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导致中国金融监管层压低了收购价格,一场板上钉钉的中法联姻最终“自动终止”。
文|CBN记者 黄运涛
洛希尔银行和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2008年9月达成战略协议时,兴高采烈的双方当事人把它们的联盟称为全球金融风暴中的“一缕阳光”。可惜,这缕光芒只持续了不到7个月便归于黯淡。
4月2日,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对外宣布,已放弃收购法国私人银行爱德蒙?德?洛希尔银行20%股份的计划,因为交易未能在最后期限前获得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
2008年9月18日,中行宣布以2.363亿欧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购买法国洛希尔银行20%的股权,认购价格为每股190.49欧元,按照当时汇率计算,约合每股1853元人民币。若交易落实,中行将成为该银行继洛希尔家族之后的第二大股东。这也将是中国商业银行对欧洲银行进行的首例战略投资交易。
洛希尔银行主营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总部位于法国巴黎。欧洲著名金融财团洛希尔家族间接持有洛希尔银行83.08%的股权。截至2007年末,洛希尔银行的总资产为32.08亿欧元,负债28.12亿欧元,2007年未经调整税后净利润为1.05亿欧元。
直至审批到期日前,中行与洛希尔银行的这场联姻都被认为是板上钉钉。事实上,就在3月24日中行举行的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中行行长李礼辉对这笔交易还颇有自信,称收购洛希尔银行正在审批过程中,估计很快会得到批复。因此,当4月2日有关交易取消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来市场哗然。
中行强调该交易是“自动终止”,即在洛希尔银行从去年12月31日延长至今年3月31日的最后期限前,该行没有获得中国银行监管机构的批准。王兆文没有透露银监会未批准交易的原因。有消息称,银监会要求中行与洛希尔银行重新协商价格,以反映全球金融危机对洛希尔银行业务的影响。上述协议的估值大约是两年前做出的,当双方在去年9月达成协议时,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了。考虑到危机演化至今,目前的估值显然应比当时低。
不过,洛希尔家族认为自己的银行家底殷实,有盈利能力,抵御金融海啸的表现也好过多数同行,因此拒绝以低于去年9月与中行商定好的价格出售股权。
在美国金融机构纷纷倒下的时候,欧洲的市场环境也不令人乐观。尤其在平安保险和中投公司于海外投资遭到重大损失之后,中国金融监管层对投资欧美金融机构更为谨慎。
3月31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对于想要走出去的国内企业,要把握投资时机,注意交易结构、条款谈判等,避免非理性的投资冲动。中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更直接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仍应继续海外投资,但目前应“避开金融资产”。
由于入股动用的资金规模并不太大,仅就财务角度而言,交易无法达成对中行的影响较小。王兆文称,中行会继续寻求与洛希尔的业务合作,但不会以参股的方式。
对于致力于拓展私人银行业务却又苦于缺乏产品的中行来说,洛希尔银行在私人理财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专门为第三方设计产品之长,令其寄予厚望。此前,中行副行长朱民就公开表示,中行就是要通过此次合作,“把洛希尔的产品带回国内。”不过,在一些反对者看来,私人银行在中国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业务领域,想靠完全的“拿来主义”完成自己的金融创新显得有些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