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1日 23:17  新浪财经

  以“新海归 新机遇”为主题的“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与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论坛,以下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论坛实录。

  ▲ 圆桌嘉宾:

  ●王志东,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方兴东,北京博客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醒生,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

  ●李建光,IDG合伙人 

  ●杨盛轩,巨鲸音乐网COO 

  主持人: 王维嘉,美通无线公司总裁兼CEO

  王维嘉 美通无线公司总裁兼CEO

  【主持人 王维嘉】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这场的主题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嘉宾。第一位坐在我左边是点击科技的王志东先生,一提他的名字大家会鼓掌,志东应该说是中国软件、互联网灵魂性的人物。从还没有Web的时候就开始做Web,要说按等级的话,Web负1.0就开始了,当然他最著名是创造领导上市的新浪网,这是我们中国互联网直到今天仍然是最重要领导性的公司。之后志东又创立点击科技,这也是在做互联网下一代的工作。

  【主持人 王维嘉】第二位是王俊秀先生,中国有一个叫互联网实验室,互联网实验室是由方兴东先生和王俊秀他们一起创办的,互联网实验室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俊秀又和方兴东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博客网站。大家知道博客这个词就是他们俩一起起来的。大家很多人知道方兴东,其实背后的军师是俊秀。第三位大家可能也比较熟悉,就是张醒生,醒生也是精力非常丰富,他过去是爱立信首席市场官,大家知道爱立信是中国最成功的外企之一,他负着非常大的责任。在爱立信之后又到亚信,中国第一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担任CEO,现在醒生一方面做着天使投资,一方面也兼任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他是经历了无线到有线,从互联网1.0到2.0。

  【主持人 王维嘉】第四位是IDG的合伙人李建光先生,大家可能都知道IDG是中国应该说第一家成规模做风险的投资,大概12年前,13年前就开始了,今天他们也是阵容最强大的,资金最雄厚的,投资了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包括搜狐,包括QQ这样的公司,建光也是IDG几个资深合伙人之一,在中国做了很多的投资。最后一位是杨盛轩先生,他是巨鲸音乐网的CEO,他虽然年轻,也有很多经历,过去曾经是卓越网的营销总监,后来到贝塔斯曼,大家知道是德国为背景全球最大的营销和销售书商,后来又创建了新一代的音乐网。

  【主持人 王维嘉】做完这些介绍,今天我们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多一点,因为这个论坛大家会很关心,我们会留多一点的时间,和观众们互动。我想下一代互联网也好,Web2.0也好,我们已经讨论非常多了,在座的都是非常非常资深的,而且是在中国整个有代表性的领袖们,我想他们每个人自己,每个人花大概两三分钟的时间,谈一谈自己对下一代互联网,或者Web2.0整体的看法,在他们眼中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到底有没有前途,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为用户能提供什么样新的功能和服务,它的驱动因素都是哪些东西?从志东开始。

  王志东 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王志东】关于下一代互联网我首先有一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下一代互联网这样的说法,而不是纯粹讲Web2.0。因为Web2.0现在谈的的确是比较多,但是Web2.0给人几个误解,第一个,觉得好像下一代互联网就是Web,我想这是一个错误。第二个,Web2.0现在有很多分析,就是指一些想投入本来不太知名,后来有大流量的一些网站。这的确是一个现象,但是又把它当做下一代互联网代表的话,我觉得稍微有点偏颇。我认为互联网的确是从差不多十年前开始,的确该进入下一代,什么样标志着下一代?我觉得可以有几个方面考量。

  【王志东】第一个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角度,第二个是从市场和社会的角度,从这两方面考量。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其实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现在有几个最重要的特点,第一个互联网无所不在,它由原来都是拨号,或者有线的方式,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有线、无线、宽带、窄带,另外它整个的设备问题,由原来的PC,已经转向任何一个设备都有可能进入互联网,互联网无所不在是它的特征。第二个互联网技术会和其他的技术相融合,比如说互联网与通讯的结合,跟各种多媒体处理,跟娱乐等等的结合,这个是两个重要的特征。

  【王志东】第二个方面考量是从社会和市场的角度考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一样,也是互联网无所不在,但指得是互联网现在所有人都有可能,都有机会去使用互联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去使用互联网。而且现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已经相当的庞大,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亿,全球我们可以看到是相当普遍的一个局面。这两者共同推动,我认为互联网应该是产生下一代的特征。下一代的特征,我简单讲,产生的结果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个,互联网的技术,它由一个单一的产业,会往其他各个产业里拓展和延伸,比如说现在出现的互联网音乐、互联网视频、互联网通讯等等,这是一个融合,跟各个产业进行融合。

