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治斌和他的书法:静谧深远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15:14  《中国商界》杂志

  文/杨杰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因为书法的构成元素仅为有限的几种线条,所以要使线条之间的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布局体现出一种意味,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本人文化积累和艺术修养的高度。以深厚文化底蕴做铺垫的书法作品,我们透过笔墨点划,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及作者本人的人生厚度。于是,那些无言的笔墨行走在白面素纸之际就会自主地产生一种张力,用寂静无声的墨迹、线条、章法构成一种撼天动地的艺术力量。我一直认为,这样的书法作品,才是一种有生命、有意味的艺术。品读书法家刘治斌先生的作品,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仿佛呼吸着一种真挚的文人情怀和沉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从文学到书法,我不知道刘治斌先生是如何完成这两种其实互为表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启承转合的,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即刘治斌先生现在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含蕴那么浓烈的人文气息,应该是和他深厚的文学积淀有直接关系的。中国的大书法家往往也是文学家或文化大家——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躯体,而游走在线条内心的传统人文精神才是书法艺术的魂魄。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治斌先生的书法创作一开始就是一种有根有源的自主行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刘治斌先生的书法作品就闪耀着人文光彩。他的作品《惠风和畅》外视法度森严,细品则沉稳自适,超然世外;而他草书作品则潇洒自得,纵横披阖,着墨运笔流畅如江河奔泻,似天马行空。

  从艺术创作本体来看,刘治斌先生的书法创作是一种更接近艺术本身的行为。我们从他的笔法墨趣中可以看出,在创作状态中,刘治斌先生心中的笔墨只是他内心情绪的附着物,真正驱使他结构线条与篇章布局的,是隐含在其生命与精神深处的传统文化感情。于是从他的作品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情怀与传统文化载体之间相互照耀、相互提升、相互融汇的精神迹象。这种迹象转化为艺术作品本身,就表现为刘治斌先生的书法是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滋润与供养,有真实的生命含量和内在文化体验的艺术,而不是如中国当代书坛那些只攻线条与笔墨,不知给书法的形体注入生命活力的精神力量的僵硬、没有生趣,只有形而上的笔墨,没有形而下灵魂的干瘪之物。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只有将线条与笔墨幻化成一种具有灵性的意象,而非仅仅是结构与构成文字形体的生冷的墨迹和单调的线条,才能担当起表达并述说作者内心情感的重任。因为不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作品,仅仅是作品而非艺术品。刘治斌先生视书法作品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对世事人生感悟的一种方式,让笔墨自在地寻找倾诉与表达的最佳方式的,于是无论酣畅淋漓、开阖大度的草书,还是沉稳刚健的楷书,灵动的笔墨线条都是完成作者内心世界倾诉和文化精神的表述的唯一元素。面对这种与作者融为一体的黑白汉字,我们可以阅读到作者所经历的人生跌宕和对大千世界的感知、感受和观照。

  刘治斌先生以枯墨稚笔表达的他对一种返璞归真的书法精神的追寻,体现出刘治斌先生是一位对书法本体有想法、有追求的书法家。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说,中国书法本身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艺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除了技术上的师承,最终决定一个书法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还是书法家的修养和对书法艺术精神的领悟与体验。从刘治斌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将自己现实遭际的生命体悟融入到了笔墨之间,成为具备生命意味和传统文化灵魂的创作,而这种状态,最终将为刘治斌先生开拓出一个广阔无羁的艺术天地。

  刘治斌  1955年生,山东潍坊人。少时钟爱书画艺术,青年投笔从戎,在胶东半岛上风雪烽火里从事过军旅文化艺术,掌握了书法、绘画、摄影艺术技能。解甲归里致力于城市交通管理,坚持临摹名家法贴,书法艺术始于楷继而行隶,逐步形成古朴典雅、自然雄秀、雍容大度、舒展流畅的独特风格。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全军书法大奖赛一、二等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