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给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23:18 新浪财经

  以“新海归 新机遇”为主题的“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论坛,以下为全球化带给人才的机遇与挑战论坛实录。

  ▲ 圆桌嘉宾:

  ●徐 列,南方人物周刊执行主编 

  ●马 坚,英属维尔京群岛史宾沙(BVI)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managing director

  ●邹其芳, 瑞尔齿科董事长、沃顿商学院北京校友会董事长

  ●王春岩,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春岩,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亚非,海问顾问咨询公司合伙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国际合作部长

  ●吕传明,《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

  主持人:赵民,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赵民】各位来宾下午好,我首先向大家推出在座的各位嘉宾。距离我最远的开始介绍,第一位是《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吕传明,瑞尔齿科董事长、沃顿商学院北京校友会董事长邹其芳,第三位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春岩,第四位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史宾沙(BVI)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managing director马坚,最后一位是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

  【主持人 赵民】主持人最忌讳自己占有很多自用,我首先把我话筒发言权第一位来宾,请吕总讲讲自己的观点。

  吕传明《当代经理人》杂志出版人

  【吕传明】谢谢赵总我们的主持人让我第一个发言,可能时间特别紧张,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题目是全球化带给人才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议程表里面他所说是更多强调我们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更是急需大批国际化人才。我觉得不仅是如此,的确全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国门,进入全球化竞争。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更多是中国市场全球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中国是入世过渡保护期最后一年,所以说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将会在家门口面对全球化竞争更加激烈。

  【吕传明】大家说中国企业应对的挑战,特别是提到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这个当然很重要的,在中国没有入世之前,跨国公司早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感受到竞争,和对他们面对面接触,已经感受到短兵相接味道。其实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危险或者说叫压力不是面对跨国巨头的竞争,而是来自于国外专业化极强中小企业竞争,还有更多国外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随着入世保护期的完成,会更多的涌入中国的市场,中国大多数企业面对他们的竞争,将会真正的激烈程度可能才刚刚开始。

  【吕传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在解决制度基础以后,最关键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说对于绝大多数成长中快速的民营企业来说,确实挑战压力很大。《当代经理人》是与CEO与企业成长的杂志,我们主体读者以民营企业为主题,青春期民营企业老总是我们读者群。这个读者群特点是企业成长很快,但是管理跟不上,急需要国际化视野人才加盟,适应中国国际化市场竞争的现状。

  【吕传明】刚才主持人讨论随着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包括银行的上市待遇都非常好,对于人才是非常有吸引力,在很多人才的认识当中大家愿意到跨国公司当中去,认为他品牌比较好,待遇比较好,我觉得最大市场是成长中的民营企业,他们对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他们也很有能力,比如说均瑶集团CEO,待遇也是非常好。更多的市场中国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们海归的留学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他们待遇也非常好,我认为舞台会更大。微软前中国区总裁唐骏加盟盛大也表明这样的想法,我们称之为哈药之父老总,也加盟到民营企业东盛集团任总裁,我认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为留学人员提供机会,我认为应该抓住他,我的发言结束。

  【主持人 赵民】吕总发言不忘推销杂志,刚才你提到黄辉到均瑶集团,你下面还认为那个老总会民营企业当CEO。

  【吕传明】我今年会做一个专题,这个专题出来以后答案就会知道,到时候也会请赵董事长点评。

  【主持人 赵民】我经常听邹总讲创办瑞尔齿科,今年邹总介绍牙医市场带来什么局面。

  邹其芳 瑞尔齿科董事长、沃顿商学院北京校友会董事长

  【邹其芳】说到这一点我们在谈论的时候开玩笑说,实际上从某种角度上大家不要忽视牙,牙反映自己的素养。刚才说到人才,我想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看法。我觉得人才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他取决于个人和用人单位这种价值导向,你想用人单位刚才我们上午听到杨壮教授讲起来他在美国,所有商学院培养CEO都赶不上西点军校,他提出来就是价值趋向,美国的企业和西方企业更大程度喜欢品德端正的人,喜欢敬业的人,这一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

