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2006管理十大变化:组织健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1:42 新智囊

  从健康的个人到健康的组织

  企业健康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不但能让企业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而且能够更好地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6年5月28日,二十五岁的华为员工胡新宇在连续加班之后患上脑炎,因抢救无效死
亡。

  “胡新宇事件”引起了媒体、企业和社会的极大关注,“过劳死”、“加班”、“床垫文化”等成为最出镜的热词,一时间华为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为了目标不惜牺牲的“群狼文化”受到空前置疑,之后华为舵主任正非也以“竞争文化”替代了一直代表着华为精神的“狼群文化”,可见这起事件在社会上的反响以及对于华为品牌的影响。

  在此之前的2月25日,东软集团张东在周末加班时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之后又有报道:“27岁的IBM女员工宁倩黄金周探险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因体力不支,对沙漠缺乏了解,不幸遇难身亡……”

  人们感叹,2006年为什么屡屡发生企业员工的意外事故?其实,企业员工猝死,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压力过大或积劳成疾发生意外的事情每年都有,只是没有被如此地高度关注过。要说今年的额外关注,或许更多地体现在对“过劳死”、“员工健康”等背后问题的深度思考,尤其是一个之前并不引人注目的“健康管理”概念被屡次提及。

  那么什么是“健康管理”呢?“健康管理”和企业员工的“意外事件”有多大的关联?它有什么样的管理意义吗?

  从个人健康到组织健康

  一起起“意外死亡”的背后,折射出企业对于员工管理的缺失。企业管理不是单纯的就战略、企业文化、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度制定、监督、执行,企业管理不但要为企业获得利润负责,也要为企业规避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德鲁克在他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说:“21世纪,组织(包括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个人”被再次大写。员工和管理者,不再是一个职称和职位,而是对组织、对自身的一种责任。管理者以及知识员工对于组织而言,越来越被视为创造价值的主体,是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由此,知识员工、管理者作为个体的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越来越紧密地被联系在了一起,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成了应对21世纪管理挑战的关键话题。而答案有时并不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范畴,“健康管理”应时而生。

  健康管理是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数据的采集、动态对比和综合分析,实现对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疾病治疗方案或健康促进方案,并负责指导、跟踪该方案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健康的良性循环。

  企业健康管理的宗旨是通过从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来系统地对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健康管理,从而降低企业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效益。属于人力资源的工作范畴。

  知识员工以及管理者,作为自然人的属性在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个人的健康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保健的范畴,而是与组织的健康有密切关联,从而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管理话题。管理的终极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被赋予了管理者健康的医疗保健的含义。目前各行各业高度竞争,企业往往都是高负荷运转,在追求“高效低成本”的指导思想下,“一人多岗,一岗多职”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透支明天的工作方式成为普遍现象。中关村人力资源协会在2004年对中关村园区的白领作出的健康水平调查表明,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水平;过度疲劳、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严重困扰知识人才的健康。健康这个基本条件竟然成为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最轻易的赌注和最没有成本的代价,其结果损失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同时也给企业组织带来生产效率、利润甚至是能否正常运营的问题,可见很多时候个人健康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组织是否健康。

  健康管理进行时

  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是体检,是员工福利。其实“健康管理”是一个管理体系。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内,由于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情境均趋于相近,类似于“过劳死”类的健康问题将不仅仅是某个员工出现的健康问题,而很有可能将引起多个员工集体暴发“健康事故”,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恐慌,直接面临诚信危机,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及忠诚度,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因此,引入企业健康管理势在必行,把企业员工健康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进行管理,建立管理目标,设定考核机制,与绩效进行挂钩,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物理损伤”,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员工健康管理是个系统和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在推行健康管理时必须有高层的支持并且有专门的执行机构,配备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以保证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顺畅运行。比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员工健康管理:管理理念的革新、员工健康计划、心理培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等。另外EAP(员工帮助计划)、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建设、健康保险等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一些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健康问题,特设了健康辅导人员为员工提供服务,如百度的首位健康辅导师已经上岗。由第三方EAP(员工帮助计划)机构来担任相关健康管理的工作,既专业又能最大限度地打消员工不必要的顾虑。除了一些跨国企业在华机构之外,不少大型国内企业,如联想,在几年前已经引进了EAP计划。而在发生张东猝死事件的东软集团,也在事后表示将适时引进该计划。“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所以健康管理需要医疗保健、心里咨询、社会保障等系统的多方努力。

