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管理 > 聚焦金融国有企业高管限薪令 > 正文
——江城企业薪酬调整及应对浅析
2008年,人们在经历了CPI涨潮的洗礼后,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开始对企业人力资源调整计划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开始通过裁员、控制人员编制、缩减人力成本支出等方式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
华中区域地处我国的腹地,是联系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2008年整体薪酬上涨约9.2%。基于种种不确定经济因素的前提下,华中经济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呢,是否会对薪酬的调整产生大幅度的影响呢?湖北地处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处于全国东南西北的交汇点,承担着中部经济中心的功能。武汉是华中区域颇具代表性的城市,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由此对华中企业现况可窥见一斑。
千湖之城——武汉
南美洲一只蝴蝶掀动薄翼,引发大西洋上一场飓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空气中源于美国飓风扩散而来的威压。踞中部而立的武汉经济也无法坐壁上观。
武汉自古以来便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承担着中部经济中心的功能。作为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业城市,武汉拥有便利投资环境和相对健全的产业分布,如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1-9月武汉市完成工业投资469.15亿元,同比增长48%。金融风暴影响下,地处中国腹地的江城也难以独善其身,钢铁、汽车等产业效益开始下滑。但以内需型经济为主导的武汉,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低于沿海城市,城市经济发展受冲击程度有限。
据太和顾问2008年研究成果显示:2008年武汉整体薪资涨幅为9.8%,其中专业人员层、管理层、高级管理层薪酬涨幅分别为10.83%、10.62%、9.98%。现有不确定经济环境下,企业薪酬调整计划将会几番浮沉,“瘦身”路上何去何从?
制造业:
特殊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国家制定了扩大投资、增加内需的战略决策。此举于内需型经济的武汉来讲,无益是个好消息。企业设备订货和原材料采购的增加,将会有效带动武汉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化工行业的发展。根据太和顾问调研数据显示,制造业在2007年行业增长速度超过12%,薪酬却只增长了7%,薪酬水平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行业增长速度。
据太和顾问最新调研成果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间接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员工离职率,但制造业员工离职率高居各行业榜首。
我国制造业中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从薪酬管理水平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对其他行业较低,企业在薪酬分配上不能有效的合理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管理者在薪酬水平和结构调整中需充分关注对外的竞争性和对内的公平性:一方面是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薪资合理拉开差距;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需要根据岗位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作为薪酬的关键依据,适当扩大变动收入比例,对同一岗位做出不同贡献的员工要给予不同的薪酬激励。
制造业的薪酬主要以基本现金构成,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变动收入在一般员工层仅占到了10.1%,负责一定管理工作的主管层也不过11.9%,“干好干坏都一样”成了制造业薪酬的”通病”。
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是组织激励机制的核心,也是改变机械制造业人才贫瘠状况的重中之重。企业需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对员工绩效的科学评估达到提升员工绩效水平和企业整体绩效的目的。
制造行业目前普遍缺乏有效的、系统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不能从内部获得足够的人才,加重了中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制造业在岗人员的专业技能总体偏低,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人才,大企业和一些新兴的产业可以凭借其品牌效应和市场潜力吸引各种人才,但是对于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来说就有先天的劣势。企业还需建立人才培养贮备机制和发展通道建设。
高科技
随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化,其影响已从金融业界蔓延到实体产业等相关领域。高科技行业中光电、通信等产业也难以置身事外,但其受波及程度远低于金融、制造、金融、贸易等行业。
太和顾问2008年8月针对二级城市“CPI与薪酬增长”专项调研成果显示,高科技行业薪酬增长率高出薪酬平均涨幅(11.4%)。进入10月,俞演俞烈的金融危机使企业加薪幅度较2008年上半年所放缓。据太和顾问分析,2008年底至2009年初二级城市薪酬涨幅约为9.6%,传统制造行业、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贸易行业薪酬增长率将会接近或低于平均水平,而高科技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和医药行业薪酬增长率有望挑高平均水平。
通信、光电、激光是武汉高科领域几大支柱产业。光通讯、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仍会是行业增长的热点领域,加之受金融风暴影响在沿海城市受措的投资者,将会把投资目光转向腹地潜力行业。换个角度来看,企业完全可借助本次危机来发展壮大,严冬也会有娇阳。
结语
危机给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带来的不仅仅是“严冬”,也带来了机遇。
从紧经济环境促使企业纷纷上演裁员精编热门戏,这使员工主动离职率有所降低,能够为企业挽留部分计划跳槽的优秀人才赢得时间。
企业招聘需求下降使得求职压力也大大增加,这个“寒冬”也正是企业猎取特殊人才的好时节,为企业人才存续厚积“粮”。
外部环境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现有管理体系。
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管理中“裁员”往往成为企业应对首选。太多不确定经济因素,迫使企业对待金融危机要冷静观察、认真分析、客观沉着,正确评估经济环境,合理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太和顾问 李荣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