  【邹其芳】因为在开创瑞尔齿科之前,我所有做的工作都是在文化当中,大家听说过中美史克,我80年代就在那儿做,做了10多年,我读完了MBA也在外资企业都做过,我自己觉得这种企业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人在这里面能够发展,我跟同学们也分享过他们的体会,他们喜欢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不喜欢天天有想法,月月搞变化,这种人要在这种企业你们很难发展,从企业的价值导向来看。这就是我们适不适合这个企业,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导向,有的人就愿意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的人愿意做一些比较按部就班的工作,有的人就喜欢一些发展空间巨大,有的人可能就会喜欢一些相对稳定就好。

  【邹其芳】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导向,我自己的体会,在做无论是职业经理人也好,还是自己搞创业也好,关键我同意杨教授的讲法品德很重要,再一个一定要敬业,做一个事一定要敬业,如果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就一定要做好,不要抱怨这个条件不好,那个环境不对,那样就很难发展。综合这一点来讲,我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体会,为什么刚才吕总也说到许多人愿意到跨国公司工作,他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要去民营企业工作,这里头有一个关键点不在收入,关键点在于这个企业是不是能够提供一个宽松可以由自己发挥的空间,特别是对企业的主管是不是一个开放型,还是一个专制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跟专制型领导工作。所以对民营企业关键要考虑自己的管理架构是不是适合海归工作,专制肯定不行,这是我对人才的一些看法。

  【邹其芳】另外有两点建议跟大家分享,我最近见到很多刚留学回来的同学,大家就谈找工作的问题。今天上午也听人事部各个部委有意出台一系列政策,中关村提供非常优越的条件,我想我自己能够做一些什么,我也是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我们这些人大部分在国外读过书,也有很多在国外工作经历的人,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这种咨询性的东西,每个人大家一个月份下来可能一天就出几个小时的时候,开一个门诊,这个大家坐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咨询,帮助大家。所以我想讲的就是做一些踏踏实实的事。对于 这些海归来讲,我也有一些想法,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做事情要专注,千万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因为中国处于一个急速的发展状态,天天都会机会,一定要挡住诱惑,这是我的一些想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民】邹总给我们提出来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需要按部就班做,自己想创业最好有自己有想法创业,这个话题和刚才第一位话题都抛给王春岩王总,他在跨国公司做高管,他确实深有体会,到底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王总来评价评价。

  【王春岩】各位大家下午好,今天觉得有点压力,刚才思路比较清晰,现在思路有点乱了,实际上大家不知道在我右边坐的马总他就是全球最大的、最高端的猎头公司,我是在想我怎么能够让他感觉我的演讲还是比较满意的。

  【王春岩】这个题目应该说推过来的,我拿一个讲稿没有中文,我本来准备第一稿完全不一样的,我中英文都准备好了,变了这个以后我没有来得及,大家基本上都能看懂,所以请原谅我。我叫王春岩,我是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我今天拿来这么一个图片,大家可能看到这个东西全跟西门子有关系,实际上我讲的东西不是西门子,我服务于西门子公司,我举一些例子比较实际比较确切,只能用西门子例子来讲。大家看左边三个照片分别是非常老的X光机,第二是发电机,第三个是一个北京1899年建第一个城。

  【王春岩】右边同样的产品,是最先进的CT,和全世界的最大变压器,最下面是我们上海市磁悬浮列车,我告诉大家最大的区别,左边所有产品第一次不是和中国有关,右边三个产品都是和中国有关,大家说为什么?第一个就是我们叫X光,这个产品在中国研发,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向全球的推动解决方案的产品。我这个磁悬浮列车不是在中国研发,第一次实施在中国,中国的技术和他的经济实力能达到的水平,我们才能实施这个项目。我讲这两项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有机会,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会,我只是两个例子而已。西门子一系列项目越来越多是第一。

