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会员制担保公司生存调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0:39 经济视点报
编者按: 长期以来,融资一直是企业的难题。一个长期保持良好效益的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曾说:“贷款时寻找担保单位是最为头痛的事。”大企业尚且如此,而由于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不合乎银行贷款抵押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我没有到银行贷过款。”一个资产过千万元的企业老板说道。不是不想贷,是贷不到。所以,他的企业靠的主要是民间融资——亲朋好友的相互拆借、民间高息贷款,或从其他途径获取贷款。 由于缺乏资金,一些中小企业的技改的积极性降低、规模发展缓慢,甚至于一些企业由于在关键时期因资金短缺而破产。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到底如何破解?不但是企业、金融机构,也是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3月22日,《经济视点报》报道的《行业协会欲打通豫牌服装业症结》一文报道了河南省服装协会欲以协会会员为主成立会员制担保中心。“会员制担保”的模式再次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种担保形式在南方发达省份比较活跃,而它能否成为河南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突破点呢? 【生存现状】 河南难觅会员制担保公司 在杭州“萧山模式”还没有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时,新野县在摸索后,成立了河南第一家“封闭式、会员制、非赢利性”的担保机构——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但由于企业与企业家自身的原因,会员制担保公司在河南未能风靡起来。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实习生 赵 毅 萧山经验 对于河南中小企业相对陌生的“会员制担保机构”模式,在很多地方早已遍地开花。最广为传播的是著名的“萧山模式”。 2000年前后的杭州市萧山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虽然不乏一些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大部分还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居多,达90%以上。其规模小、缺乏流动资金,仅靠自己发展滚动,成长缓慢。向银行贷款,有60%的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而40%的企业虽然得到银行的认可,但由于大部分企业有资产没产权,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融资成为制约萧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001年,萧山当地政府决定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由当地体制改革办公室牵头,会同财政局和经济发展局,考察了浙江省内外各种担保机构的模式后,结合萧山的现实情况,最终设计出一种“封闭式、会员制、非营利”的金融担保制度的雏形。 所谓“封闭式、会员制、非营利”的模式,就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企业如果想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必须先“入会”,成为公司的股东。每家企业加入时,出资5万元到20万元不等,根据出资额,企业向萧山农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时,公司将为其提供最高5倍于出资额的担保。 这种模式,不但使没有抵押物的优质中小企业通过会员制担保机构担保,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而且缩短了办理贷款的周期,提高了企业贷款的效率。另外,由于会员制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象征性的收取担保费,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 会员制担保机构的优势很快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一些企业纷纷申请入“会”,越来越多的会员制担保机构在萧山出现。会员制担保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也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些年销售收入不足上百万的小企业快速的成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规模企业。萧山的工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会员制担保机构不但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到金融机构融资的难题,而且由于特有的运作监督机制,风险较低。据媒体报道,在浙江“会员制”担保公司担保的517亿元贷款中,累计代偿总额仅为1.3365亿元,代偿率(企业发生不良贷款时,由担保公司代为偿还)为0.26%,实际确认损失0.21亿元,实际损失率为0.04%。 “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成功,使它迅速地被复制。5年间,萧山区已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0家,共有286家会员企业。从2001年到2005年止,累计担保2040笔贷款,总担保贷款额超过9亿元。 从此,萧山模式迅速地覆盖浙江,并从浙江走向全国各地,陆续在江苏、安徽、四川、深圳等省市得到推广。 寂寞的河南开拓者 在“会员制担保机构”风行全国的时候,河南没有落后,而是走在了很多地方的前列。 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48家当地中小企业通过自愿申请及审核之后成为担保中心的第一批会员和股东。中心的性质是:会员互助合作、自治自律、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当时的“萧山模式”还没有在全国大规模的推广,新野受其的影响较小。“大部分都是自己进行摸索。”时至今日,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詹四先仍忍不住感叹。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是河南第一家“封闭式、会员制、非赢利”性的担保机构。河南省服装协会欲成立会员制信用担保中心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启发。 新野县之所以摸索出与萧山相同的模式,是因为新野的中小企业与萧山有着相同特点。企业规模小、缺乏流动资金。此外,企业的土地大多是租赁形式,厂房简陋,不合乎银行的抵押条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立,使不具备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在银行贷到了款。当第一家企业通过担保中心从银行拿到贷款时,新野的中小企业主们信服了,纷纷申请入“会”。经过7次增资扩股,截至2006年底,新野县担保中心会员企业达到82家,担保基金由成立时的780万元增加到1326万元,累计为会员企业担保3.3亿元。 “至今为止82家会员企业几乎都通过担保中心贷过款。”詹四先介绍。当不再受资金困扰时,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强劲的纺织业产业集群。 但是,与“萧山模式”在全国各地开花不同,新野县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并没有在河南生根发芽。在河南省服装协会宣布即将成立服装业的会员制信用担保中心之前,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孤独地走了3年。 虽然在2006年成立的三门峡市东方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对外宣称,东方信用担保公司是以当地工商联合会会员为主成立的会员制担保公司,实行封闭式运作、会员制管理,其成立之时也确有5家企业入股成为股东,但是东方信用担保公司并不是只为5家股东企业服务,而是面向符合条件的所有商会会员。