  【王志东】第二个互联网更加呈现一种平民化的特征,比如说我举一个我最欣赏的两个模式,一个是易贝,一个是Google,其实它都非常呈现一种平民化,把大家从事商务的一个门槛降低了。第三个是在最近几年里,由Web2.0带动起来下一代互联网,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过去出现了很多种技术,逐步会找着他自己的一个商业模式,比如说P2P技术,P2P技术商用化,这是在未来1.0中非常重要的,当然1.0技术商用化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英语),用P2P建立一个网络,我想在其他很多方面都会同时出现,比如说我们公司最近正在研究完全基于P2P的网络会议系统,这个会议系统正在进行测试,现在已经问题了。所以这三点模式的成熟、平民化和产业融合,我认为这是下一代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俊秀给我们讲一讲。

  王俊秀

  【王俊秀】我记得我初入这个行当的时候,第一次的采访对方就是王志东,所以说我对技术这块就不讲了,我再讲也讲不过他。我是一直从事互联网研究和产业研究的。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大致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前十年,第二个是技术的发展期后十年,也就是2005年开始,2006年这个阶段,从第二代互联网开始,叫互联网2.0,我也不叫Web2.0,意味着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社会发展期。前十年我又分为三个阶段,一个网络建设时期,主要是亚信,他们在做这些事,主要铺设通讯网络,这个基本上用了五年的时间做。

  【王俊秀】第二个时期我叫网络影响期,也就是说以王志东、张朝阳为代表这些网站的兴起,这些网站的兴起事实上带动了一批社会组织和商业组织开始走深了互联网,甚至也带动了一批互联网产业的兴起,比如说及时通讯,比如说游戏,比如说互联网服务,比如说像无线,这几个板块事实上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已经上市了。随着这些上市公司的出现,基本上我们也可以讲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形成了一个雏形。第三个阶段我认为是叫网络效应,所谓的网络效应,我们发现在2000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就有了低潮,发现大家都开始质疑,这个互联网到底有没有效应。

  【王俊秀】事实上从美国信息化50年,和中国互联网的十年或者信息化的二十年来,都形成了好多树状的结构,每个结构都形成了孤岛,所以全世界我们看到像IBM,像SUN,像微软,其实他们都开始解决这个标准的统一问题,所以我们在前几年会看到IBM的口号,SUN的技术,以及整个微软统一网络的,比如说还有思科智能网络的技术,这些标准的出现,事实上他都是要解决整个网络世界标准的问题,他都要进行融合。

  【王俊秀】刚才王志东先生讲到下一代互联网的融合问题,事实上从2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这些巨头一直在做网络融合的东西,包括像国内的联想,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做终端融合的东西,他也开创了一些终端互联的协议。包括像中间件一些厂商,他们也在做基础中间件的东西,所以BA他提出中间件向基础件转变的理念,像IBM也做基础软件,所以从硬件、软件、底层网络,事实上都开始了一个转型。在这种基础转型的时候,在去年,甚至是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我认为是社会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认为是以技术发展,技术的储备和基础网络的建设为主。

  【王俊秀】这三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远远没有完成,就是我刚刚讲到的网络效应,因为网络效应涉及到网络管理和管理体制的问题,这个在中国是尤其麻烦的一个问题,从政府到企业组织,到个人都是很麻烦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远远没有完成。但是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下一个阶段从今年开始应该说是初见端倪,因为毕竟有2.0这样一个企业集群开始,包括博客应用开始出现了。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分类有二三十种,比较知名的公司有100多家,我觉得雏形开始出现了。

  【王俊秀】第二个它的表现形态是以个人为本的应用形态,像王志东说的网络是无处不在的,另外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应用他们应该看得出来。第三个他信息的采集模式是更加信息化和更加民主化的,所以我们也在看98年出现以中国电信做的各地的信息港,现在我看也面临着一种转型,就是说各地的地方门户,都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采集和表现,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一两年之内会看到的一个现象,因为他如果不进行转型的话,要有新的公司就会出现。