  【王春岩】我们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在他“十一五”计划当中,他把人才战略放在他所有战略最高级一步。讲到这个事情我回过头来讲一下西门子,西门子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今天观点来讲就是一个人才创造出来,1849年成立,去年销售750亿欧元,46万5千员工,有47000员工在RND,他目前是第三大电器公司。我想通过这些首先讲到像西门子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做了这么多事,中国的机会有多大呢,全球像西门子类似的公司有500个,在中国的机会有多大,西门子中国大约有400个外籍员工,他们是30个国家,同时有500个中国人在西门子中国,在德国比较多,也有其他的地方,做有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37000员工当中,有三分之一中国人是做管理工作。

  【王春岩】另外有800个员工还有很大的机会,当然需要双方沟通。再一个西门子,大家不一定在这个地方工作,可以到任何地方,只要你有这个愿望就会有这个可能,西门子每年招三千到五千员工,低于三分之一我们招的都是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我本人也是同学会的会员,我也是商会的会员,2005委员会我是理事,我在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我本人是同学会一个很积极的会员。我很关心我们这个群体有没有机会,西门子,这个我想跟大家说清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会,我不是在宣传西门子,在市场每一天都有很多机会。

  【主持人赵民】王总给我们解剖了一个麻雀,全球化给本地人才的机遇,我听完了以后真希望做到西门子的高管,我下面看看专门帮其他公司找高级人才的马总对全球化有什么评价。

  马 坚 英属维尔京群岛史宾沙(BVI)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managing director

  【马坚】谢谢主持人,各位海归朋友大家好,我是马坚,欧美回来的同学应该对我们公司非常熟悉,我不多做介绍了,我做论点之前,我向给大家共享三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讲大家很聪明,应该可以了解到我想讲述的一个观点。

  【马坚】我做猎头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助美国中西部一家中小公司寻找在亚洲区的经理人,他本身在廊坊投资五千万美元,新建一个崭新的工厂,他需要找一个会讲中国话高管在北京负责整个亚洲的业务,以前有一个高管是美国人,把他赶走了。这是一个非常紧急的工作,我拿到这个工作非常激动,也非常开心,这肯定是我们中国人一个机会的项目。很快我们团队在全球数据库里面做了一个搜寻,全球数据库有五六百万人人才,我们搜寻完了以后没有找到太多的海归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最后帮助他们推荐六位人选,这六人当中有一位是老海归,有一位是本地人没有出国,两位是香港的高管,很凑巧有一位是美国人,他娶了一个台湾的太太,他可以讲很好的国语。我把六个人推上去的时候,我相信海归机会非常大,结果非常让我吃惊,一轮下来以后,结果这个海归和美国人留下第二轮,把人飞到美国跟他们总裁见面,美国人就入选了,原因在哪里,我们的海归在亚洲区这种高管里面,你在这个层次里面所体现的能力和经验来讲,并不是简单说我懂我的工厂,我懂销售,我懂市场。很大一块是不是了解怎么跟总部沟通,这一块来讲美国人占了很大的先机,这是非常有趣的案例,在高管的人才方面,文化方面和沟通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一块对我们在座各位有一定的启示。

  【马坚】第二个案例想跟大家讲银行的方面,现在国内的银行对国际化人才需求量很大,我有幸参加了一个为国内一家银行上市准备搜集审计的首席官,这些很有意思,我跟我的同事去到银行的里面去,我同事不讲普通话,这一次给中国国家银行做这个项目,我相信我的背景和国际背景应该大展身手。我推开门一看就傻掉了,总共有八位谈判的官员,前面六个全是西方人,后面两个一个是中国人,其中有一位是梁先生。现在首席审计官要求管理1800位审计员,要求有国际的经验,但是他还要讲普通话,在这样一个项目下面,也是做的全球的搜寻,也是非常的失望,没有一个真正的大陆人能够承担这个职位,最后推荐四位人基本上都是海外的华人,基本上都是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这样的背景。

