谈起。当年粮食减产造成粮价大幅度上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朱镕基总理于是要求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中央专门拨了1000多亿元,但很多国有粮食企业从中央要了补贴,却没有收购农民的余粮。

  1998年,粮食增产到4.9亿吨,但无人收粮,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打击,连续多年减产。2003年,我国粮食减产到4.3亿吨,出现大规模粮食缺口。2004年,粮食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

  温家宝担任总理后,首先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革,然后将国家粮库和地方粮库分开管理。2004年新一轮粮改,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的粮食储备制度。去年“两会”时,袁隆平提交了一份有关粮库空置问题的提案,后经查实,那几个粮库不是国家粮库,而是地方粮库,并不承担国家储备任务。这就是改革的产物,国家粮库由中央财政支持,部分地方粮库实行企业化运营。当市场上粮食不好卖,或粮食企业不租用地方粮库时,地方粮库就可能空置。这是正常现象,并不能表示国家粮食库存就空虚了。此外,国家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手上的大部分粮食,这样,主要的粮源就掌握在国家手上了。目前来看,这项改革还是很成功的。

  当出现灾荒或战争等紧急需要时,要保证国家粮食库存“调得动、用得上”,历史上曾出现过灾荒之年国家调不动地方粮食库存的情况。现在,战略储备粮全部在国家粮库,国家粮库的调动权直接在总理,就保证了“调得动”。那怎么保证“用得上”呢?就要求粮食库存不仅要账实相符,还要保证质量。粮食库存不仅具有应急和战略储备的功能,还是国家的调控手段。国家要想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对农民进行补贴之外,还要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而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国家粮食库存。

  因此,粮食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了,消化不了,可能会造成粮食价格的大幅下跌。我认为,最能反映粮食库存多少的指标还是市场上的价格和交易行为,这是一个可观察的变量,具有客观性。粮食库存规模应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库存过多,一方面会占用资金和资源,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也无法正确反映市场供求。有学者将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归因于政府调控的失败,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国在进行调控时还需要多一些胆量和魄力。像去年,国际上闹粮荒,粮价飞涨,而国内粮食充足,却不敢出口,好的机会没有把握住。所以,当粮食供给偏多时怎么调,我们还需要学习。

  我认为,今年我们不能喊粮食增产,只能讲稳定粮食增产。因为,现在全世界包括我国粮食都大幅度增产,粮价偏低,我国政府搞托市收购,使得国内粮价高于国际市场,这对政府的压力也很大。一些销区宁愿从国外进口粮食,造成了东北等地粮食库存偏高。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有统筹大局的思想,需要国家的平衡和调控。

  虽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国家责任,但地方上,很多销区的储粮积极性都不高。比如北京,库存水平低的时候,只够城市居民两个星期的口粮,高的时候,也只够一个月,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销区3到6个月的口粮规模。

  我国连续5年粮食增产,而且增产幅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主销区更应增加粮食库存,否则粮食积压在产区,就会造成农民卖粮难和粮价上不去的情况。据我所知,东北一些地区,卖粮排队现象很严重,有时农民要排一个星期才能把粮食卖出去。这无疑会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因此,粮食产量较多时,就要调动销区的储粮积极性,多储备粮食库存,适当推高粮食价格。否则,总是“少了就喊,多了就砍”,粮食产量很难稳定。

  实际上,我国的粮食消耗和储存主要靠农民。在农村,粮食的自给率很高,农民的储粮积极性也比较高,对粮食库存的使用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陈化粮少。但是,我国一些地方由于农民储粮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储粮设施简陋,粮食损耗问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多年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如果政府及其相关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适宜技术,补贴农民完善储粮设施,改善储粮条件,必将会进一步发挥出农户储粮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储粮,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清仓查库是粮食系统每年的日常工作之一,只不过今年的力度特别大。今年粮食清仓查库的背景十分特殊:国际经济危机呈蔓延之势,其负面影响不断显现,是否见底还难以预计。这种情况下,中央有一个基本的精神,就是宁将经济危机的影响估计得坏一些,只要保证整个国家粮食供应充足,做到“手中有粮”,就能“心中不慌”。我们不仅要在短期内保证粮食储备安全,从长期来看,还是要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另外,我国已经是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成员,其他国家都将粮食库存的数量对外公布。我国目前还将这个数据作为保密信息,不对外公布。我个人认为,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粮食清查范围太大,难以获得完全准确的数据。在对粮食库存数量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国家不公布粮食库存数量是可理解的。但从长期来看,粮食库存数量是需要公开的,也只有将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做好,才能保证粮食库存方面信息的准确性。

  李国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