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风暴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22:25  《当代金融家》

  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南华集团副主席张赛娥

  New Growth Opportunities Abound for China amid Global Crisis:

  Interview with Ms. Choi Ngor Cheung, Member of CPPCC,

  Executive Director, South China Holdings Ltd。

  文/本刊记者 李 霞

  香港南华集团副主席兼执行总裁张赛娥是记者见过的最平易近人的政协委员。素面朝天的她,总是那么温婉秀气,对记者的提问,几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如内地人顺畅流利,有些表述她担心你听不懂,常常会问:“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你听明白了,她会继续往下说;如果没听明白,她会举例子,打比方,举一反三,直至你听明白为止。

  在采访中,她对金融风暴的成因、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都作了详细的梳理。她还表示事事没有绝对,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迷信那些大牌企业永远屹立不倒,也不要迷信个人的权威和魅力。

  “有时候,我们总是难免不被客观环境带着走,难免有不清醒的时候,需要有人提醒,敲警钟。”张赛娥说。去年,她提交了《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的提案,并在温家宝总理参加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言,强调随着国家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日后难免会受到国际金融波动的影响,及早确立预警机制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金融风暴的成因

  张赛娥把引发此次金融风暴的成因分为远因和近因。远因主要有8个,即非驴非马的住房政策;自由经济理念,政府疏忽职守;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信用评级公司的不负责任;按市值计算盈亏的会计准则;宽松的货币政策;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惹的祸;不顾后果的理财哲学。近因主要有两个,即投机至极点和雷曼失救掀起的“骨牌效应”。

  张赛娥表示,虽然金融风暴的成因及其影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细分析,重要的还是在于管理。她认为,美国过于在意自己身上的“自由”标签,以为那些当事人自己会管好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其实不然。她说:“人,总是会到某一个点,贪心恐惧控制了理性,然后就乱来了,而大部分人都有从众性行为,盲目地跟风,其结果就是风险暴发后,局面失控。”

  对于金融风暴为何会如此严重,她认为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震中在经济体系的心脏地带;二是虚拟经济规模过大,信贷膨胀太多;三是金融机构杠杆倍数过大;四是人类的恐惧在发酵;五是“狼来了”效应;六是经济全球化;七是政府措施的迟误。

  对于美国“国有化”金融机构的行为,张赛娥表示,他们干涉得太少了。如果是正常情况,不妨多些协商以达到折中方案,尽量多照顾不同团体的利益,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就应该采取非常手段,而美国现在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自己戴上“自由经济”的大帽子之后,就很怕谈“国有化”问题。”

  “‘国有化’是买时间,并不是说以后都要靠国家去管理。因为现在大家对企业都没信心,只对政府还有信心。”张赛娥说,“但是他们怕提‘国有化’,所以你看他们一直在拖、拖、拖。”张赛娥表示,应对危机要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出拳要快,出拳要重”。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赛娥认为,金融风暴通过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而且,新兴国家灾情比欧美还要严重。同时,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将受到影响。比如,要重新检讨金融体系及监管者角色;极端依赖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情况将会改变;美国金融及监管机构作为金融“领头羊”的角色将受到挑战和质疑。而中国的金融改革在海啸前基本已完成,除农行,其他国有大银行均已上市,内部监控改革亦取得了一定成就;监管机构早已下令金融机构退出房地产市场炒作,两三年前已开始宏观调控,挤掉部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A股市场在金融海啸前也已大跌,且对实体经济没有太大影响;中国金融体系仍未完全向外开放,仅出口企业与对外投资部分损失较大;整个银行体系的存贷比率从2005年的67.8%微降至2007年的67.2%,显示出资金十分充裕。

  “这都是很值得庆幸的事”,张赛娥说,“大家不会像戏院失火一样,一起去挤那个小门,发生恐慌性行为” 。

  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金融海啸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张赛娥认为,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有序淘汰落后,趁机改变既有的“粗放”发展观念;大力支持绿色生产,政策资金放在“刀口”上;坚持继续发展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鼓励科研,为人类下一个突破创造条件;继续推动创新及自主品牌等大方向。她还表示,还可以借机“休养生息”,完善制度。

  其次,应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吸取金融海啸的教训,取长补短,切忌推向另一极端;深化金融体系的监督、预警及应急制度;为进一步金融开放做准备,建立一个可承受各种外来冲击的制度;多方提高国民金融知识;发展真正的私募基金,进行收购,改善业务再出售或上市,延揽外国私募基金人才。张赛娥说:“我们从人家的失败教训中可以吸取的经验之一,就是要有适当的管理市场的机制。作为监管者,并不是要去干涉企业,但是要跟踪企业发展,比如对新产品一定要知道产品的特性和风险所在,以及谁参与那个游戏了,产品增长的快慢和多少都要了解。 ”第三,改善太过依赖欧美出口市场的经济模式,加快转向开拓其他出口市场;增加内需,引导消费;加大高科技投资、技术改造投资、农业现代化投资。

  第四,进一步发展内需。深化改革教育、退休、医疗及住房制度,清楚划分福利与市场的界线,明晰政府的责任,防止腐败;加强社区服务的基础建设;建立可信赖的商品准入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改革,释放农民由财富效应带动的消费能力;提高国民对优质生活的要求,供应方面则鼓励多样及健康的服务,打击“有毒”及伪劣产品。 

  第五,积极但务实地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张赛娥认为,中国应了解金融海啸的来龙去脉,为日后参与全球金融竞争做好准备。要做好本分工作,如果有余力,可以帮助国际社会稳定局势,从而提升话语权。另外,不应收购金融机构,但可以趁低吸纳各类资源、矿产、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