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艺术与科学都是世界性语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15:49 经济观察报

  Luca Zordan/文 实习生 吕英博/译

  马力诺·戈里奈力(Marino Golinelli)先生是一位从事制药生意的意大利化学家,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收藏家,他的工作室分布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美国纽约和中国北京。

  1988年至今,马力诺·戈里奈力一直担任戈里奈力基金会(Golinelli Foundation)主席,此基金会主要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和传播。2006年6月,享誉国际的瑞士盛事——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邀请他带着他的基金会和有关艺术与科学的藏品前来参展。

  最近马力诺·戈里奈力为了一个与

意大利教育大学研究部(MIUR)和北京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的项目再次来到了北京。在此之前,他与妻子Paola和一些当代艺术家朋友们刚刚参加完三场在亚洲的艺术双年展。

  Luca Zordan(以下简称LZ):在我们这个特别注重宣传的社会,艺术和科学是被截然分开的两个世界,是为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接触的东西。您能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Marino Golinelli(以下简称MG):在我看来,互动性、情感性、娱乐性和关联性这些都是构成艺术和科学体验的基本元素。另外一个共通点就是:艺术和科学都是世界性的语言。因为当你用它们与人沟通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再去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教会我们如何生活,而生活无疑是我们最关注的东西。

  LZ:自从1988年创立了戈里奈力基金会,您一直对教育特别关注,为了让年轻一代具有责任感,您组织了座谈会和相关活动,还为学校做演讲。

  MG:我原来研究化学,后来转向了生物工艺学和遗传学等其他不同的学科。我们有一个教育项目,叫“广场上的科学”。目的是借助临时的露天科学中心把科学带到城市、乡镇和农村去。学校和公民将可以接触到展览、多媒体秀和戏剧演出。艺术家也会被邀请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这样的项目可以愉快顺利地进行,依靠的是不断地探索和鼓励激发人们的互动。我相信广泛的参与才能达成共识。

  LZ:那么艺术是什么时候并且怎样进入您的生活的呢?

  MG:我曾经研究过原子结构,我为那种抽象化的过程而深深着迷,我的意思是那是种抽象艺术。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那些用科学的形象和表达方式来反映我们的感知的艺术品并开始了收藏。比如,大卫·拜恩(David Byrne)在1996年创作的《通往天堂的星光道:蓝血》(Starway to Heaven: blueblood)。它把英镑的样子以DNA螺旋结构的形式展示在一个盒子里面;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的作品“无题”(Untitled)出色地用发光的雪花石膏、颜料和流动的反光面表现出了人类的血;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吉尔伯特和乔治组合(Gilbert&George)用巨大的帆布描绘精液、粪便和尿液的分子结构的作品——亵渎小便(Piss on Piss )和1996年的一幅名为“血在威尼斯”(Blood is in Venice)的摄影作品。照片中,一对结晶状的尿液悬挂在米兰的一所房子的墙上。

  LZ:您这次来北京是为了与意大利文化部合作的一个科学项目?

  MG:是的。这次,我和戈里奈力基金会的副主席Lanfranco Masotti教授受邀来展示我们的远程实验室。这是一个在教授活体科学知识方面应用远程控制实验室的项目。通过这个远程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便可以控制在意大利进行的活细胞试验。

  LZ:您刚刚从三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亚洲当代艺术展回来。其中哪个最有趣呢?

  MG:坦白说,我最感到震撼的是韩国的光州,那里的展览和配套的众多文化活动拥有不可思议的艺术力量。我没想到可以看到那么多的艺术馆、博物馆和数量惊人的新艺术以及富有创造力的相关活动。

  单说双年展,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新加坡的那场。展览被分散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我们得步行去各个展点,向路人询问方向。为了看到一些艺术作品,我们还要进入一些宗教建筑,其中包括一个穆斯林清真寺、一个基督教堂、一个佛教寺庙、一个印度教寺庙,还有一个犹太教会堂。在旧市政府大厦上演的一场演出中,刺激的原动力和与城市之间有趣的互动使人们也成为了当代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LZ:您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

  MG:马修·瑞奇(Matthew Ritchie)的策划(Mastermind)。那是一个多层次的极富视觉冲击的作品,正如他作品中常见的复杂绘画和装置,这个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创造物及杂乱不定性的轮廓。吸引我的是它通过一系列的色彩、线条、颜料、金属和光线来表现的那种宇宙哲学的原始材料。

  LZ:在中国有没有您特别感兴趣的艺术家?

  MG:我知道很多的中国艺术家。我非常欣赏陈箴的作品,那里面有一种哲学的暗示。我也非常喜欢王庆松的大幅摄影作品,喜欢他用当代的模特和布景去再现历史的感觉。现在我比较关注马六明的东西——黑色的主色调和稀疏的粉色垂直线条,看起来很抽象,但事实上那就是艺术家的脸。他是一直在用身体来进行艺术创作。

  链接

  大卫·拜恩(David Byrne)

  1952年出生于苏格兰,现居纽约。从大学开始,他便受邀在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展出他的摄影和设计作品。

  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

  1954年出生在印度的英籍印度人。其作品表现的主体与形式总给人一种空灵、变化和无形的视觉冲击。1991年荣获由伦敦泰特(Tate)艺术馆颁发的特纳奖。

  吉尔伯特和乔治组合(Gilbert & George)

  吉尔伯特,1943年生于意大利的南蒂罗尔;乔治,1942年生于英格兰。二人以“吉尔伯特和乔治组合”(Gilbert & George)闻名。2005年,他们代表英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

  马修·瑞奇(Matthew Ritchie)

  英国人,1964年生人。现居住、工作在纽约。他以绘画和装置闻名于世。

  陈箴

  1955年生在上海,2000年去世。陈钟情于全球跨文化的社会动力。过去十年里,他的作品被广泛展示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南北美洲的各大展馆。

  王庆松

  1966年生于中国湖北,毕业于四川美院。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他的很多知名摄影作品中,模特都是用当代的重建手法来演绎西方名著中的人物。

  马六明

  湖北黄石人,中国最早用身体从事

行为艺术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表演是赤裸着身体,脸上画着浓重的女性妆容,即马六明的女性形象——芬·马六明。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