  【王俊秀】第四个就是未来互联网肯定以文化为中心的互联网,因为随着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大家也不是海归,我觉得互联网的全球化是一脉相承的,或者是兄弟。我们看到了华盛顿兄弟,这是从政治哲学上看到的。在互联网上发展我们也看到很多标准化的协议,事实上2.0它重要的特征,就是说底层和上端全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使得这种全球化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它的生产方式是民主化的。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说是文化的互联网,在全球化的时代组群的重组肯定是存在的,就是说每个人还是属于每个人的群组,这时候在互联网上肯定有文化的冲突存在。这时候我们如何能把文化的资源转变为网络的资源,这也是考验我们下一代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醒生。

  张醒生 盛禹铭集团公司董事长

  【张醒生】我可能要一点特权,一个月前收到组委会通知,说每个人要组织五分钟的PPT文件,正好我那时候刚给一个国际上非常知名的跨国公司技术基金做了一个讲座,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中国的特征,后来我把其中的几项抽出来交给咱们组委会。今天我们维嘉又说不用,我也没准备再用。后来又说有一些图形可以展示,我用一用。

  【张醒生】刚才两位嘉宾已经谈了很好了,我觉得从两个层面考虑第一个是技术的层面。技术的层面其实已经是非常清晰了,我们从当年第一代互联网,到下一代互联网都有明确的定义,比如说IPV6技术为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第二个互联网离不开它的基础,基础就是它的通信产业,这个技术也非常清楚了,从传统的硬交换到软交换,从移动通信,模拟一代,数字二代,下一代是高速无线。而不清楚的,却是在这两个基础设施上,技术标准上的,就是未来的应用。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很多的应用就把Web2.0,甚至现在有人谈Web3.0,就往这上面套。但是这代不代表未来的互联网?可能这是值得非常深思的。

  【张醒生】我个人觉得,互联网从美国92年信息高速公路提出来,前几天我有幸翻出一篇资料,田溯宁在美国看到克林顿政府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之后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建设阶段。但是后来因为我们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坦率的说一直等到亚信回国,94年之后才开始基础性的建设,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相对来讲走在美国了后面。同时并头发展,中国移动通信是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就发展起来了,结果在这两个领域中,移动电话影响了世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公司,都已经引领了世界的。

  【张醒生】回到实战角度来讲,中国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我自己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可能在一个领域有超越的可能,甚至成为世界的领先者就是在天和地的连通上,也就是我自己提的一个口号“天地连通”。“天地连通”,天代表着无线,地相当于因特网。在美国互联网发展以来,我们看到无数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公司、应用公司都成立了,我们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非常成功的,把美国互联网模式应用到中国,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所以我这里画的图,上面一个像M是无线网,下面是因特网。

  【张醒生】中国留学生从美国获得先进的理念,带回中国来,大量的拷贝成功的美国模式,所以有一个模式叫C to C拷贝China,因此无论我们现在看到我们新浪、搜狐、百度这一系列的模式,基本上在第一轮里都是拷贝成功。但是结合中国的本土实际,不是纯粹的拷贝,模式拷贝,但是应用是自创。但是在第二阶段中,我们发现中国以无线概念上市的公司,像灵活、华友、.com(?)这不是纯粹的美国模式,就是说找到无线和互联网相通的模式,所以在天和地之间出现一个融合,这个融合就是天地互联的。

  【张醒生】我们看到两个金字塔,美国的金字塔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清晰的看到,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上也开始往移动领域里压,无论是Google,还是雅虎,还是微软,现在他们在互联网领域已经非常明晰在往移动领域渗透。而中国由于我们移动用户,我们的广泛应用,我们看出来中国下一轮是从移动往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所以是一个倒三角,是从谈往下压,美国是从地往上升。在这里面我自己自创了一个X—Model,把这个金字塔倒在一起,就出现一个倒影,这个领域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将会大有作为,因为我们再纯粹的拷贝国外的成功模式,Web2.0现在中国大概已经有上万家了,能够走到头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家,但是在无线应用的融合区域中,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革命性的领导者。

  【张醒生】因此,中国的无线和互联网的融合,将有可能创造出一批超越第一代互联网,当时我们有四家公司上司,第二轮纳斯达克上市高潮,我们一些无线公司上市,在这当中我感觉将来我们很有可能会催生一批新生的公司。这些公司他们应该基于互联网已经有的门户、搜狐、网络、包括视频、C2C等等这些东西,都会在融合的领域中发生新的融合,或者是发生新的质变,因此在这个领域是中国在移动和互联网领域中融合的最佳,最有利的区域。再加上中国的移动运营商现在是两家,我们可以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至少三家或者四家移动运营商,这样的话这个领域将会呈现更大的空间。因此连通天和地,将成为中国无线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方向,如果大家探讨新的趋势,我认为中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里引领新的发展趋势,谢谢。

