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王东明:缩短走向国际大投行的路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06:36 第一财经日报

  陆媛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现在的中信证券,已稳站于中国券商的第一方阵。现在的王东明,也俨然已是中国券商的领军人物

  去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中信证券小规模宴请大客户和各界人士共贺新年,董事长王东明脑门发亮,满脸绯红,双目却熠熠发光,端着一大杯白酒穿梭于各个房间,推门进来便高喊:“走起来!走起来!”这意思可不是赶走诸位客人,而是要催促大家一醉方休。席间觥筹交错,然而去年底的资本市场和冬天一样冷,王东明和在座的客人一样,无法对明年市场抱有多大的乐观。

  甚至到2006年3月份,中信证券股价还在5元左右的时候,中信证券的内部人士都不看好公司的未来:“5块也不值得买。”现在,中信证券股价已经轻松突破25元。

  转眼到了“五一”,

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启动再融资,随后择机启动IPO。国内投资银行的大机会自此爆发。中信证券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而不是投资银行来最先享受这个机会的。“五一”放假结束,中信证券便迫不及待提出了增发不超过5亿股预案。由于是较早增发者,中信证券对市场反应颇为担忧。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王东明没有预想到的。

  中人寿非常积极地想入股中信证券,最后包揽了全部的增发股份。中信证券一位人士谈到境外机构希望入股,彼时王东明还飞到境外去洽谈此事,但是“由于审批程序非常麻烦,所以我们放弃了。”

  中信证券的财报和下半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双双证明了中人寿和中信证券决策层的正确。据中信证券三季度财报,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9.4亿元净利润,让新股东中人寿非常满意。中人寿集团一位决策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对中信证券管理层的工作业绩表示非常满意。”有趣的是,中信证券一位管理层从记者这里闻悉此评价之后,起初表示不相信。

  王东明的2006年,值得骄傲的是中信证券承销收入足以和行业寡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分庭抗礼。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国际航空、广深铁路等大盘股在A股市场的上市,是今年下半年证券市场行情的支撑者和助涨剂,而中信证券在这些大盘股中担任保荐机构,风头直逼中金。回想2005年,中金公司证券承销收入14.6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券商,排名第一;而当时中信证券承销收入仅1.8亿元,不可同日而语。

  而经纪业务方面,中信证券以其广泛分布全国的营业部网络冠盖券商之首。这得益于王东明去年的跑马圈地。中信证券拿下了华夏证券,这是王东明的老东家;还拿下了金通证券、万通证券。

  虽然在国内证券业中,中信证券可谓星光灿烂,但相比较于国外同行却显黯淡。“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任何一家的净资产都超过我们国内所有证券公司净资产总和。”王东明慨叹。

  面对后股改时代的资本市场大好机遇,中信证券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业务模式,而是希望开拓新业务模式,缩短走向国际大投行的路途。王东明一口气提出了许多个要求:“应当放松金融产品审批,转向备案制;更多的公司可直接融资;应放开

股票自主配售,恢复证券二级托管制度;应放开直接投资业务,允许证券公司参股其他机构;QDII试点应当优先向有境外本土分支机构的券商倾斜。”

  王东明之所以抛出这些敏感的话题,因为他相信“只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会赢”。面对改革开放,证券业的压力比银行业、保险业要来的更大。“证券业更脆弱,但是如果没有倒逼,就不会改革。没有痛苦,就不会有现在的阶段。只有与狼共舞,我们民族证券公司才会成长成熟。”王东明快速反击了证券公司深受“父爱主义”庇护的说法。CFP图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