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7大意外商业数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13:27 《数字商业时代》

  在Business2.0的时代,商业神话的生成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2006年最让人意外的商业数字,不是Google持续攀升的市值,MySpace、YouTube的传奇进一步模糊了网络与现实的界线。大公司不再因为他们的规模而高枕无忧,沃达丰的巨亏引发行业巨头的新恐慌。2006年,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受瞩目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工行IPO募得的巨款还是跑在青藏线上的列车的速度,都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潜颠覆”力量。油价的起伏、全球暖冬,让环境和能源的问题得到前所未有地被放大。个体,甚至一个国家的力量,或许对国际油价的控制无能为力,但是张茵却通过废纸再生把环境产业的未来展现在人们面前。最后一个意外很意外,因为它关乎你和我。

  撰文=丁凯 许凤婷 张思

  新媒体全球化

  142117286个

  最富有的数字:Tom的朋友

  MySpace创始人Tom在网上拥有142117286个朋友

  当一个网站可以影响地球上的1.42亿人口—那些最活跃的人群时,没有人不惧怕这种力量。

  “Tom,男,30岁,美国加州Santa Monica,”这是MySpace一个用户个人首页上的几行字,页面简单得有些平淡。然而,他的朋友数却一点也不平庸:142117286。这是2006年平安夜的最后一秒钟他拥有的朋友数,比前一天增加了25万。如果说朋友是最大的财富,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他留言簿里有3万多条留言,大部分是萍水相逢的朋友们的敬仰:“Tom,有朝一日你会统治世界”(男网友)、“Tom,我好想嫁给你”(女网友)……

  这个页面的主人正是MySpace的创始人之一Tom Anderson。他把每一位加入MySpace的用户都添加为好友,所以,Tom的朋友数约等于MySpace的用户数。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一个仅有3年历史的社会互动网络。2005年6月,其流量已经超过了Google,但是用户的暴涨需要不断的资金跟进支持,2005年7月,正当MySpace捉襟见肘之时,新闻集团找上门来了,以5.8亿美元收购了这个原意是为音乐爱好者和草根乐队而设的虚拟社交网络。

  被新闻集团纳入旗下并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之后,MySpace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也开展了更多的新项目:和美国移 动运营商Cingular合作推出MySpace Mobile;与Google合作提供文字广告位;MySpace录音;让用户互相呼叫的VoIP功能;在英国、

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家开设分站。同时,它也向新闻集团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06年11月,MySpace的浏览量达到387亿,超过了Yahoo,同时,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网络”,尤其是在音像、娱乐方面,它已经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发电站,许多流行音乐唱片、电视剧和电影都选择了MySpace作为首发地。随之而来的是广告商蜂拥而至。据说现在美国面向年轻人的影片如果不在MySpace上做广告,根本无法推广。如果说今天网络的触觉在向真实世界的每个角落不断延伸,MySpace无疑是最有力的手臂之一。

  Tom现在每天一边忙着尽量给朋友们回信,一边从这些来信中过滤出有用的反馈,为MySpace添加更多的功能。随着开展新项目越多,MySpace的定位就越模糊。MySpace的另一位创始人Chris DeWolfe把现在用一个可以媲美“Web2.0”的词为MySpace下了定义:生活方式品牌。或许,当新媒体的颠覆力量尚未完全发挥的时候,确实很难为它下一个定义。

  规模

神话的破灭

  21900000000英镑

  最惊心的数字:沃达丰巨亏

  全球第一大电信运营沃达丰宣布其在2005财年亏损219亿英镑

  把企业“做大做强”一直是很多人坚信不疑的信念,然而,2006年出现的一个数字粉碎了“大即是强”的规则。

  2006年5月30日,全球第一大电信运营沃达丰宣布,其在2005财年亏损219亿英镑(约合412亿美元),成为欧洲公司账本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红墨水。

  在短短20年间,沃达丰从威尔士的一家小公司,发展为世界收入最高的移 动通信运营商,其成功得益于一方面聚焦于快速增长的移 动业务市场,与此同时通过推进全球化以实现规模经济。快速并购是其业务扩张最有力的加速器,目前沃达丰的业务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27个国家,用户数量达到1.91亿。全球化为沃达丰带来规模经济的同时,也使它忘记了原来的出发点,一味地求大而忽视了效率,从而失去了快速作战的能力。