  李建光 IDG合伙人

  【李建光】这两种东西对(英语)自己来说完全做不到的,你技术方面没有那么强。第二个,你没有后面那么强的所谓的广告资源,而恰恰Google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基本的结论就是说,Google买(英语),可能人家自己在笑的比投资的人更好。

  【李建光】所以新一代的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你要成功,你要有很规范的技术和资源。接着导出的结论,新一代的互联网你要从无到有,做出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公司,以后自己能独立上市越来越不容易。第三个结论,看我们搜房这样的例子,我现在也没想明白搜房对澳洲电信的战略意义在哪儿,大家在谈所谓新一代互联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传统的互联网,这里面还有很多机会,并且传统的互联网更容易使一个小公司慢慢的赚到钱,最终可能会做到一定的规模,被更有眼光,更有资源的公司看上,然后实现一个创业梦。谢谢。

  【主持人】互联网的发展这么快,现在互联网公司已经是传统的互联网,过两天可能Web2.0就是你们传统的Web2.0了,下面我们请盛轩给我们讲。

  杨盛轩 巨鲸音乐网COO

  【杨盛轩】刚才李总讲到被Google收购的一个案子,我们是做音乐下载的,我们3个月时间建500多首合法的音乐库,我们会Google马上会有所合作。我为什么提这一点,下面我谈一下对Web2.0的看法。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做互联网就像刚才张总谈到的,大概有上万家Web2.0的网站,在这时候我们还是从一个所谓的1.0的角度出发,做了很多其实是搬砖的活,对于大多数2.0的网站来说,他们把内容整理、搜集、加工、创造的任务全部交给用户来完成。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可以提出来给大家思考一下,也就是说一个商业型公司生产的内容,跟用户自己出于他的兴趣,生产出来的内容,这两者之间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讲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在2.0的网站上充斥着很多非常垃圾的东西,这个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这里面估计比如说十万条视频,真正的用户愿意花钱享受这些信息的,估计这十万条里有两万条就不错了。

  【杨盛轩】实际上无论是1.0、2.0互联网只是一个手段,利用这个手段,大多数用户可以完成两个动作,一是利用新的技术,获取和分享技术的这些知识。第二,利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知识。这里面为什么Google不会那么值钱,Google明确提出他的使命,整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知识,要完成这个使命没有互联网不断更新的技术是很困难的。包括即使在技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有一些很基础的工作,仍然是一种搬砖的活,比如说如何把国家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放到数据库里,这个新的技术可以提高速度,但是它仍然还是一个搬砖的活。去年Google跟国家图书馆谈过这个工程,最后被否决了,但是我觉得如果Google在中国做成了这件事情,或者说其他有任何的互联网公司,他有这样的一个能力把这个事情做成,他的整个公司的价值那是无穷的,而且是非常巨大的。

  【杨盛轩】另外我想谈一点,其实做互联网,他的整个投资周期,以及风险我觉得比其他的产业要大得很多,如果你投传统的企业,100家里面能够冲出十家,投互联网的企业,有可能一万家里面能有十家,那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里面风险非常大。我跟大家要分享一点,我觉得做互联网的企业,你一定要对这个行业,就像王总一样,他这么多年对这个行业和这些技术始终有非常高的热情做这个事情,如果看到这个行业热我进来,我觉得他很难做专、做精。在互联网前两年有一本书叫《赢家通吃的社会》,互联网行业因为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任何一个领域通过互联网的工具从事的业务,也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也只有前三名的公司他能够赚取很大的市场份额。

  【杨盛轩】这个风险是非常高的,所以在这方面,在投资方面如果没有风险投资公司的基金,这个行业其实是非常难发展的。就像你养一个孩子一样,你不可能说我让他一个月要跑步,要会认字,这些都是不现实的,他也要有一个成长的周期,这个周期对个人来说也很难承担这样一个风险。另外我再谈一点Web2.0,无论是以什么样新的技术,对绩优的知识采取一个什么样的保护措施,或者说在中国现状的情况下,在版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这一块我觉得采用的投机取巧方式很难。

