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必为G20叫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19:05  《环球财经》杂志

   G20公报对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如何消除这些根源,并没有达成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 陈剑

  G20伦敦金融峰会闭幕后,国外一些政要和媒体纷纷认为峰会的成果“出人意料”。

  的确,本次峰会在恢复经济增长和就业、加强金融监管、巩固全球金融机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然而,这些共识可能只会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即能够对缓和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好处,但还不足以摆脱危机。

  流动性毒瘾

  众所周知,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那么,又是什么引发了次贷危机呢?究其根本,是美国的债务危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美国的债务年均增长率约为6%,而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到2007年,美国的显性债务高达53万亿美元,隐性债务则更高得惊人。而GDP为13.8万亿美元,两者之比为3.8。从2000年至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年均增长率高达15%,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3%。债务危机造成了支付危机,2007年,当房价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伴随利率重设时,一大批次级房屋按揭贷款人群便出现违约,从而导致房地产这一核心资产价格的暴跌,于是爆发了次贷危机。而资产价格的暴跌,使得原来沉淀在固定资产中的资金变得不可变现,从而导致流动性紧缺。缺少了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就像没有水源注入的河流,导致金融产品价格的暴跌,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这其中,金融衍生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IMF和世行注资1.1万亿美元,以及其他刺激经济的措施是G20伦敦金融峰会取得的最耀眼成果。但对此次峰会仍要持谨慎的态度,理由其实很简单:以前是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固定资产、股票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金融危机造成资产价格的暴跌和流动性不足。现在的解决办法又是继续注入流动性,一不小心就会进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好比一个吸毒的病人,身体已经垮了,急需治疗,可他痛苦难耐,根本不配合治疗,于是有的医生就会让他再吸一些毒品,让他稳定下来,之后再治病,再戒毒。所以说,现在注入流动性,只能是权宜之计,紧接着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然就会进入新一轮恶性循环。

  可惜,与会各方对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以及如何消除这些根源,并没有达成共识。

  “绝对权力”——印钞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犹如脱僵的野马,肆意奔腾。之后的美国各届政府也放开手脚大力推行信用经济,使得美元、金融衍生品在全球泛滥,美国也因此债台高筑。与之相伴的是,信贷与储蓄失衡,消费与生产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说通俗些,就是泡泡越吹越大。

  当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据统治地位时,美国也就拥有印制美元的“绝对权力”,而“绝对权力”是不受民主和法律制约的,这必然会酿成祸患。美联储不久前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和8500亿美元“两房”债券,以及今后所需的更多救市资金,都要靠美国去开动印钞机。如此一来,身处通缩困境的人们,又要开始为日后的通胀而担忧了。

  世界经济似乎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文章,至少表明了中国想跳出这种循环的意愿并给出了办法,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美国反对也在情理之中,要放弃“绝对权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核心利益,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看来,更多的期待还要等到下一次G20峰会了。

  美科技创新能力衰退

  本轮金融危机除了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及其产业的衰退。

  美国总统奥巴马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曾说:“世界经济依赖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依赖消费者,消费者依赖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依赖30~40支股票。”其实,萨默斯还没说完,支持这30~40支股票的是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发展。

  关于经济危机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总结出了“创新—长波”理论:技术创新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周期的主要因素。而另一个美国人门施也总结出了“逆相关”理论: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认为经济萧条是创新高潮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衰退,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锐减,特别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美国一直缺少新的科技创新突破来引领经济增长。于是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投资和消费,用消费增长和房地产繁荣来拉动经济,从而加剧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泡沫越吹越大。

  争夺未来经济发展主导权

  G20伦敦峰会还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果,就是20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方面表明了共同的原则和立场。

  公报第4条指出,增进全面的、绿色的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公报第6条指出,要加速向“绿色经济”的转型进程;公报第27条指出,各国同意以最佳的方式使用财政刺激计划的资金,以达成帮助经济有活力、可持续且绿色复苏的目标。各国将进行变革,转用清洁的节省资源和低碳排放量的新技术及基础设施;公报第28条指出,在化解气候不可逆变化威胁方面的承诺,依据是各国负有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我们将致力于在2009年12月于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达成协议。

  这实际上在为未来世界经济模式打下伏笔。

  气候变暖固然会对未来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但这毕竟是一个需要经历漫长过程才能解决的问题,主要西方国家在当前资金已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既有借此夺取应对金融危机领导权的眼前考虑,更有主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长远打算。在建立绿色经济的过程中,涉及关于“绿色”的技术、产业、市场、贸易、金融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游戏规则由谁来制订、谁来主导是关键。奥巴马刚上台就一改前任总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消极政策,多次表示美国要重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世界领导地位,其深刻用意不言而喻。

  如果说中国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更多的话语权,受到各国重视的话,那么在重塑未来世界经济中,中国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当然也有机遇。首先,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国,将来还有可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减排的国际压力和任务非常艰巨;其次,中国的低碳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产业升级的规模和难度大;第三,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一些部门和地方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严峻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金融危机之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降低,但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珍惜这一机遇期,加大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活动,参与未来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制订,以使我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