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火中取栗 危中有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16:57  《第一财经周刊》

  对于吉利这样以生产自主品牌廉价车著称且梦想做高端车型的本土汽车制造商来说,福特抛售沃尔沃是很大的诱惑。

  宁华

  但凡是生意人,总难免口是心非的吧。

  3月5日,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记者重申,吉利没有收购沃尔沃的计划。此前,吉利已经多次向媒体否认正与福特汽车就收购沃尔沃进行谈判的传闻。

  而事实上,吉利一直在为收购沃尔沃做前期准备工作。3月8日,英国《泰晤士报》称:吉利已经聘请了英国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NM Rothschild)担任其顾问,以负责可能发生的竞购活动的运作。同时,吉利还在联系一家资本雄厚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以为收购沃尔沃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这或许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李书福的言不由衷就是一个商人面对机会时的本能反应,特别是他觉得有大便宜可捡的时候—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过对于李书福来说,他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

  首先,吉利有没有资金实力?吉利目前的市值大约为35亿元人民币,而福特聘请了摩根大通为其出售的交易顾问,沃尔沃品牌的作价是60亿美元。以现在的汇率换算,大概是410亿元人民币。即使吉利能将福特的要价砍到只有原来的1/4,即15亿美元,要负担起这100多亿元人民币也不是易事。

  其次,吉利有没有持续投入能力?去年,沃尔沃轿车全球销量大幅下降了25.5%,税前亏损达到14.6亿美元。买下沃尔沃,如何弥补巨额亏损,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怎么解决,这都是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一旦收购成功,将高端的沃尔沃品牌和廉价的吉利品牌关联在一起,吉利生产的沃尔沃能否说服挑剔的消费者?

  那么,李书福为什么还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实话,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活得并不轻松,吉利、奇瑞、比亚迪等公司有竞争力的车型都是10万元以内的低端车型。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要取得大突破,提升品牌形象是绕不开的障碍。

  收购沃尔沃可以满足李书福的品牌情结。而且,他也不是完全没有成功的机会。

  吉利有一定的海外收购经验。它现在有一个技术方面的合作伙伴,即伦敦著名的黑色的士制造商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目前,吉利持有英国铜锰公司23%的股权,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在上海生产黑色的士TX4,同时吉利正利用锰铜公司的技术研制一款豪华汽车。

  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展示过一款豪华的GT概念车,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尽管这只是吉利和韩国某汽车设计公司合作的产物。吉利已经证明它可以通过整合资源,设计、生产出不输于合资品牌的中高档车型。它最欠缺的就是品牌影响力。

  以李书福的精明,他比任何局外人都清楚其中隐藏的风险和机会。他之所以愿意冒险,最大的倚仗恐怕还是沃尔沃本身。

  首先,沃尔沃的经营还算正常,并不是因为破产才被迫甩卖的资产。其次,沃尔沃作为福特公司旗下的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之一,其在中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口碑,而不是像罗孚、MG品牌那样,在上汽和南汽争购之前中国几乎无人知晓。对于吉利这样以生产自主品牌廉价车著称且一直梦想着做高端车型的本土汽车制造商来说,沃尔沃的安全技术正是它迫切需要的。

  特别考虑到,从目前看来吉利并不想独吞沃尔沃,其找到私人股权投资基金,正是为了降低资金的投入和分摊风险,只要这些经验丰富的私人投资公司能够帮助稳定住沃尔沃全球运营状况,那么情况就好办多了。

  至于中国市场,相信未来沃尔沃还是会独立经营品牌,吉利公司应该不会冒损害沃尔沃品牌的风险。除了能够从其身上学到技术,吉利未来自主的中高端车型成功的几率至少会提高一些。

  收购沃尔沃是火中取栗,危中有机。如何拿到“栗子”还不被烫到手,这只能靠李书福自己把握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