  【主持人】我想下一代互联网,或者Web2.0争议最多的就是它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你可以把你的技术,把你的产品服务说的天花乱坠,但是我作为投资人也好,创业家也好,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赚钱。我们在座很多人要么是投2.0,要么是做2.0,我想问你们是怎么赚钱的。

  【王志东】点击科技从去年到今年之间做一个转型,之前的战略模式是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把互联网的技术往企业里做推广,所以往企业推广很简单,就是卖技术和卖服务。我们从今年开始,我们把研发协同技术往个人市场上转,一往个人市场转的显然有几个。第一个要低门槛,最低的门槛是免费,所以我们客户端的应用基础技术全都是免费向消费者提供的。这是第一个,免费。

  【王志东】第二个,我们更加讲究聚合,就是关于人气、内容各方面的聚合。这两点一合起来,它整个商业模式跟原来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我简单的讲,我们现在新定义的商业模式,简单的一个定位可以把它定位成(英语),我们原来在企业里叫(英语),因为在企业整个的办公协作过程中,除了通讯以外,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所以我们当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创作一个团队协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给予各种工具的支持,来提高整个团队协作的效率,从而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们现在把(英语)的概念往(英语),就是说我们一个群组空间,它和(英语)有很大的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是,在(英语)里他所服务的对象有自然人也有法人,或者说有个人,更多是组织,就是说我们给组织提供这样的空间。

  【王志东】第二个,由个体、组织来组成一个网上的社区,或者是网上的一个社会,所以这样的话的模式跟我们原来起初应用的模式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商业模式来看,刚才我说,在未来一两年之内,我们很多在过去产生一些新的技术,或者一些新的理念,逐步都要找到他的商业模式。在我们这个模式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们核心技术其实是一个P2P的技术,P2P我们研究了五六年的时间,我们最近把P2P技术和商业模式结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以这点为出发去构造我们整个的商业环境。

  【王志东】如果说我们收入来源简单的讲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聚合了足够的内容和人气、流量、内容之后,广告,尤其是分众广告,就是定向性的广告,或者窄告广告的模式,这个模式在我们这是肯定可以实施的。第二个,我们同样还有一个企业板,我们分个人板、校园板和企业板,企业版本里我们同样可以用(英语)和服务的方式收费。第三个模式是一个渠道,或者说做一个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模式,而增值服务像QQ,或者像很多网站一样,包括像(英语),他基础的语音服务是免费的,但是它其它增强的语音服务,比如说(英语)是收费的,他包括(英语)可能是收费的。

  【王志东】因为我们是制造成一个平台,所以在这个平台上增加这种增值服务,这个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增值服务的来源也可以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来源是由我们提供,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简单讲就是B2C的模式。第二个通过我们合作伙伴,我们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增值服务交给我们,在我们平台上应用,这个简单讲可以叫做B2B2C,第三个叫C2C的模式,我们(英语)里面,可能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他可能是个人,可能是组织,他们互相之间,或者他们的内容会产生增值服务,在这些增值服务产生之后我们作用平台提供商可以承重娱乐,因为我们作为平台的渠道。这三个模式没有太创新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现有成熟的模式,最终你把这些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跟你自己的产品服务结合起来,成为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公司。

  【王志东】其他的公司,尤其是Web2.0的状况,我在几个星期前参加一个天使投资的论坛,在那个论坛里说了一句话,结果惹了很多Web2.0的人不高兴,他说Web2.0我有很多流量怎么卖不出去,我也曾经听过一个说法,说新浪每一篇(英语 点击率?)能够收入多少亿,说我现在是500万(英语),所以我也能收多少钱,我是这个算法是不一样的,(英语)和(英语)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说那美国的GDP是多少就说我们中国的GDP也应该是多少,这是错的,但是最重要是(英语)的价值被开发和利用。

  【王志东】广告在新浪里还是占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大家可能想,新浪的所有(英语)有很值钱的,比如说他首页的(英语)是非常值钱,大家都抢的。但是有很多垃圾(英语)根本没人要。比如说我上次跟他们谈,他们说博客的(英语 点击率)很高,但是不可能卖得出去,但是不做也不行。所以当时我就跟台下说了一句话,我说在未来,第一你要想办法,要让点击率(英语)能够值钱,能够对商家有价值。第二个,你看能不能产生其他的增值服务,如果还不行,我是你最大的价值就是你的人气,你想不到别的办法,你最好的出路就是卖给Web1.0。所以当时很多人说,我岂能被卖掉,不行,结果过了两个星期之后(英语)卖给Google,间接反而证实了我说了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谢谢。

  【主持人】俊秀你在做博客,博客是现在Web2.0里面话语最多的,比如说最近几个博客网站裁员,有一些博客网站关闭,包括今天本来方兴东要来的话,我会问他为什么要离开博客网。你们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受到了挑战?你们的PV是黄金还是垃圾?你们下一步能独立存在吗?

