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潮流物品A—Z(2月17日第三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8日 07:39  《商界时尚》

  E

  E-book电子书时代

  书籍爱好者会愿意放弃纸张,转向电子屏幕吗?

  10年来,消费者一直忽略电子阅读器的存在,认为这些设备很难使用,而且不能提供流行读物。但2008年,部分因为Amazon的无线阅读设备Kindle的畅销,它开始进入了主流市场。

  Kindle阅读器造型纤薄,颜色为白色,售价359美元,大小与一本平装书相同,1年前进入市场。虽然Amazon公司没有公布销售数量,但是这个产品引起了厂商对于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的广泛兴趣并且一度出现脱销。有人相信,在2008年10月份之前,已经卖出了26万台。其他人则说,数字可能高达100万。而且,许多Kindle的买家,看上去不属于传统的电子产品爱好者。购买者中,男女比例几乎相等,主要集中在55-64岁的人群。

  目前,美国主要的各大出版公司说,电子书籍的销售量(包括所有平台)不足总销售量的1%。但是,有强烈的上升迹象。人们正在发现,在屏幕上读书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尤其是更加先进、更加方便的电子阅读器正在相继问世。

  Plastic Logic电子阅读器

  Plastic Logic电子阅读器一度被称之为“梦幻设备”,从功能上看,这个大小相当于A4(215.9×279.4 mm)纸张, 7毫米厚的设备,使用的是“电子墨水”(E-Ink)公司研发的显示器,有黑白两色、清晰易读,电子面板上连接了一个micro-USB,用于充电和存储数据。同时也能通过WiFi或者蓝牙传输文件,而且用户之间还能通过无线来传输共享资源。带有允许手势控制的8.5×11英寸的触摸屏,能快速方便的在屏幕上注释Word docs、PowerPoint slides或PDF等格式的文件,可以储存数百页报纸、书籍与文件的内容。

  基于EINK的电子阅读器硬件主要由EINK面板+底板+电子元件构成,该电子阅读器的特点是利用了该公司开发的塑胶底板,在塑胶底板上形成电晶体阵列进行驱动。此技术可以保证产品更轻、更廉价且更为环保。并且,虽然第一版的Plastic Logic电子阅读器还不能弯曲,但以电子墨水技术为基础的阅读器最理想的形式是像传统报纸一样有弹性、可卷曲或折叠的,这会延续人们阅读纸张的感官体验。

  Kindle 2

  Kindle 2这次升级看起来相当不错。机器变薄了,最厚之处仅有0.91厘米,重289克,电池寿命增加25%,速度快上20%,这是因为处理器升级之故。这次灰阶有16色,而不是只有原先的四色,因此文字会更清楚,但这也只算是演进,而不是革命。

  新版Kindle唯一没变的是宽高,高20厘米,屏幕6寸,电子墨水(E-Ink)、电子纸显示器、解析度为600×800像素。

  内存增加至2GB(从上一代为256MB),电子书的存储量可达1500本。但没有扩展储存插槽,所以虽然可播放MP3,但2GB容量只能放你最喜欢的歌曲,而无法把整个音乐库搬进来。

  Kindle 2有两个特别新增的功能,首先是Whisperync,可用来让两台(或多台)Kindle作同步,同时也可让你把阅读到一半的地方作定位同步。第二个是朗读功能,这是全新实验性功能,可把文字用语音朗诵出来(比如开车不方便阅读时)。当然,它的发音很“机器人”,与真人发音相去甚远,不过好处是你可自选男生或女生发音。

  F

  Flying Stick Camera会飞的数码相机

  “3、2、1,笑一笑”——你还在以这种陈旧的方式,在平淡无奇的的角度拍照吗?想不想挑战下新的视觉效果——比如让相机飞起来。

  由韩国设计师Tsunho Wang设计的Flying Stick数码相机外形就像是一只大大的竹蜻蜓,镜头装在底部,,你只需用手一搓,它就能像蒲公英种子一样在空中飞舞。这个会飞的数码相机会自动在空中捕捉镜头,按设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拍摄图片并存储到自带的闪存中,而你只用跟着它飞行的轨迹,在镜头下摆出造型就行了。

  冲着竹蜻蜓微笑吧,现在就把你的笑容留在镜头里。在天空上俯拍,这样的角度平常可不容易拍到,飞行的数码相机能让普通人也能体验到“航拍”的感觉,而影像生活也将变得更加

  好玩和有趣。

  未来绿色厨房

  飞利浦推出的绿色厨房概念,这款产品的设计来自莫斯科。这家公司设计的未来厨房理念很简单:在这张桌子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烹饪美食。它的原理是直接将热能作用到做饭的锅或盆上。除此之外,这张桌子还有一些方便的附属功能,比如:调节水温、桌下配备的厨余处理机等、台面上摆放着一盆绿色的草本植物等。你只需通过LED感应控制板就能完成除去烹饪以外的所有操作。

  虽然是一张烹饪餐桌,但是当你习惯性把手撑到桌子表面的时候会发现它是凉的,所以不必担心会不小心把你的手掌煎熟。另外,轻轻把手指放在传感器上就可以调节冷热水,水温调节好处是可以减少在做饭过程所需消耗的水量。桌子下边的厨余处理机可以把所有的剩菜剩饭都放入其中,它们是供养餐桌上那盆花的最好肥料。