  目前沃达丰已作出战略调整,剥离回报率低的资产,并以严格的标准筛选收购对象。日本是沃达丰失利的主战场,2006年3月,沃达丰终于决定将其在日本的业务出售给软银。沃达丰还曾表示,如果价格合适将可能出售其持有的美国第二大移 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的股份。2006年11月14日,沃达丰公布2006财年上半年财报,税前亏损仍高达33亿英镑。

  无独有偶,业界老大遭受重创不仅发生在电信业,汽车业也目睹了这样的悲剧。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2005年实际亏损额达106亿美元,而且其产量也即将在2007年被丰田超越。与沃达丰类似的是,通用龙头老大的宝座也是通过并购获得,其旗下拥有20多个品牌。同样地,在并购带来的风光过后,昔日的大伞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几近分崩离析。电信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老大的巨额失利,是否意味着传统商业模式的末日已经来临?

  经济利好 中国溢价

  21900000000美元

  最强劲的数字:中国工商银行IPO

  工商银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共筹资219亿美元

  无论如何,2006年注定是一个中国经济跑道上具有承启意义的里程碑年份。但不管是强劲出口推动下的1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是第三季度折合成年率达10.4%的GDP增长,或者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高分评价,都不如2006年10月19日工商银行IPO所获得的219亿美元更为有力地增加整个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这起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使工行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银行,香港证交所从全球排名第八上升到第七,中国股市整体融资规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219亿美元的背后,是整个世界为购买工行股票而冻结的5000亿美元资金,这一度引起了去年10月中旬投资者们为认购工行IPO而将手中股票套现—无论他们是赚是赔;同时,机构为工行IPO准备港元而导致港元短暂走高。

  在这起IPO结束之后,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还意犹未尽。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资产管理业务主管希普顿说,申购工行股票的几十亿美元中东资金“不过是其中的一点点,在中东,有上万亿美元的资金,正在寻找中国的投资机会……我们欢迎中国上市企业到迪拜再次上市挂牌,也希望有中国的资产管理企业到迪拜募集基金。”

  市场的狂热来源于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的预期。投资者们竞相认购其股票的这家中国银行拥有1.8万营业网点,250万企业用户以及大于俄罗斯全境人口数量的个人客户,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企业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就会持续降低,并持续产生对于新增贷款的需求。如果希望从中国持续20多年,年增长率超过10%的经济发展中获益,投资中国银行是最佳的选择,而错过这个可以与美国工业化时期的长期快速增长的经济快车,下次机会可能要再等待几十年,更何况,中国政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

房地产对银行资金的危险挟持。

  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实际上甚至超越了投资者们对于工行本身的信心。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前行,银行类股就理应保持升势,甚至走势可能更为强劲。到工行为止,全球投资者对于中资股的看法被彻底扭转,从以往通常需要折让近两成到工行“绿鞋”(行使超额配售)前2.23倍的市净率,中资股逐渐扬眉吐气并让世界惊讶,但这不仅是工行的溢价,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的溢价。

  “能源新战”升级

  78.4美元/桶

  最无奈的数字:油价持续癫迷

  2006年7月14日,纽约原油期货达到78.4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点

  “加满。”这是2006年5月23日从午后到午夜,北京大街小巷的加油站员工们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有些司机还带来了油桶。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所有加油站门口的长队都排到了大街上。自24日零时起,汽、柴油全面涨价,93#汽油将从4.65元/升涨到了5.09元/升。

  在2007年,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使得这两个国家对于石油的依赖和需求正在逐步接近美国,只是他们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力却趋近于零。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一度陷入了高买低卖的不利局面。