  【王俊秀】我补充一下刚才商业模式的问题。有一个突发奇想,我也是通过那三个角想我们的商业模式。刚才张醒生讲一个倒三角,一个正三角,和两个三角对起来,事实上我觉得下一代互联网从我们博客的理解来说也是这样一个关系。第一个时期的互联网可以是一堆人看一个门户或者几个门户,因为当时没有几个网站,可能就是一个倒三角。第二代的时候可能更加个人化了,就是一个人可以看一堆网站,就是说以搜索为主要的特征,又是一个正三角。

  【王俊秀】但是我觉得未来可能是两个三角对起来的,从互联网门户的角度来看。对起来以后一堆人看一堆网站。中间的那个节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是博客,可以是ISS,可以是搜索,可以是各种各样下一代的应用,从下一代的应用上可以滋生出不同的门户形态,比如说Google为什么要买一堆的东西,为什么要开发他的Google.net,他实际上为他下一代的门户做准备,Google绝对不是简单搜索型的公司。有人说百度如此专注,我觉得这个有很大的误解,就是说你只做搜索会陷入一个很大的误区,这是我们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理解。

  【王俊秀】反过来,我们认为搜索可以从搜索的点拓展。我们是以博客为主导的门户型,它还是媒体产业,媒体产业无外乎是三种,一种是网络无线,一种是广告,一种是社区增值,目前整个中国的博客,在无线和社区增值方面还没有成熟,现在只有一条,就是比较成熟的是网络广告。当然网络广告又分为两种,刚才王志东讲的非常有道理,大部分的博客是睡着的,是没人看的,是三个月更新一次的,而且几个月写一句话,这样他不具备媒体的特性,这些人不具备广告的价值。另外通过别人整理的,或者服务型的,这类的媒体我们认为是有广告价值的,所以我们把很多传统门户和2.0的方式,产生的内容进行一种企业化的生产,我们是在这几点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第一类我们门户上也有传统的。

  【王俊秀】第二个我们在博客里也要打广告,这个大家市面上看到博客广告这样一个尝试,我们现在也开始做一个尝试,大家现在都可以看到,我们最近推出博客银行,事实上跟Google广告类似的模式,让很多人来点击在博客里植入的广告。最近给博客组的钱我们会发放。

  【王俊秀】第三个,我们说所谓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就是说,事实上很多博客会形成很多群,比如说像奥运会他有一堆的人群会聚集过来,聚集过来他会产生很大的广告价值,甚至产生它本身也可以聚集广告,比如说爱立信的手机,爱立信他愿意让我们给他做一个产品博客的广告。开了这个博客以后,很多人会体验这个手机的功能和这个手机的用途,甚至写好多关于爱立信的故事,这样通过这种体验型的广告进行。这是我们目前探索到的三种模式。

  【主持人】我知道醒生投了很多新的公司,其中也有一家是做互联网视频的,从(英语)出来以后,大家在过去半年当中,中国差不多有150家公司说我是中国(英语),这样的公司,假设我们用广告的形式作为收入的源泉,这样的小公司谁知道,比如说爱立信你会找这样的公司做广告吗?怎么去拉广告呢?你的销售团队在哪里呢?醒生你投这样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张醒生】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现在,包括我投的视频网站,他们的盈利模式。我觉得大家现在无非谈论几个问题,挣钱。我觉得挣钱可以分两种,一点是你实在的挣钱,有现金流,这是所有的传统企业和我们互联网企业都万变不离其宗的,你必须要挣钱,必须要有现金。但是在互联网其中还有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它提升的价值。每个人实际上现在也都希望自己的网站,或者自己的公司能够在那个价值上被放大,如果真靠互联网公司自己挣的那点三瓜两枣,估计没什么挣钱了。

  【张醒生】怎么放大?我个人认为纯粹的拷贝、复制(英语)的模式在中国未必能行得通,因为我们中国在很多领域还是一个管制的领域,(英语)在美国成功,因为它要靠用户,靠上传,靠原创这些上传的视频。但是在中国纯粹靠原创的视频你长传上来,可能对比自己的管理风险会很大。

