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福利:美国伟大社会的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1日 05:54  《财经文摘》

  美国建设高福利社会为的是帮助穷人脱贫,一举消灭贫困,这意境不可谓不伟大,但是结果却成为最好的意图导致最坏效果的典型。

  1965年,美国民主党林登?约翰逊总统提出“伟大社会”政纲,希望借此向贫困开战。同时,约翰逊总统因为担心失去选票,拒绝提高税收,掉进了低税收、高福利这一永远不可能实现的陷阱。后来,为了提高穷人福利,民主党不得不依靠增加对富人的税收来实现其政纲。 不幸的是,在提高穷人福利的同时,约翰逊一手扩大的越南战争又需要筹集巨额资金,于是只能靠印刷美元,发行长期国债,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每年平均在30亿美元左右。随着战争支出急剧上涨和“伟大社会”计划的推行,1967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了惊人的90亿美元,1968年达到了250亿美元。社会福利为的是帮助穷人脱贫,一举消灭贫困,这意境不可谓不伟大,但是结果却成为最好的意图导致最坏效果的典型。 

  “伟大社会”只能憧憬

  改革从本质上讲是保守的,是为了完善已有的制度,不是像革命那样推倒重来。凡是成功的社会改革一般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这样才无争议,才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提高国民对自己国家的满意度。虽然各阶级都从改革中受益,但由于涉及利益有限,对穷人来说实惠相对更大。二是循序渐进,逐步完善,不应一时许诺过多,提高了大众期待值又兑现不了,只会引起反弹。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福利却恰恰相反。首先,它们只让穷人受益,因为让人人受益的想法在情绪偏激的美国已经不能被接受。但谁是穷人?首先得划分成分,设定官方标准,但标准的依据又何在?这是一条必定带有武断而引起争议的标准。就算是确定了标准——比如年收入3900美元,问题也远没解决。一户年收入为4200美元,不够资格。另一户收入正好3900美元,当上了“穷人”,于是这家人立刻享受救济金、食品券以及医疗、住房等各种好处,加起来远远超过了4200美元,那么前者感到愤愤不平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就是很多美国人都明白的“什么都没有就等于什么都有了”的道理。更荒谬的是,福利计划妄想一步登天,立即在全美消灭贫困,最后带来的只能是始料不及的反常结果。

  毕竟,福利也要有人来埋单。如果一个人穷了反倒衣食无忧,那么还能指望多少人去自力更生?当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生产力和经济衰退也就不再遥远了——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给美国人敲响了警钟。

  谁为福利埋单?

  “伟大社会”的初衷不可谓不高尚,它是要为每个穷人提供物质保障,让美国彻底摆脱贫困。“伟大社会”在实施后使美国迅速走向福利国家行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8年贫困人口占总人口之比降到14%。

  但总的来说,“伟大社会”带来的是争议不断,付出浩大,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相称。它想达到的目标越多,项目就越是繁琐,而越繁琐就越是有遗漏,越补又越繁琐,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恶性循环。

  形成这团“福利乱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在的因素,如越战旷日持久,耗费巨大又不得人心,但更重要的是福利理念内在的原因。

  首先,从本质上讲,承诺本身过于伟大,不是任何政府所能兑现的。有人称20世纪60年代为“伊甸园之门”,天真的美国人似乎窥见了天堂的美妙,却不知这至多只是表达了一个愿望,所以无论完成多少,结果都将是失望而不是满意。从狂热的期待到愤怒的失望,前一个极端已经注定了后一个极端。

  其次,在现实层面上,谁来为庞大的福利开支埋单?政府如果有足够的资本,扩大福利又何乐不为?执意反对肯定不得人心,很少政客愿意冒这个风险。可是美国的经济实力纵然雄厚,也不可能取之不尽,福利项目的兑现从一开始就出现资金不到位的问题。福利是一次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时候因为饼子做大了,谁的利益似乎都没有受到损失,扩大福利在社会上就比较容易接受。而经济增长一旦放慢,财政便不堪重负,不仅福利很难兑现,而且各种利益冲突也会暴露无疑。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持续滞胀,这一隐患就凸现了。

  从政治上讲,福利国家改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结构,所包含的人性理念与实际不符,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福利制度是基于“受惠者的自觉”这一想当然的假设上的,认为有工作能力的人都会将福利视为迫不得已的临时手段,在借助这个外力完成从依靠到自立的过渡后,便会积极地重新投入社会竞争。福利制度的成功必须有人性的配合,如果受惠者将福利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此养成依赖习性,那就不仅违背了福利政策的初衷,也必然使之归于失败。 

  里根的革命

  1980,里根的上台标志着新保守主义成为美国政治的主流,其执政理念十分明确,就是要扭转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扩大联邦政府权限和扩大福利的趋势,重申市场经济、自由企业、有限政府和强大国防。他说,现在不是指望政府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政府本身才是问题,为此,里根大刀阔斧地减税和削减福利。

  里根的小政府、少干预和减福利的新保守主义是现代自由主义向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归,新保守主义虽然并没有成为美国的学术主流,但里根成功将这一思想渗入公共意识。 保守主义并未在里根两届期满后消失,共和党继续推出里根的副总统布什竞选总统,布什在任内几乎完全继承了里根的方针。

  均富拉票的民主党

  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其实是在肯尼迪执政以后,自林登?约翰逊总统宣布开始向贫穷作战开始,美国民主党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受害者”的政党,这也就是民主党彻底被美国自由派占领的结果。一般来讲,美国保守派共和党更强调不要依靠政府,要通过个人的奋斗去获得成功,自由派民主党却认为个人奋斗是不行的,尤其是那些贫穷的弱势群体,如果不依靠政府,他们将永远是“受害者”,这就是美国现代自由派思想的一个核心,尽可能多制造一些“受害者”,再去做“受害者”的救星,比如通过福利制度向贫穷作战,可白送的福利永远打不过贫穷,至今美国已花了至少7万亿美元与贫穷作战,但那许多贫穷者仍然继续处于“受害者”的状态。

  除了造就更多的“受害者”外,美国民主党还需要严厉惩罚经济上的成功者,其目的一方面是显明为“受害者”撑腰,通过税收把成功者创造的财富进行再分配;另一方面,由于高税收、高最低工资等不良的经济环境为经济成功制造障碍,最终还是造就更多的“受害者”,因为“受害者”就是民主党的票仓。2006年10月的中期选举,民主党获胜是其控制国会的参众两院,他们迫不及待地办了一些大事,其中有两件专门针对“受害者”和成功者的事情,一是民主党提议下通过的提高最低工资的法案,布什政府需要民主党国会的合作,也不得不在最低工资上让步,结果布什签署了新的最低工资的法案;二是民主党阻止了布什减税法案成为永久,并在最近提出的预算法案里面增加了9000亿美元的税收,按民主党的提法,富人从布什那里已经得到了太多的退税,他们不愿承认的是,即便在布什减税的政策下,美国最富有的5%也承担了美国50%以上的税收,收入在上面50%的美国人付96%的所得税。 其实,民主党的经济顾问也并非是都不懂经济,但民主党所吸收的理念已经使其成为惩罚成功者、拯救“受害者”的政党,肯尼迪应该是最后一个大幅减税的民主党总统,从那以后,美国民主党一步步地走向高税的政党。

  罗岳根据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钱满素著作《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以及现居美国达拉斯市的管理咨询顾问袁晓明《美国民主党:“受害者”的政党?》摘录、综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