  【马坚】第三个例子就是非常著名一家中资企业,他总部在我们北京,首席财务官在香港的,香港上市的一家中国的IT企业。他需要找一个总裁是坐镇在美国看整个全球的,就是跟华尔街这些人打交道,在香港的一家中国企业,这里面的要求企业肯定要懂怎么样懂美国纽约市场的情况,也要懂香港市场的情况,还要跟香港财务汇报,要跟美国CEO汇报,还要到北方总部见一见董事长,这样人才搜寻也是很困难。

  【马坚】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三个案例,他们要求都是普通话人,都是希望给中国大陆人,海归都是很好的机会,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人才符合这样的要求。我想大家想强调一点,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跟几位老前辈沟通了以后,我的想法是:回国创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去跨国公司工作来讲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不管你去哪一家公司工作,对企业来讲都要考虑不光是自己经验和能力的方法,还有一个在文化方面,在沟通的方面,在成为一个国际化人才,你必须要学会能够融入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社会里面去,真正和各个公司很高层人员打交道,你要把这个心胸放得更宽一点,放得更广泛一点。这里面我们很多人没有办法准备很充分,或者我们没有想到的地方。我想强调最后一点,我想在座各位海归孩子都在海外长大,他们都很反感学中国话,但是大家知道很多外国人都让自己的孩子学中文,因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很多很多职位,这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了。

  【主持人赵民】马总告诉我们三个故事,三个挑战,不仅仅是机会,你要达不到这个标准是不行的,我一听基本上都属于被淘汰之列,我们只能指望下一代,我们接着请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徐 列 南方人物周刊执行主编

  【徐列】各位下午好,严格意义我不是海归,我只做过访问学者,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海归人才的问题。大家知道今天在座很多人以创业为主来谈海归问题,大量的海归都是以创业为主。我想给大家分享三个海归的故事,是我着重谈的一个要点。

  【徐列】第一个故事,今年10月6号是中秋节,我的一个朋友邀请我的去参加他的宴会,他在郊外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收留了80个残障孤儿,因为被父母遗弃交给福利院,他的学校在郊外,他把郊外废弃学校收购过来,这80个残障孤儿,他们应该团圆,但是他们没有父母,所以邀请我一块。你看到这些残障儿但是他们有归属。

  【徐列】还有一个案例是我们南方周刊推出一个专题叫做我们青年人时代领袖,我们主角是一个银行家,他接触到海外一个艾滋孤儿,他说我挣钱有什么用,有无数的孤儿因为父母输血的而得了艾滋病死掉了,他就辞掉了银行家,成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现在已经援助和3000多个孤儿。他也是去年当选联合国评选三个贡献奖之一,工作非常艰难,他到艾滋村去了,当地政府拒绝他去,来了这么一个人物会把他老底捅到国外,后来总理到了以后,没办法不让他进去。这些孩子他救助了很多,我问他资金从那儿来,他说大多数在海外和香港募集,我问大陆的企业家呢,他说没有,他非常的难过。我说南方周刊有一天一定要搞一个募捐,我们下个月搞一个高尔夫慈善比赛,我们把比赛所得捐助给基金会交给孤儿。

  【徐列】第三个故事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亲戚在广东很有名叫南方医院,是以前解放军军医大学,他外科第一把刀是他的一个亲戚,后来他说亲戚参加不了会,说他的亲戚死了,我说怎么死了,他说被人谋害死了,他也是海归回来,他的医疗手术费一把刀拿多少比例,收入是相当高,这个收入可以在最好的地段买一幢房子,在那个有一个豪宅,我相信那是很贵。他住在那里,就被人盯上了,社会上有很多人靠打劫为生,他知道那个地方都是富人,有一天晚上12点医生回来,后来有一个面包车撞了,后来装走了,本田车被卖到广州郊外,他被那帮人拉走了,这些人威胁他,你把你银行帐号给我,或者银行卡密码给我,据说那个人没有给,就把那个人杀了,杀了以后就不知道埋在什么地方,医院报案之后,广州公安局三天就把案破了,后来找到那个人尸体。