  【张醒生】我刚才已经讲了,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往下发展一定是声色互联网,就是应该具备视频的特征。第二个,中国已经养成为手机应用付费的习惯,这是我和王维嘉,王总,在中国开创了这个业务。中国用户为互联网付费很难,但是为手机付费愿意。所以,无论我们下一步往哪发展,我刚才也讲天地连通,视频往手机上走,势必应该成为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我不看好我们会拿下一代的手机去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但是我非常看好我们在闲暇的时候,如果有个包月,几块钱一个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好玩儿的小视频的东西,而愿意为此付费,因此视频网站纯粹的拷贝(英语),我并不认同会成功,因为中国宽带的价格很贵,在(英语)上追究(英语)是死路一条。

  【张醒生】第二点,我认为互联网行业,视频行业下一步应该是线上线下是互动的,因为中国还有庞大的现实经济和传统经济,要把它搬到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因此(英语)不可能在中国有盈利模式,但是中国一定要创新,要抓住移动用户,第三要抓住现实经济中大量的,因为我们传统电视台是不可能给传统经济创造这么多的空间。

  【主持人】我估计现在建光看到2.0要吐了,你们IDG肯定看到了大量的方式,你们IDG愿意投什么样的?

  【李建光】我刚才给醒生开玩笑说,我说你画的上面三角和下面的三角像达芬奇密码。我刚才讲作为纯粹的Web2.0,像过去旧一代互联网做一个小网站,做一点事情赚钱应该是挺难的。我们IDG也投了很多Web2.0的公司,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说,对我们风险投资来说,对Web2.0的投资已经过热,我想说两点,在我观察所谓Web2.0赚钱的模式上有两种,第一点就是我们看Google,包括我们投资的好业,由于Web2.0的流量分散化,大家的兴趣,一小群的人反映在不同的Web2.0网站,往往给大的公司提供联合做广告的机会,很多公司会成为Web2.0赚钱的工具,你也只能从人家当中分一杯羹。

  【李建光】第二个,你要把自己Web2.0变成赚钱的公司,我们现在看到两点,第一点比如说(英语)他为什么和(英语)合并以后可以盈利?第二个我们讲为什么(英语)到现在的时候被Google买掉。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当流量也足够大的时候,实际上网站慢慢往上上传一些严肃的,职业性的东西,(英语)实际上也面临很多人的起诉,他把美国各大电影公司,电视台的内容做一些个性化的剪接,做一些个性化的加工传上去,实际上这样的内容,用一些质量更高的内容吸引受众,是他创造商业价值更好的途径。第二个例子是韩国(英语),(英语)现在也是一个赚钱的模式,实际上它跟韩国所谓文化结合的非常非常紧密的一个Web2.0的网站。在中国到现在您说谁号称自己是(英语),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很难模仿,所以这两点你能跟本地的文化结合 探索到我们本地消费者最根本的一个需求,也许你会赚钱。第二个,你可能成为别人赚钱的一个工具,这是目前我们看到所谓Web2.0的商业模式。

  【主持人】谢谢,下面给观众留出一点互动的时间。

  【提问】我实际上有一个问题,刚才听了醒生和建光两个人作为Web2.0网的投资者,其实想问一个问题,我们大家对互联网第一代泡沫烧过,刚才你讲互联网的取决于两个,一个是现金流,一个是价值链提升,价值链提升取决于对第二代互联网有多大的响应空间,刚才王志东讲的非常好,你不能拿美国的GDP乘以中国,所以中国的想象空间肯定比美国小得多,中国很多互联网到美国上市,美国人是想象着,以美国人想象中国的人数,我现在想问你,第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你们俩在经验当中投互联网里面成功率有多少?刚才盛轩讲,成功率是万分之一,还是50%。第二个问题,跟第一波互联网投资率来比,您认为互联网第二代投资率是多少?