  中国尝试增加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但道路异常崎岖。2005年,中石油经加拿大法院的最终裁决之后终于得以41.8亿美元100%收购PK(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但除此之外,此类尝试几乎全部以失败告终,其中包括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以及中航油在石油期货市场的尝试。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2006年高涨的石油价格“肯定含有一定的泡沫成分”,他解释说:“由于美元汇率变化,对冲基金借美元大量购买包含石油、铜在内的大宗商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油价确实存在泡沫成分。”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石油商品的价格已经脱离基本供需关系的制约,作为一种武器,石油成为少数国家左右国际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局势的利器,同时也是形形色色的国际资本瓜分世界经济成长利益的工具。2006年6月,对于国际社会在核问题方面施加的压力,伊朗连续两次以石油武器相威胁,而美国自二战起已经习惯于将石油武器用于左右战局以及对其他经济体形成控制。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在2006年9月下滑之前,持续高涨的油价还受到各类国际资本的影响。截至2006年7月,美国人向能源类共同基金投入了235亿美元,各类蜂拥进入石油市场的国际资本的投机行为,被认为是油价泡沫的主要制造者。

  虽然眼下进入了暂时的调整起,但石油价格仍然一个无法准确预测的数字。在路透社对未来油价预期的调查中,世界知名投行和分析咨询机构对于2007年油价的预估介于54.5~76.0美元,油价在2007年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再生财富救了环保

  5350000吨

  最可贵的数字:张茵造纸

  玖龙纸业的产能将从今年的330万吨进一步扩大至07年的535万吨,2008年的715万吨

  自胡润百富榜发布以来,张茵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大家把太多的焦点放在了“女”首富上面。其实张茵带给我的启示决不仅仅是这一点。

  重新审视排行榜就会发现:位列榜首的张茵是通过回收废纸出口,而排在第五位的施正荣是从事太阳能的一部分,这两位挤身前五的富豪都在做着与环保有关的行业,当然还不止这两位,这是一个趋势吗?

  榜单的制作者胡润说过:“如果将环保和赚钱结合在一起,中国的环保问题会解决得快一些。”

  当从小在地理课上被告知我们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时,中国人养成了浪费的习惯:频频曝光的餐桌垃圾,不知垃圾分类为何物……“变废为宝”这个词似乎就停留在用易拉罐做几个工艺品上。

  再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而百富榜上的多位富翁们发现了这种力量并合理的利用了这种力量。

  玖龙纸业在广东东莞和江苏太仓拥有两个造纸厂,与传统造纸厂污染排放、低利用、高消耗截然不同:进口自欧洲的环保设备、自建热电厂、自建码头……玖龙的出口量快速增长。此外,还减少了中国对外国牛皮卡纸的依赖需求,为国家创造税收以及增加就业机会。说张茵靠收废纸登上榜首是一个误解,她本人也澄清了这一说法:“外界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我是靠收购废纸发家的。收购废纸怎么能成为首富呢?实际上,我这些年所做的,是将废纸转化为造纸。”

  张茵1990年在美国创办的中南控股公司,已经成为美国废弃纸张的主要收集商,还是美国及欧洲向中国出口废纸的最大出口商,出口废纸的量从2001年的15.39万个标准箱,增加到2004年的20.1万个标准箱。目前,这家由张茵及其丈夫全资拥有的公司是玖龙纸业的主要废纸供货商。张茵使废纸和造纸循环不息,不断再生,这条产业链可以说完全掌握在张茵手里。

  而另一位上榜的钭正刚,瞄准了煤泥、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领域,他义无反顾地于1998年独辟蹊径,投资焚烧垃圾的热电厂。

  登上百富榜后,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他们是如何赚钱的,当然这很重要,只不过还有更重要的,是他们赚的是什么钱。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不过,在为环保做贡献的同时又能赚取巨额财富,谁又能抗拒呢?

  不知道2007年是不是有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加入到“再生”致富的行列中来,也许有一天我们的课本上会出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善于利用资源的民族,那么这其中一定有张茵们的功劳。

  国家战略“智造”突破

  100公里/小时

  最振奋的数字:青藏铁路的时速

  即使以这样的高速,依然能够保证青藏高原的生态不被破坏

  青藏铁路创造了世界上穿越多年冻土地带最快的列车时速,但列车的轰鸣对青藏高原的“玻璃生态”秋毫未犯。统摄全局的周密规划和精心安排,配合以迅速、精准的执行能力,青藏铁路是国家战略转向“智造”的一次成功实践。

  2006年的夏天,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医世家之后坐在北京一家同仁堂药店的诊室里慨叹:“凡是火车通达的地方,就不再适合作为中药材产地了。”在辽远的西面,世界之巅的一位牧民则忧心忡忡地祈祷铁路到来之后,草场不会被破坏得太厉害。

