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周小川: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6:37 第一财经日报

  徐以升

  全球视野,本土立场。2006年,中国金融之全新气象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功不可没

  通过汇改,周小川领导的中国央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正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2月中旬在社科院演讲所言,“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非常有能力,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尊重。”

  与汇率政策一样,对于货币调控政策央行也在试图追求不再出其不意。对于一位坚定的市场主义者而言,周小川执掌的中国央行,一直致力于追求与市场的良好互动。

  “人民币先生”美誉

  2006年初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正式推出,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的意义并不亚于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升值和汇率篮子。因为从这时候起,市场供求将真正意义上在

人民币汇率上发挥作用。

  “让市场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2006年周小川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评价时,他总是会这样提醒市场。即便是在回答记者“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区间是否需要扩大”时,他也会表示,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这说明波动区间还不够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货币市场供求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浮动区间是必然要扩大的。

  即便是QDII制度,在央行决策者看来也是为了理顺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推动利率平价成为汇率决定的因素之一。央行研究局局长唐旭曾解释说,推出QDII时国外美元利率为4.75%,同期国内美元利率仅3%,人民币利率为2.25%,但由于存在资本管制和外币市场的分割,利差套利型资本流动并未真正出现。而QDII则形成了这样的渠道。可以校正市场扭曲,真正发现本外币供求关系,以形成均衡汇率。

  汇率改革上的“市场意味”正越来越浓,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成功改革也让驾驭这场改革的周小川得到了“人民币先生”的美誉。通过汇改,周小川领导的中国央行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正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2月中旬在社科院演讲所言,“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的央行,非常有能力,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尊重。”

  货币政策“果不其然”

  不再追求出其不意,并不仅仅是对汇率调整而言,在货币政策领域周小川也多次表达了希望能与市场的政策预期保持一致,以减小政策带来的冲击。

  2006年周小川和他执掌的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眼花缭乱的动作——两次调高利率、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发行定向票据,而如此密集的政策更是只集中在近乎半年的时间里。但实际上如此密集的政策倒是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像准备金率政策更是在市场的千呼万唤之下央行“果不其然”地推出。

  而不再追求出其不意,正是为了让政策调整给市场带来最小负面震动。这一点上人们往往拿美联储作为政策与市场良好互动的典范。

  多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到2006年11月周小川多次提醒市场,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但流动性压力依然很大,同时还提到试图继续控制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水平。而实际上的政策也是如此,不仅没有再加息,而且多次通过数量招标来控制市场利率上升水平,同时采取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来回收流动性。

  此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中行回归A股、工行A股上市发行之时,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率政策,都与大盘股上市发行给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有很好的互动。

  市场人士还称,在美元利率有降低预期、

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但市场流动性继续过剩的背景下,周小川执掌的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大思路,或许仍然不会出市场的意外。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