  【徐列】这是三个海归的故事,今天大家谈中国经济多少辉煌,大家谈中国未来多少美好。换个角度来说他们很乐观,我们现在也有一种危机,危机在于中国社会存在一种不和谐,这个背后说这个社会缺乏和谐。我们刚刚看到一个比例,中国4%的人拥有70%的财富,我相信这些海归都是精英,他们是4%里面的人物,我们两极分化中国如何来和谐。前面两个故事非常伟大,他们充分懂得了和谐靠整个社会来共建,靠这些有钱人拿出来你们善心做慈善的事业,使低层和上层保持一个链条,我第一个朋友施爱是一种本能,这个社会欠缺不是财富,是一种责任和爱心,我们高谈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充分不和谐的状态下,我们是充满忧虑,可能一个人文知识和经济至上这样一种态度中间是有差异,我们承认这种差异。

  【徐列】每个人看社会的角度不一样,而每个社会对人才的理解也是不一样。我当时问救助艾滋病孤儿,你为什么要干什么,完全可以丢弃海外银行家的待遇,他说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这些孤儿得不到救助,他们将来就是对社会的一种隐患,社会的条件必须给他一个公正待遇,他受不到一定的教育。智障孩子没有人管他,广州对外的城市,就是外地人到那里,他们没有工作,他们认为广州是天堂,找不到工作,他们要生存,就到处去抢,我们生活在广州没有安全感,我们家的女性全部被抢过被偷过,我们女记者上晚夜班不敢回去,我报社门口就有的士,可是在我们的报社门口女记者就被抢了。当社会的和谐是怎么样的和谐的情况下,所以我对那两位海归人才充满敬意。中国城市化建设是很漫长,整个福利配套体系不健全,很多人会在低链条,如果这个链条断裂了,这个社会就断裂了,这个社会就变得非常危机了。有人说广州是最不安全的城市,但是广东公安局说广州是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我们媒体都非常愤怒,因为我们是广东的媒体。盖茨、巴菲特把所有的财产捐给社会,他们是对社会终极的人才,可能我今天谈的跟今天的主题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根本是在于人才的责任,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民】徐主编讲的时间最长,其实给我们提出来一个新的命题和话题,怎么样成为真正的人才,或者我们成为人才之后我们有怎么样社会责任感。从全球化背景来讲,大家都是在中国说发展之后,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之后,对海归到国内的机会,其实对于我们很多在国外工作和学习过的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机会是大家刚才没有谈到的,所以我想先代表大家提一个问题,请马总来回答一下,其他人来补充一下。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刚才讲第三个例子来看,在国外学生过生活过的人来说,他有什么样的机会或者有什么样的挑战,这方面有一些什么成功的例子,刚才没有找到中国人的例子,给我们一点信心。

  【马坚】谢谢主持人,成功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我们每年在大中华地区完成100个职位的搜寻,基本上来讲我们大概统计一下有一半以上还是华人,大陆人也是很多的,海归的人也是很多的。我觉得刚才我已经提到这一点,作为在高端的人才搜寻来讲,我们碰到最大的困扰也可以引起大家注意的地方。你如何走到(英文)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能够很好跟总部或者员工非常轻松的沟通,说你的做的方向,这个大部分本地人没有放在主要精力掌握的地方。大部分企业来讲,或者是跨国公司的结构,所以你的做事的方法和团队之间不是一个效果这样一个道理,要学会比较正确的沟通,这方面的技巧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当然你心态要非常的开放。这个里面来讲,我们前一段英国一家很大的公司,跟他们高管谈的时候,他说请了很多猎头公司,也是送了很多好的人才来看,我们做了大量的面试,最后结果我们非常失望,很多人技术的方面,技能的方面,经验的分析都够了,但是他没有办法融进我们公司的文化,他在结构里面没有办法把自己的非常政正常的表现出来,我们退而求其次搞自己开发人才,请了30到35岁的年轻人,到全世界各个组织培训,这样来说成本是大大的增加,但是他认为是唯一的办法能够在往前继续能够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非常的痛苦,但是现在的现状是这样的。

