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吃惊:来自美国的长途电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 20:47  《当代金融家》

  文/刘仁刚

  A Surprise Call from U.S。

  这天刚到家,我就接到一个莫明电话。铃声响起,看着手机屏幕显示出的那个陌生号码,我迟疑了一下还是接了。接通后才知,来电者是我的一个身在美国洛杉矶做生意的小学同学。

  他辞职赴美已经17年了。放弃国内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辞去一家国营单位负责人的头衔,在人生37岁这个已经不适宜闯荡的年龄,义无反顾地去美国“从头再来”,而且是选择了在洛杉矶一个社区城市做快餐店这样的小本生意,这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是啊,难道美国的生存环境就那么宽松,以至于轻易地断去国内庞大的人脉?难道美国是遍地黄金,以至于果断地放弃本不容易的发展基础?况且他的父母是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营级军官,“美国”这个词,对于这个特定家庭的后代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恐怕在别人眼中不难理解。

  其实我们已经有27年没有见面了,是那个动乱年代让我们昔日的小伙伴天各一方。在我心灵深处所留下的些许记忆,只是孩童时的天真和对周边所发生一切的漠然,我想他也该是如此。我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到国外发展,也绝没有想到他会断了自己的后路去美国冒险,更没有想到他的父母会同意他选择这个“帝国主义”国家作为后半生的生存家园。甚至就在2007年春天,在与小学同学聚会时,大家还将这些疑问作为席间热议的内容呢!

  说来也巧,同学聚会后5个月我就因公去美国考察。入境后的第一个晚上我们便在宾馆相会了。尽管时光已经带走了很多本应珍留的记忆,但是我们还是瞬间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我们谈了很多,谈到很晚。他告诉我,他的生意是在洛杉矶的一个卫星城里开了一家快餐店,尽管周边还有来自香港、台湾的同胞也开了不少类似的店,但由于他比较注意观察消费者的偏好,加上靠诚信和质量赢得客户,因此尽管利薄辛苦,挣的都是血汗钱,但生意还算兴隆。但看得出他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还是十分满意的。盛邀之下,我还去他家里作了一次探访。三部汽车,两辆轿车,一辆福特,一辆雪佛兰,作为外出之用,还有一辆1.5吨载重量的皮卡,专门用来采购快餐店日常原料的采购运输;一座270多平方米的二手别墅,是他从一个德国人手中买的,前面有花园,自家有车库,家中客厅中央还悬挂一幅中国书法家的字画。可能是在国外时间长了,也多少染上了点儿西方人的文化,他和我简单交谈了一会儿,便让我独自在家中上网而他却到店里忙活去了。尽管与他的会面是短暂的,但这时他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在美国他很满足,很幸福,也很充实。

  一别又是一年半,其间我们只通过一次电话,而且是在我回国后不久。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久别重逢后很自然的亲密,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带有问候色彩的联系,过不了多久恐怕又要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来了”。

  今天他是怎么了?难道有什么特殊紧急的事情发生?否则怎么会在美国西海岸时间半夜三点半给我通电话?

  “哎呀,我睡不着觉,打扰你,与你聊聊天。”对方的话音清晰而坚定。“现在美国太惨了,国内是想象不到的。”尽管对发生在美国的金融海啸对于我这个金融圈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我还是有些吃惊和不解。

  “怎么个惨法?”我问。“现在美国所有的商场,只要大幅打折或抛售,都是人山人海的排队长龙,要是没有大幅打折或抛售,商场都空空如也”,“我的生意现在也受到直接影响,现在每月的销售额比起常年减少了50%啊!”“现在不少美国人都卖了按揭的房子,跑到美国南部去了,尤其是华人,精于算计,卖了车、卖了房,甚至将上学的孩子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否则真的支付不起啊 !”我静静地听着,“都是你们银行闹的,把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生活搅得一塌糊涂”。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说:“你不要简单说银行,准确地说,是美国的投资银行,是美-国-的-投-资-银-行!”

  不知不觉电话通了将近40分钟。放下电话,我在想,今夜他肯定是彻夜难眠啊!但愿我这位同学不要伴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长期失眠下去。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