并且,在运作一年之后,东方信用担保公司也放弃了会员制担保机构的称呼。“我们已经变成完全的商业性担保公司。”东方信用担保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 为什么在新野被广泛称赞的会员制担保在河南其他地方会无动于衷,唯一的跟随者也半途而废?是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其因? 河南缺什么 “会员制担保机构不适合三门峡的经济现状。”三门峡东方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总结经验时说。“关键是三门峡缺少会员制担保公司发展的经济基础。”他说。 根据规律,会员制担保机构所在的地方多是民营经济繁荣地区,特别是某一产业聚集地。因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特点是多由同一行业的企业组成。 “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最大特征就是行业集中。”一位业内人士进一步强调说。因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特点是会员互助合作、自治自律、风险共担,所以,由于同一行业企业间信息灵通,有助于相互监控,控制风险。另外,万一发生代偿事务,抵押设备在同行业内较为变现。 而三门峡缺少这样的规模性产业集群。“所以,会员制担保机构在三门峡缺少生长的空间。”东方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 三门峡虽然缺乏规模性产业集群,但河南并不缺少。郑州裤业、虞城钢卷尺、长垣起重设备、偃师钢制家具、沁阳的造纸机械和玻璃钢等产业集群都赫赫有名。据河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河南省加工制造业现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43个。其中,1亿元~3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122个,30亿元以上规模的产业集群21个,百亿元以上的有9个。每个产业集群都聚集着几十个至上百个大小不等的企业。 它们都不缺资金吗?非也。在每个地方的产业集群中,除了少数的几个代表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还都是小企业,甚至是手工作坊式生产,设备陈旧、产品低端。 向银行贷款,它们之中有60%以上都被银行拒之门外。一部分企业虽然得到银行的认可,但固定资产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标准。 正如上文所写,在河南6000余家服装企业中,一直没有在银行得到贷款的占99%以上。这并不仅仅只表现在服装行业。 据了解,河南省规模以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是2000亿,而河南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仅为150亿左右。并且担保能力并不代表实际担保数额,因为一些担保公司长期不开展业务。可见河南担保业的薄弱。 所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河南担保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坚持以积极引导、多元投资、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规范管理为指针,鼓励发展政府出资或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大力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企业设立互助性担保机构。 既然企业需求、政府鼓励,为什么会员制担保机构在河南一直是“独树一帜”呢? “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詹四先介绍。“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营主要得益于新野县政府的投入。因为,在此之前,中小企业主对担保机构的概念还比较陌生,他们不可能主动。所以,政府要引导。”他说。新野县成立担保中心的想法是由政府率先提出的,并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前往各地参观考察各种担保模式。担保中心成立之初也是由政府主导发起的。可见,政府的引导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另一个原因,是河南人的性格因素。成立会员制担保机构,需要一个牵头人,就是发起人。但是,很多河南人只想到做好自己的事、挣自己的钱,对其他事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不易形成担保公司。 【发展样本】 政企助推新野模式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不但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而且也扶持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促进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 此外,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行,除了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受益于新野纺织业的良好的行业管理。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实习生 赵 毅 “现在,新野县信用联社和担保中心正在对提出申请的22家企业进行授信,如果授信成功,担保中心的会员企业将超过100家,担保基金将达到1700万以上。”3月29日,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詹四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而在此之前,通过7次增资扩股,截至2006年12月31日,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会员企业已达到82家,担保基金达到1326万元。 “3年来我们公司累计通过担保中心贷款200万元。”新野县锦隆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隆公司)总经理张云兰介绍。款额虽然不大,关键是锦隆公司能够持续并源源不断地从银行获得贷款,使公司在发展中不再因为缺乏流动资金而裹足不前。“我们总是贷款到期还上,然后再贷,说不清贷了多少次。”她说。 据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累计为会员企业担保3.3亿元。而在此之前,新野县的中小企业贷款并非如此轻松。 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的土地大多采用租赁形式,厂房简陋,不合乎银行贷款条件。同时,又赶上商业银行的改革及市场战略目标的调整,所以,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异常艰难。 在全国棉纺织竞争力20强企业——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纺公司)的带领下,新野县涌现了众多的中小型棉纺织企业。2002前后,新野县的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已达到100多家。棉纺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且大部分是新纺公司的职工在积累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之后,脱离新纺公司,成立个体私营企业或股份合作的公司。他们资金有限,把自己积累的、向亲朋好友拆借的钱都投入到了生产设备上,缺少多余的流动资金进行生产经营。即使有些企业能基本维持正常生产,但薄弱的资金环节使它们经不起行情的波动。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由于棉花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没有资金后援的新野县众多的中小型棉纺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部分企业在艰难地维持着生产,“很多企业因此停产。”