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男人的绅士基因(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22:55  《商界时尚》

  公平敬业:新老绅士的共通价值

  西方是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从某种意义说,劳动力、人才也具有商品性质。在他们看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个人的选择,是意愿的实现;做好分内的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不想干了,或干不好了,就应当辞职,再追求新的目标。

  不论什么样的情况,他们都能临危不惧,奋勇向前,甚至有时以身殉职。就连各单位的门卫、传达,也是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决不会马马虎虎坐在那里聊天、抽烟、混饭吃。住户需要修理什么,只要写个字条,放到门厅的服务处,一两个小时以内,修理工即可来到。不需寒喧,更不要招待,他便立即投入工作。修完之后,让你试用,让你挑毛病。在你完全满意之后,他便笑着向你告别。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阿基勃特,就是敬业成功的一个缩影。开始时阿基勃特只是个小职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但他的敬业精神特别强,处处注意维护和宣传企业的声誉。在远行住旅馆时总不忘记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给亲友写信时,甚至在打收条时也不例外,签名后总不忘记写那几个字。为此,同事们都叫他“每桶四美元”。这事被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号召公司职员向他学习,后来,阿基勃特成为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这种敬业是带有普遍性的。他们不认为可以用其它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拒绝高薪的“一美元议长”、“一美元市长”等等,他们只象征性地一年领取一美元的薪水。但他们干得很欢,很带劲,因为那个职位、那份工作是他们最理想的,最乐意干的。在他们看来,“自我实现”比物质利益更高、更重要。

  曾经有国内的代表团到德国研修,访问柏林市政府的头天夜里,下了场大雪,积雪足有半人深。早晨起来,大家想访问计划肯定会被取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接他们的汽车已等在了楼下。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四十多公里长的路途上,积雪也早清除得千干净净。随行的导游介绍说,德国每个部门、每个公职人员的职责都很明确,是谁的职责,谁就会主动认真地做好应做的事情,像扫雪这样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号召、组织。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完全是市场经济竞争法则作用的结果。然而,同样采取了市场经济竞争法则的中国,却没能有这种深入人心的敬业精神,其背景是我们对信仰的缺失。

  西方人的慈善和爱心,来源于宗教精神下的理念:即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这也就是说,在法律上,财富是私有的,但在道德和价值层面,超过生活需要的财富就是社会的。 “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你可以拥有极多的财产。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到你这样做。”

  慈善与爱:绅士阶层第一密码

  我们的传统里从来不缺少慈善与爱心,在传统的儒家伦理下,要我们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邻里,并且以从对他人的爱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作为现世的人生追求。但是,我们的这种仁爱亲亲的观念,从来都是局限于亲朋好友的范围,没有扩大到对社会成员的博爱,施予每一个生命。

  相比我们,西方社会的确是个很讲“爱心”的社会,现代的国际红十字协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慈善机构、数量庞大的义工足以说明这一点。在慈善基金会最发达的美国,各种基金会的数量超过了8万个,而在互济传统深厚的西欧各国,每国的基金会也在一万个以上。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2007年,美国的各个基金会也总共捐出了430亿美元的公益基金,比2006年的390亿整整多出了40亿美元。除了给钱,西方人还会贡献大量时间做义工,帮助社会需要的公益事业,义工服务的项目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包括帮助病人、残疾人和照顾孤寡老人;教育贫困儿童识字;为贫困家庭的人检查和防治疾病,为他们补习文化课和科学知识;帮助酗酒和吸毒者戒酒瘾毒瘾;为儿童接种疫苗,修建城市花园以及照顾小孩、为儿童辅导体育等。以美国为例,除了本国的志愿者服务,还有数百万人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地区工作和服务,美国有55%的成年人(大约8400万人)参与义务工作,他们每年“捐献”的时间,相当于九百万人的全日制工作量,如果折合成工资则相当于2390亿美元。

  反观我们,也许是因为多年物质的缺乏,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汶川地震,举国同哀,一时爱心如潮,全体国人似乎突然间爆发了无穷的爱心,可是细想之下,这场地震的爆发,只是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激发了人们对于这种自我完成的需求,但还远没有上升到“非自我需求的善行”的地步。

  震后灾区孤儿的收养,报名者如潮,可是,表面的热潮下,你会看到真实的景像:除了灾区孤儿,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孤儿需要被收养,他们同样该拥有人们的爱心,可是,每年收养这些孤儿数量最多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外国人。我们自己去收养时,总会提出苛刻的条件,不要残疾,多少岁以下,是一种居高临下挑拣的态度,从来不愿意收养残疾孩子的事实,天然地佐证了我们爱心的匮乏。

  有一部美国纪录片,叫《我的至亲骨肉》,讲述一个妇女收养若干个残疾孩子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双腿高位截肢的小女孩,每天自己推着轮椅出门,校车司机在她家门口放下升降梯把轮椅接上去。在学校,她们基本上不用依赖别人就可以自己处理上厕所等问题,她们甚至还和全班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地挥舞旗帜做旗操表演。这些情景,远不是今日的中国人可能想象的,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观念,丝毫不能给残疾人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不依赖他人而独立生存,在人群中获得自信尊严以及充分幸福感的机会。

  让每个人都有尊严生活的权利,才是一个有爱心的社会。

  西方人的家庭生活观与中国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的观念,是建立在对个人自由的发展之上,依靠“爱”来维持,而不同于中国人的“忠孝礼仪”。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