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度获奖者陈锡康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5:18 新浪财经

  

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度获奖者陈锡康简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陈锡康 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个人介绍

  陈锡康,男,1936年出生,浙江省镇海人。

  1953-1957 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学习,专业:工业统计

  1957-1959 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运筹管理研究室工作

  1959-1965 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运筹管理研究室工作

  1965-1967 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学习,专业: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

  1967-1979 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运筹管理研究室工作

  1979-1999 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管理研究室工作

  1999至今 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工作

  奖励情况

  2003年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技术成就奖(个人奖)“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1999年国际运筹学进展奖一等奖、“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排名第1.

  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1997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4

  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1

  199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4

  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1

  1986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优秀奖二等奖,排名第1

  1990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优秀奖二等奖,排名第2

  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

  国内外学术团体职务

  国际投入产出协会创建人之一及三届理事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

  研究成果及意义

  陈锡康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上的主要科研成就为提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和进行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兹分别介绍如下:

  提出和建立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科学家 W. Leontief 所创立,曾获得1973年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编制投入产出表并加以应用。其主要不足之处是没有反映占用与产出之间的联系和没有解决非线性和动态问题。

  陈锡康在预测全国粮食产量,编制中国农业投入产出表过程中,发现耕地、水、固定资产等占用品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中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在此启发下陈锡康在国际上提出和建立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模型和计算方法,如新的完全占用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品完全劳动消耗系数、完全综合能耗系数等的计算方法、以及主系数非线性技术等。

  目前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已成为投入产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我国 已有20名青年学者由于从事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研究,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全国主要农作物(粮食、棉花和油料)产量预测、对外贸易、水利、人力资本、金融等领域。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获得国际上一些知名科学家的好评。美国科学院院士W. Isard、诺贝尔奖金获得者W. Leontief、澳大利亚教授等曾给以很高评价,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先驱性研究”“投入占用产出及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是我们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发明与创新”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R. C. Jensen和A. G. Kenwood在昆士兰大学与中科院代表团的备忘录中写道:“澳大利亚方面对陈锡康教授在中国所发展的新的投入占用产出方法极为欣赏,并期望这种方法将在澳大利亚得到应用”,并把“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应用”列为双方今后的合作研究项目。

  美国科学院曾以“有突出贡献学者”(Distinguished Scholar)名义邀请他去讲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并曾两次列为美中合作交流项目。

  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中央有关部门的要求

  上世纪70年代末,原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安排中国科学院从事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并提出两项要求:

  第一、为便于中央及早安排粮食的消费、存储和进出口,要求预测提前期为半年左右。如果到九月份或十月份才发现粮食歉收需要进口,国际市场粮价就已大幅度上升了。

  第二、要求预测很精确,误差在3%以下。

  国际上预测谷物产量方法:主要采用气象预测法、遥感技术和统计动力学生长模拟法进行预测。由于当地面作物未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应用遥感技术做可靠的预测,目前气象科学发展水平又很难对15天以后的气象状况进行精度较高的预测,所以这些方法的预测提前期一般为2个月,发达国家的预测误差通常为产量5-10%。

  陈锡康利用管理工程和系统科学方法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测,提出了新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其主要原理是把农业作为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典型的复杂系统,综合地考虑了社会经济技术因子(如政策、价格、良种、化肥、灌溉、机械等)和自然因子(如土壤、气象等)等的作用,特别是社会经济技术因子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随机性和动态特征,要求研究和建立非线性预测方程。

  关键技术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考虑报酬递减的非线性预测方程和最小绝对和方法。

  预报结果:第一、自1980年开始每年4月底或5月初向中央提交预测报告。提前期为半年以上,使得政府有充足的时间安排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消费、进出口等;

  第二、1980-2005年的26年来预测各年度粮食的丰、平、歉方向全部正确;

  第三、平均预测误差为抽样实割实测产量的1.9%。

  2005年预测情况:2005年初农业部门对2005年粮食生产并不乐观,认为能维持2004年水平就很好了。理由之一是2004年全国粮食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比2003年增加776亿斤,增长幅度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年。根据历史经验,大丰收后一年的粮食产量往往下降。理由之二是,2004年天气条件特别好,2005年天气可能不如2004年。陈锡康等经过实际调查、详细分析和利用预测模型反复计算,得到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继续增产,但增长幅度小于2004年,棉花将大幅度减产的结果。

  2005年5月初,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长签发,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报送了“2005年全国粮食、棉花和油料产量预测报告”。预报2005年全国粮食将增产,产量为9550亿斤,棉花将大幅度减产,预计产量为575万吨,油料产量为3060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9680亿斤,棉花产量为570万吨,油料产量为3078万吨。陈锡康等的预测得到证实,误差仅分别为产量的1.3% 0.9%和0.6%。

  效果和作用:

  这项预测为政府判断粮食生产形势,制订农业和粮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如提前半年预报1983、1984、1990、1998、2004、2005等年度丰收,1985、2000、2003等年度歉收。在安排粮食收购(粮仓建设及准备粮食收购资金等)、消费、储存、运输、进口、出口等方面产生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一,为中央判断各年度农业生产形势,判断主要农作物生产形势和进行高层次的农业决策服务;

  第二,对安排粮食、棉花、油料的进口、出口、储存,进行农业生产计划和调度,制定有关工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化肥工业等)发展计划等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第三,为中央研究全国粮食供求平衡、保证粮食安全等提供参考依据。

  中央有关部局评价: 中央8个有关部局曾分别致函中国科学院给予很高评价。有关部门在致中科院函中说:“预报提前期长”,“预测精度高,对粮食形势的判断准确”,“这项预测为我们和其他部门制定粮食购销、进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中央领导评价: 多位中央领导对此项研究工作多次给以好评和批示。如李鹏前总理1997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科技组讨论会上讲话以很长篇幅对此项科研工作给以高度重视和好评。他指出:“最近这几年中国科学院所做的粮食产量预报,应该说是比较准确的”(载于《中国科学基金》,1997年第3期)。

  有关中央领导致函中科院:“…陈锡康等的“预测报告”已阅,这对我们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和政策制定是很有益处的。”2005年预测报告上报后,有关中央领导有重要批示,并对报告中提出的2005年棉花可能较大幅度减产,供求有很大缺口,应从速安排进口等非常关心,批给

国家发改委予以研究和落实。世界银行专家P. C. Sun博士和 T. J. Goering博士等认为:“本项预测研究比国际同类预测精确度高”。

  陈锡康在国内外出版著作24本,发表论文156篇。曾获首届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技术成就奖(个人)、国际运筹学进展奖一等奨(1999)、两项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