  健康管理是未来企业的必修课

  “健康管理”在2006年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东西,放眼北京各大目之所及的各类广告,能和健康沾上边的都加上管理,称为健康管理,此类以体检中心、大小医院、会员服务类的单位如某某银行会员卡部为代表,能套上健康的一概不错过。自诩为“在健康、医疗事业中不断奔跑的人” 的北海医院营销总监周嫘,不无担忧地说,健康管理机构与体检机构目前鱼龙混杂,健康管理的概念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对一个组织的健康的全面管理,不是打着健康牌的简单服务。健康管理在国内已经初具一个产业雏形,需要健康管理机构有其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

  首先,健康管理解决的是健康方面的问题,终极目的是通过管理(也就是干预),帮助被管理者实现健康良性循环,得以实现组织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打造和设计出健康管理机构的业务模式及盈利模式,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在国外,企业健康管理的概念相对成熟,让我们看看Morgan Stanley是怎么做的。首先,Morgan Stanley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医疗保险,保险费用由Morgan Stanley支付,当员工出现疾病问题而就医发生医疗费用时,员工的医疗费用由其医疗保险机构进行支付;同时,该家医疗保险机构和美国著名的健康管理机构Mayo Clinic签订合作关系(合作费用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Mayo Clinic为企业员工进行健康跟踪及健康管理服务。

  Mayo Clinic为Morgan Stanley员工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由第三方保险机构付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依法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机构为了降低赔付率及赔付风险,请Mayo Clinic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对Morgan Stanley通过健康管理的方式对健康风险实行控制。

  在国外,健康管理是作为健康险公司控制赔付风险、降低赔付率的一种工具,健康管理与保险、医疗形成一个闭环体系,通常是以保险为整个体系的起始端,链接医疗及健康管理,医疗作为健康险机构的服务提供商,而健康管理机构同样为健康险机构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其主要通过对人群或个人进行健康跟踪及健康风险追踪、分析及评估,进而健康险公司依据这类评估进行产品投入市场前的险种设计及实现销售后的风险控制,从而降低健康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健康管理机构还可根据风险因素提供各类医疗及保健服务,实现健康管理机构本身的盈利。

  关于“健康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推进,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些机构和专家在进行着相关努力。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副总裁饶征认为,外部的商业环境让以往的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发生了变化,这是趋势。员工的身体、心理等健康问题,直接导致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从管理咨询本身就会对企业的这种现象进行相关管理方向的调整,比如,帮助企业设计带薪休假制度,对员工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给予相应的辅导,给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设计。管理咨询不再是单纯对管理流程和专项管理进行管理服务,更多的会考虑人的不稳定因素对各项管理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以便规避风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主任王海燕认为,保险公司在险种供给过程中,起到的是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和分摊风险的作用。支出最少的经营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健康保险中,参与人不仅包括保险人与被保险人,还涉及到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行为对改变疾病风险的损失概率或损失幅度影响很大。可见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必须走医保合作之路,共同控制医疗服务中的衍生风险,健康管理理论的应运而生为医保合作提供了理论技术的支持。

  北京都市未来研究学院院长汪晓来已经在操作个人健康数据库,并提出了健康与生产力的概念。

  另外,第一届“健康管理”大会在北京召开,保险业和医疗的异业整合已经开始。但遗憾的是缺少了管理咨询的参与,健康管理一定是需要跟企业的具体管理相链接的,整合管理咨询、保险、医疗这三个不同产业的资源,搭建一个健康管理提供商与健康管理受益方(企业)共同的利基平台,或许是中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管理咨询、保险、医疗形成铁三角的时候,保险的存在为管理服务及医疗服务解决了支付的问题,管理咨询的付费是由保险机构来支付,管理机构反过来为保险机构控制赔付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是多方受益的局面。

  健康管理产业链的真正形成,让企业管理需求的多方向性问题得以解决,产业利益联盟的建立将是未来管理需求多样性的最佳服务配置。企业健康管理掌握着人的健康和稳定,也就掌握了企业一部分的生产率,这毫无疑问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