  【马坚】反过来讲,主持人让我讲一个成功的例子,成功的例子还是非常多,有一个美国的金属企业让我们找中国高管的位子,我们找了一个老海归,第一天见面就被他们锁定,这个人背景是去过北大荒,吃过苦,在国内读的大学,去美国读了研究生,国外工作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对美国的文化已经非常接受了,但是他一个非常有中国心来看,回到中国以后也是做了很多年高管的职位,这样的人,是现在市场非常非常渴求的。

  【主持人赵民】我们还有差不多20分钟时间,我们就把这段时间回答问题主导权交给我们台下的听众,下面我们开始提问。

  【提问】这个问题我请问我们王总,我们大家都知道欧盟对华贸易新政策,他核心政策就是要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我想请问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政府会在多大程度进一步开放市场,这个会不会造成欧盟企业进入中国新的一个高潮,谢谢。

  【王春岩】我首先说我不是很清楚我能够很满意回答你的问题,我这样说从技术转让,中国政策以项目、市场换技术来讲,我只能说德国企业,西门子这样的企业走在前列。很多企业不愿意进入有很多原因,西门子能够不转让,我们也不愿意转让,同时市场很大,西门子现在监事会主席,就是我们以前CEO,他现在是中欧贸易委员会的欧方的主席,从西门子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欧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促使欧盟,促使德国政府来向中国提供最好的政策,这样的话我们的感觉是这样,双赢。这样做了以后,举个例子温总理去德国,定几个大项目里面,除了空客和西门子关系少以外,其他基本建设有关的,沪杭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送,下一次核反应堆都与西门子有关系。西门子在欧洲的教育,他做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提供信息,是怎么说服欧洲这边。欧洲的体制和中国不一样,并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说了起反作用,所以不能以中国人做事的方法来考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议会、有民意、有政府、有企业,中国只有政府同意就可以了,西方和这个不一样,西门子也一直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目的就是扩大我们的业务,西门子中国的业务占到西门子全球业务10%,10%概念就是一千个亿。

  【提问】王总我要问您一个问题,西门子每年三千到五千的海归新来的,三分之一是外来的。

  【王春岩】在中国每年雇佣三千到五千新员工,有三分之一是海归。

  【提问】大龄海归做这样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对你们是不是花很多时间,到了你们公司和本地人合作的很好,看到中国海归回来的年轻人,我需要工资比其他人还高,你怎么说和谐这个问题。

  【王春岩】我很高兴我们的国际朋友也能够领会我们中国政府,也能谈到和谐。西门子每年在全球不要说了,在中国需要补充最少三千到五千人,这里很多给了海归的原因,第一个海归比较愿意到我们这儿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诉大家机会很多,大家先不要去找马总,可能到西门子先找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会担心你们成长起来以后,你们去找别的工作,我相信我们也会从别的公司挖人过来,大家是这样水涨船高,如果整个市场素质提高了,对各个企业,对个人,对政府,对国家都是好事情,中国产品质量提高了,中国人素质提高了,我想作为世界工厂也好,还是作为世界市场也好,他所提供的服务业会更好,我想是这样的。

  【吕传明】我感觉大家话题都针对西门子,我觉得不太公平,不太公平不是因为话题都是谈西门子,我是觉得全球化带来一个挑战,大家并不是在跨国公司给我们提供机会更多,其实更多优秀的本土企业更需要有国际化经验的留学人员。我有一个企业的朋友做制药,他挖了一个海归,也有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为了到他企业最后的命运是夭折的,为什么呢?他为什么在跨国公司能够工作的很好,就是觉得跨国公司有品牌效应,有非常优秀的遗产遗留下来的,或者说已经继承发扬下去。到的民营企业,老总给的环境非常宽松,他怎么说都可以做,结果呢?却是不仅是水土不服,把很多企业资金、预算空间都用完了以后,不但没有做成功,反而不是做的特别好。这个案例反映了我们民营企业之所以今