  【张醒生】建光他们肯定答的最好,我自己投的很好,从亚信出来时间也就一年,但是我自己关注的地方也特别窄,就是无线和互联网融合之处。我投的几个公司也不能算公司,唯一一个投了手机音乐的搜索,这是结合了互联网和移动的特点,所以全国互联网手机下载平台是我参与投资的,因此这个想象空间非常大,中国有4亿用户,现在有一亿用户使用手机彩铃下载,未来假设每个人,每个月能够下载一到两次,使用率再提高一点的话,可能会非常大,这个现在已经基本上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其他的领域我也都是往我自己坚信的,在中国的揉和的领域走,和内容相关联的,主要是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有关联的,我认为将来可能会有一点。但是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

  【李建光】IDG我们毫不隐讳的讲,我们是中国,包括世界互联网兴起一个很大的受益者。具体讲到成功,两个指标,比如说我投资10个公司,大概我们可以做到活六个死四个,这六个保本,或者有的赚十倍,有的赚一百倍。第二个从钱的数来讲,大概这些成功的公司占我们投的钱90%,死的公司往往都是我们看不准,投钱少,最后熬不过冬天,往往投钱多这些公司成功率还是相当相当高的。我也不妨在这个地方给大家透露所谓成功率高的一个秘诀,所谓做一个投资人,你一定有所谓很长久的前瞻性,我们投的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在热之前我们都投完了。大家可以看一看IDG从2006年3月份以后有没有新投过Web2.0?我们的Web2.0早在2005年就投过了,我投的同样公司的成本应该相当于别人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所以这个东西是保证成功率非常非常关键的一点。

  【李建光】第二点,你说对未来的展望,第一个我敢说,无论从钱的成功率,和企业的成功率,Web2.0或者新一代的互联网要低的多得多。但是对一个单个的案例来讲,我们期待的回报要高很多很多。从某种意义来讲互联网面临一个巨大的创新,每一个创新在里面可能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往往一下子会通吃这个市场,别要想在美国做一个(英语),难死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假如说你有幸碰巧碰到一个,你运气好,你可能发大财,几百倍,上千倍的回报。但是我可以很坦率的讲,包括我们的Web2.0,很多人的钱将来会打水飘。

  【提问】刚才杨先生讲的关于互联网两个前景,一个对于既有知识的总结也好,另外讲新的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您刚才主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想请您对第二个问题能够再多讲几句。

  【杨盛轩】我觉得用新的技术在创造新的内容这块,事实上对于单个用户创造一些内容出来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说写作,文字性的东西不需要联合团队做出来,个人可以完成。但是像音乐和影视是联合团队完成的作品,也就是说通过新技术,将来的创作成本会低得多,在美国或者英国可以组成一个虚拟团队完成一个音乐作品,或者其他一个作品。正因为这个工具出来,对于个人来说,对于公司来说可以应用这个工具,所以将来互联网可以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在传统的出版领域,所有的作品,所有的知识都是经过筛选,但是在互联网上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全部放在用户的面前,这里面会有很多垃圾产生。反而这些垃圾产生的时候,商业公司,或者企业所制造的,他花了很大的心血,受的风险反而会更加凸显出来,因为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也许很新鲜过的一段时间,你再没有那么多时间为了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而付出很大的时间。我觉得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传统的行业企业,他们的生存反而越来越活得滋润。

  【提问】这个问题还是想重点问一下张醒生先生,张先生对移动网络的信心大于传统网络,这个信息是不是基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第二是支付的方便,所以您才这么考虑?

  【张醒生】谢谢您的问题,当然第一个是我个人,我有一个移动通信的背景。第二个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条件,因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移动通信用户群,用户越大,你使用中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个,在这两个领域中,正在发生融合,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未来中一定要碰撞出来,这个碰撞将会产生非常影响我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移动互联网,都是高速的,都是宽带的。在这个基础上会产生TMP,现在讲TME,T代表电信和技术,M代表媒体,E代表娱乐(英语),中午我和新东方的徐总讲,他讲E还代表教育(英语),把这个E往下一想,(英语)就是从互联网,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基于固定通信,固定通信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解决了人对人的问题,就是P2P。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仅仅解决了点对点,我们现在离开了你的计算机,你互联网还是相对不方便,所以相当于传统通信在70年代末解决的问题,下一步互联网也要走一个P2P,这个P2P当然志东刚才讲是技术,但是我觉得是人对人。当然人对人的东西出现以后,无论你是媒体,媒体是追人的,所以他能直接下到人的手里。娱乐它也是根据人的,尤其你再加上后台用户分析,这个人喜欢唱歌,那个人喜欢跳舞,这个人喜欢吃,那个人喜欢喝,你就能够做很多直接的分众广告模式,所以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是少不了,这是我的信心来源。谢谢。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来的嘉宾给大家做了非常精彩的论述,让我们一起再感谢他们,这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