詹四先介绍。 而向银行贷款,这些企业的土地大多采用租赁形式,厂房简陋,不合乎银行贷款条件。同时,又赶上商业银行的改革及市场战略目标的调整,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银行资金主要投向城市和大中企业,加之县域银行贷款规模不断压缩,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异常艰难。 “在担保中心成立之前,我从来没有在银行贷过款。”张云兰告诉记者。不是不想贷,是根本贷不到。“即使能贷到款,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商机早就耽误了。”她说。所以,以前她从来没有把融资与银行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主共同的经历。在2004年之前,新野县大部分的中小型棉纺织企业都没有在银行贷过款。 促成产业集群的崛起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不仅缓解了该县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而且也扶持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促进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 中小企业对资金急切的需求,使新野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全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并由县经贸委、乡镇局等部门组织企业到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在引进外地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野的实际情况,经过有关部门、法律专家和企业法人代表经过多次探讨论证,2004年5月26日,按照“入会自愿、共担风险”的原则成立了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由政府出资200万元发起,全县中小企业自愿入会,协作银行信用联社提供限额资金支持。担保中心的性质被定为“会员互助合作、自治自律、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但是,由于企业主对有关信息缺乏了解,成立初期,很多企业主疑虑重重。对担保中心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投入的基金会不会血本无归充满疑虑。于是,担保中心联合新野县企业局、信用联社、财政局到企业宣传,并印发担保中心章程草案,交给企业家们反复讨论,使他们对担保中心有了充分了解。最后,新野县14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有100多家纷纷提出申请,主动要求入会。 为了引导企业的诚信意识,降低担保风险。担保中心根据会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固定资产规模、负债状况、效益情况、资本构成及法人、股东基本情况,逐一建立了企业基础档案资料。并参照协作银行制定的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办法,结合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分别为会员企业制定了AAA级、AA级、A级和BBB级四级企业等级。对不同的信用等级规定相应的贷款最高限额。AAA级的最高贷款限额为入会基金的6倍加固定资产净值的20%,后面依次是,入会基金的5倍、4倍、3倍加固定资产净值的16%、12%、10%。 当第一个会员企业顺利从信用联社拿到贷款时,新野的中小企业的老总们发现,通过担保中心不但能方便的从银行贷到钱,而办理贷款的时间也比以前短了。以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3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贷款。 于是,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纷纷申请要求入“会”。成立不到半年,2004年9月,信用担保中心就吸收了新会员,共11个企业加入担保中心。后来,又通过6次增资扩股。仅2006年一年,担保中心先后为82家会员企业累计贷款担保1.4亿元。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不但为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流资,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扶持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促进了新野县棉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2006年新野县限额以上棉纺织工业实现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全县限额以上工业的68%、70%和75%。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不但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局,也为协作银行新野县信用联社带来的实惠。据詹四先介绍,新野县信用联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由担保中心成立前的50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9600余万元,仅2004年6月~2006年12月,新野县信用联社仅从担保中心会员企业中获得贷款利息收入2000余万元,且没有出现任何损失。而在担保中心成立之前,新野县农村信用联社有1亿元的资金放不出去。 政府助力 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行,除了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受益于新野纺织业的良好的行业管理。 在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绩中,我们不能忽略一只有形之手——那就是政府。 正如詹四先所说,“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营主要得益于新野县政府的投入。” 担保中心成立之前,新野县的中小企业老板们对担保机构的概念还比较陌生。2004年初,新野县有关政府部门率先提出的成立担保中心的想法,并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组织企业前往各地参观考察各种担保模式。 2004年5月,经过多方论证,最终新野县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出资200万元发起成立担保中心,并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中心的风险补偿资金。 除此之外,新野县委、县政府对担保中心还给予了政策扶持。由于县域内能够与担保中心合作的只有信用社,而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又相对较高,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担保中心只能象征性地收取很低的担保费。而中心的办公场所和车辆由县政府无偿提供,中心的开办费、办公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另外,企业抵押登记时涉及的评估、登记等收费,县委、县政府也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给予一定的减免。由此降低了会员企业的融资成本。 新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成功运行,除了利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受益于新野纺织业的良好的行业管理。据了解,新野县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纺织行业协会,并于2005年又成立纺织行业商会。“由于行业管理比较好,所以,新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的素质都相对较好,从而有助于企业的自治自律能力。”詹四先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