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一个企业家的博物馆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 18:10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一个企业家的博物馆情结

  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将引申为对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文/周成建

  典藏·记忆

  2003年8月,我去英国剑桥大学参加一个学术论坛,借此机会,和朋友考察了当地的社会人文景观。我发现包括邱吉尔庄园在内的许多地方陈列的文物大都来自中国,其中有不少中国古代服饰珍品。朋友感慨地说:你这个中国的裁缝只有跑到国外才能看到精美的中国传统服饰。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一种保护和抢救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回国以后,我立刻召集公司高层,大家对我要筹建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想法给予了高度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对于怀揣梦想而无实际经验的我们,要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进行诠释,困难可想而知。我们凭借自己的责任和热情,远赴浙江、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实地征集和考察,还通过协商转让的方式,不惜重金从各地民间服饰收藏者手中进行藏品征集。经过几年的探异索隐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共征集到历代服饰和30多个民族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等近万件藏品。2005年12月10日,前后投入5000余万人民币,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美特斯邦威博物馆”正式揭牌。

  服饰是历史文明的产物和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丢失了传统历史的积淀和记忆,服饰将失缺魅力。我们的服装,固然要融入国际流行时尚,但千万不能丢掉民族文化基因。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所征集的藏品中,有历代帝王将相的华丽服饰、有平民百姓风俗节气的特色服饰、有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服饰……,细细品味,它们个性独特的表象之下,都具有普遍的共性,那就是传承与融合。

  创新·传播

  某种文化形态的被保留或消灭,不是取决于文化形式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传递和处理这种文化形态的人。文化和历史的价值更需要依靠人来创新和变化着的载体来传播。

  在征集过程中,中国历代各民族服饰的设计内涵、工艺品质、线条轮廓、色彩配搭等让我激动不已。这让我思考如何把“保护”、“抢救”与“流行”、“时尚”结合起来,我要将中国历代各民族的“服饰文化基因”嫁接到本土品牌文化,用现代技术、艺术和文化创新和演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所有炎黄子孙都能触摸到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美特斯·邦威的服装将深入地扎根于中华的历史和文化,以创建深蕴中国文化的现代国际时尚!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建造将是美特斯邦威品牌走入国际主流服装品牌的一个

发动机。未来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特斯·邦威品牌,将因此而烙上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文化的痕迹。

  服饰是民族文化最鲜明的视觉表达。今天,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及其南京东路分馆,将最精彩、最有价值的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以展览和精品图录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与回味中华服饰艺术与内涵;为研究中华服饰文化的专业人士和对中华服饰具有兴趣的广大民众提供较为全面的藏品及资料。

  (本文作者为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