  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穿越4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带,低温高海拔的寒旱系统地区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土壤层稀薄,草皮一旦破坏,地表很快就会变成沙砾的土地,极难恢复,这就是所谓“玻璃生态”,在这个生态圈里,还生活着濒临灭绝的藏羚羊。

  想象一个高速运行的中国是轻而易举的:持续2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每年超过1%的城市化进程,急速转型的经济社会……然而这样的高速往往并不能让我们彻底地为止骄傲,在经济引擎轰鸣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侧面是环境的急剧恶化与高昂的能源消耗,而在较早时候,越来越多的离开土地的中国农民被认为牺牲自身利益,为城市化做出贡献——我们的“高速”似乎一定要顾此失彼。

  此前,穿越冻土的铁路最高时速不超过60公里,而青藏铁路实现了冻土带100公里、非冻土带120公里的高速,并且,青藏铁路已经考虑了未来50年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冻土的影响。对于青藏铁路的100公里高速,值得骄傲的当然有突破世界铁路技术难题,打破国外专家“青藏铁路无法通过风火山”预言的辉煌,但超越这一辉煌的是高速之下的和谐:中国的重大建设工程正在以一种与自然更为协调的方式高速推进。

  在当雄至拉萨段,为了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铁路绕道选择羊八井方案;在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设计中,以桥代路,尽可能减少对沿线草地、冻土和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除首次设立野生动物通道,青藏铁路还首次与所经省区签订环保责任书,并首次在高海拔地区成功移植草皮。

  青藏铁路为藏羚羊预留了33条迁徙通道,而相关的研究始于2001年。青藏铁路的环保投资达15.4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6%,超过标准的1.5倍。这条全封闭铁路上运行的列车不像普通列车那样将废物废水沿途倾泻,而是到终点之后用专门车辆抽运处理,车上还设有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自2006年7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西藏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向世界靠近,而我们对于青藏铁路最应该感到骄傲的,是截至2005年底,从藏羚羊98%的迁徙率看到草场生长旺盛而欣慰的牧民脸上的微笑。作为一次突破,“智造”思路正渗透到中国各个领域的国家战略中。

  低成本击中新主流

  3000000元人民币

  最瞠目的数字:《疯狂石头》的低成本

  投资不到300万元的成本博得2000万的票房,回报将近投资的七倍

  和前六个数字不同,《疯狂的石头》似乎和商业不太靠谱儿。也不打算谈低成本电影取得的成功,毕竟每年将近200部低成本电影有98%徘徊在电影院外。

  况且《疯狂的石头》本来就不是低成本的胜利,由刘德华的映艺娱乐公司投资,就说明电影制作方面是由非常专业的团队来策划,而刘德华本人的号召力也不可低估。

  特技、巨星、场面,名导们认为拥有这些就争取到了主流观众,《疯狂的石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并宣布:主流人群已经被新草根颠覆了。这种说法也许也有些疯狂,可是看看“石头效应”吧:影片上映后多少人把自己MSN的说明改成了片中经典台词;朋友见面第一句话是“看《疯狂的石头》没有?”;无数论坛和博客在评论和推荐该片。

  这应该不是一部主流电影:用方言作为台词,只有饰演冯董的徐铮还算是知名演员,而影片的主要场景破庙与小旅馆更非大场面。

  这是一个属于新草根的时代,其实对于草根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人们大多数默认为是:不富有,社会地位不高的人等等。而新草根不再是以收入来划分,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也愿意称自己为草根,新草根更独立,对于不喜欢的可以毫不留情的唾弃而对于喜欢可以疯狂追捧。

  新草根的出现模糊了“主流”的概念,只有真正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热爱什么,讨厌什么才可以酝酿产品。新草根也许是百般挑剔的,但他们只是想要他们真正需要的,这个要求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你”已经战胜了布什、卡斯特罗等政商界名人,当选为美国《时代》杂志的2006年年度人物。以往,少数伟大人物决定着人类的命运,而今天这种“伟人”史观在今年遭到了沉重打击。商家也许要注意这个重要信息:个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被重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