天花那么高的价格,高于你在跨国公司一倍这种价格把你挖过来的,显然这个企业有优秀的成长基因,他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你来解决,但是这个解决你首先要融入这个企业,他为什么成长比较好,带这个基础上找到他优秀的基因,你感觉不好的地方把他纠正过来,今后大家到本土的民营企业,有更多寻求人生舞台和收益留学人员,应该首先尊重本土企业成功的原因,同时融入文化的经验,唐骏说了一句话特别好,他到盛大第一天,他说我带领我的团队学习盛大,这也是唐骏能够在盛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赵民】这次我们把提问题的机会交给一位女性,刚才是两位男性。

  【提问】大家好。我是今年年初刚回来小海归,我现在有两个问题跟在座各位交流一下,就是我觉得像我这样读完本科马上出去读硕士再回国,回国就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有很多像这样回来一两年都没有找到工作。我会发现一方面对于外国企业进入北京市场他非常需要有国际背景,英语说的还可以,在国外学习或者工作的经验,还是中国人,但另一方面有大量人回国却找不到的工作,我觉得其中有一个信息不对称,我觉得欧美同学2006论坛很开心,这样给大家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关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我第一个问题。第二问题我觉得内地企业对我们海归有歧视,我身边朋友递简历一听说是海归就不要了,为什么对我们海归有歧视?

  【吕传明】为什么对海归有歧视,我觉得有一点态度决定高度,刚才提醒你多次你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海归我们就高高在上,为什么很多人找工作找不到,我们的态度是不是眼高手低,可能都有一些因素,无论我们是海归还是本土人才,都应该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邹其芳】我分享一点找工作的,我可以理解您的这种想法和处境,因为我自己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比您的还严重。我当初出国读书是90年代初期,读书之前我已经负责一个海外公司在工作的一定工作,我又去了很不错的沃顿商学院,我已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还读了MBA,我找工作一定很容易,其实不是这样。你刚才说了在你身边聚集和你相同的一批人,这批人他们准备好了,你没有准备,西门子这些公司录用谁,一定录用准备好的人,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先准备好自己。

  【王春岩】我想分享一点我的感觉和经验,我们公司每天会收到大量海归的简历,海归简历写的都不是我们期望的一种标准,或者我们没有办法拿到数据部门加以使用。还有海归经验来讲,他在出国之前做了什么,在国外做了什么,这个东西来讲在国内企业老总来讲,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更多说你过去三五年里在中国做了什么事情,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海归回来以后在中国企业做个一两年两三年以后,再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我相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徐列】我最开始谈到人们海归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我们招聘很多海归人员来,我们更看中国外先进的理念,或者他的外语水平都不错,事实上看看中他对中国社会问题深入了解。你的外语水平不错,我发现中国由于从小学英文培养出来,我们很多研究生,本土研究生英语相当不错,我们很多记者可以直接跟外国人进行采访,英语只是一个技能,不是一个优势。

  【主持人赵民】我感谢这位小海归,使台上在座的各位嘉宾每个都说了自己的观点,时间差不多,下面还有十分钟就第二场,我最后说两句。第一大家从今天的论坛上面可以知道新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承诺到期以后,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第二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如果没有准备好了就会提到马总告诉您三个不成功的故事。第三个海归回到中国发展之后,还要有一些责任感,除了自己有很好的职位,我们还要帮助其他人共同致富,达到

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有更多的责任,或者更大的工作的要求,使我们有更多的义务来承担,我们这个论坛阶段性的结束,希望大家在这个论坛得到有益的帮助,有益的信息,有益的观点,使自己在工作的今后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的参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