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风暴来临时 我在暴风眼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6:00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赵法忠 转眼之间,《中国经营报·第1招商》已经一周年了。而作为其中的一个版面——美容版的创办也有几个月了。虽然还没有在整个美容界获得绝对的话语权,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我们如今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新闻是“抢”出来的 说起四月份美容行业大整顿的报道,表面上看起来真的是一个巧合。记得当时我们正在做关于围绕广州美博会的展会商机报道。按照编辑的安排,本人主要采访的对象包括广州美博会老总马娅、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健康。 我以前从事过会展行业的报道,与这两位都曾有见过面,所以以为采访他们是一件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但联系马娅之后发现,她没有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虽然后来经过四天的不懈努力终于采访到了她,但是这个过程让我感觉格外艰辛。在采访张健康时,也同样遇到了麻烦。那天上午11点多电话预约时间时,他告诉记者说:“没有时间了。下午2点马上就要飞往广州。” 最终,“没有办法,只有豁出去了——直接去协会!”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方面因为我早就认识张会长,等我厚脸皮去了,他多半不会当面拒绝我;另一方面也的确是任务紧张,如果等张回京再采访已经晚了。 当记者乘坐出租车赶到位于北京市西单附近的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办公地点时,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半左右。推开门,把张会长“气”得够戗,但是没有办法只有坐下来接受我的采访。而正是在这一个采访谈话过程中,让我挖出了刊登在本报今年4月10日出版的1649期报纸上的《行业整顿,催生品牌建设》这一独家的行业大新闻。在这篇报道中,确定了两会最终把美容行业作为今年专项治理整顿的行业的消息,更透露了国家有关部门今年将要出台美容院的经营资质范围扩大之后的标准一事。 行业反馈促成追踪报道 在《行业整顿,催生品牌建设》一文刊出后,几天时间内,记者连续接到许多读者打来的电话和邮件,其中不乏一些美容院老板。在这些读者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读者大都认为:这是好事,记者报道的好;而作为美容院的读者则态度截然相反,她们疑问重重:这是真的吗?行业真的要大整顿吗?怎么整顿?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面对这些热心的读者,尤其是美容行业人士的反馈,我意识到,作为整顿对象的她们面对此事的态度也是个大新闻。针对整顿的影响,记者再次采访张健康会长的同时,把很大精力放在了采访美容院专业人士身上。然而采访的困难还是接踵而来。首先一个问题是她们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时间紧急容不得记者多磨蹭,没有好办法,只有一方面直接采访比较熟的美容院;另一方面通过已有的关系找美容院。第二个问题是不让署名,因为她们害怕打击,为了保护她们的利益,记者同意了她们的要求。 最终,关于美容行业整顿带来的影响的追踪报道——《协会疾呼狼来了,企业仍不以为然》在4月17日1650期报纸上刊登了。 这一追踪报道的刊登,又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其中,被记者采访过的美容院老板有很多抱怨记者说出了她们的姓氏和想法,因为她们的确怕政府相关部门看到报道后来质问她们为什么这样。而在采访后,记者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此报道之前,美容院老板几乎没有看《中国经营报》的,但由于报道涉及了她们的切身利益,通过一些经常看《中国经营报》的朋友介绍,现在她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中国经营报》的忠实读者。 行业有影响,专家要深度 有一件事情读者并不知晓:此次行业整顿的报道,其实还有一篇追踪报道最终并没有见报。这篇没有公布的报道中,主要内容是公布根据五月黄金周消费者投诉所决定的主要整顿对象的整顿名单,并以此拉开整个行业整顿的大幕。但是等到黄金周一过,不了了之的现实让专家和记者都非常失望。整顿又成为了某些部门的口号。因此该报道也就没有出炉。 对于我针对美容行业的一些报道,一位从事美容行业多年工作的专家鼓励记者:“美容行业的问题多如牛毛,你不能只简单地做那些让行业不疼不痒的新闻事件,而是要扎下去,挖掘行业存在的深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行业大多数人心服口服。”的确,作为一名记者,只有扎根美容行业,深入美容行业,才能做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新闻来。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