  M

  Martin Logan Summit X静电混合音箱

  对声音发烧友来说,静电音箱一向是声音的极品。其的音质像水晶般的透明,细节一览无余。演绎弦乐那更是静电扬声器的“绝活”,小提琴的“松香味”(即超高音频频段的延伸)令人如痴如醉。静电音箱系统能有如此靓声的表现,全有赖其先天的技术优势,其技术指标令任何现在已知的扬声器都望尘莫及。此外静电扬声器的振膜通常用6微米厚的塑料薄膜,最薄的达1微米,仅相当数毫米厚的空气的质量,不是轻如鸿毛,而是轻如空气。自然瞬态响应优良,高频频响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来说,静电扬声器都是迄今极其优秀的中、高音扬声器。

  只是静电音箱的低音表现向来被认为是极难攻克的关键难题,以至于其应用范围始终有较多局限。直至Martin Logan的混合式静电音箱问世。

  Martin Logan的新一代混合式静电音箱Summit X,定位于顶级扬声器的市场。其集合了众多全新技术制造而成,采用新的Ultra-Rigid AirFrame超硬箱体基板技术,采用了新设计的CLS (Curvilinear Line Source)曲线式线源静电嵌板技术——XStat,新的静电嵌板配合新的高级版Advanced Vacuum Bonding和MicroPerf技术,使静电嵌板的重播更加精密准确和高效率。MicroPerf固定技术,让静电嵌板更好的重播能力和更好的效率,配合XStat静电转换器,使CLX的声音功率的转换效率差不多是普通静电喇叭的两倍多。运用全新“ClearSpars”技术维持30度水平辐射角度扩散的优点。而且新的发声膜在制作精度和安装准确性上有所提高,使Summit X系统的品质控制和声音一致性更佳。

  Summit X的大幅度斜角的低音箱体亦是一大改进,底部低音箱部分装载一只PoweredForce铝音盘低音单元,巧妙利用发声角度不同的配置方式,将单体所发出的箱内背波共振与空间驻波尽可能消除。在内置的一组大功率放大器推动下,为扬声器的低音部分提供充足、强大的输出,而且根据用家使用环境的不同,提供有低频响应选择。

  而且,富于生活品位, 非平凡的简约外表向来都是Martin Logan扬声器展现的独特风格。Summit X静电扬声器有别于传统扬声器的造型,往室内一摆不单会有绝佳的视觉效果并且还可以是个相当别致的家居装饰。

  Podcar个人轨道车

  无人驾驶及电脑导航的汽车搭载着人们往返于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想法对于某些人来说只能属于未来世界。而对于很多先行者来说,个人轨道车时代已经来临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电力驱动、全自动化、超轻型的车辆独立地畅游在独立于其他交通形式之外的小天地当中,何等惬意。

  与公共交通不同的是,一辆个人轨道车仅能搭载2到10名乘客,不过它却能够在降低矿物燃料使用和交通阻塞的同时,有效地释放出停车所占用的空间。个人轨道车还能使乘客享有驾驶私人汽车时才可获得的隐私和自由。

  在每个街区或每半英里按需设置的车站里,乘客可以在电脑面板上输入地址,然后一辆个人轨道车就会将你马不停蹄地送达目的地。在个人捷运系统的车站中设有倾斜接入的泊车港以使到站停泊的车辆不会影响到其他车辆毫无阻挡地在主要道路上行驶。它的工作形式更像一部电梯,只不过这部电梯是水平运作的。

  个人捷运并不是一个全新事物。1975年,西弗吉尼亚摩根镇,人们建立起了一条配备较大车厢并仅适用于小范围内的个人捷运线路,该车厢每次最多可搭载15名乘客。至今该条线路仍搭载着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学生们来来往往。

  和旧系统不同的是,新兴的个人捷运系统是利用电力驱动的,并且在车轮而非轨道上运行的。每个座舱都保持独立运行,可以将用户直接带到目的地。用户进入系统之后,首先需要打卡,之后系统就会通过语音询问乘客的目的地,在得到回答后,系统会告诉使用者座舱的发车时间和发车位置。这就相当于以公交车的方式享受出租车的服务。

  明年,位于伦敦城外的希思罗机场将会启用一套有人驾驶的个人捷运系统来搭载机场内的乘客。同样地,瑞典、波兰和韩国的公司已经在运行全方位的轨道测试工程来论证个人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众多设计者们也正在为首都阿布扎比外的马斯代尔城设计一整套个人捷运系统,马斯代尔城在建立初期就被设计为了世界上首个零碳排放、零污染的城市。

  尽管如此,怀疑论者仍在质疑个人轨道车是否只是一个还停留研发阶段的新奇产品而已,它仅适合在一些有限的区域进行运作,例如机场、大学和联合校区等。部分轻轨拥护者甚至污蔑说,个人捷运系统过于复杂、昂贵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个人轨道车通常是在高架轨道槽或铁轨上运行,但是它们同样也能在街道上行驶。个人捷运的支持者认为,作为系统运作的初始状态,有人驾驶的个人捷运系统将会依现存基础设施沿线搭建。而且,相对于每英里耗资1亿到3亿美元的轻轨系统或者地铁系统而言,个人捷运系统每英里成本约在2500万到4000万美元之间,这其中包括所需的轨道槽、车辆和车站等的建设费用。

  目前,科学家们已攻克了大多数技术难关,现在要做的就是冲破阻拦在前的政治和文化障碍,这就相当于要掀起一场百年前让美国人永久地把马栓马厩中而去驾驶汽车的思想革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