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改革:高校设计院向谁看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 18:49 新浪财经

  作者/天强管理顾问 杨帆

  内容摘要:高校的光环和资源优势掩盖了其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所存在的问题,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揭示了当前高校设计院发展中面临的几个悖论:人力资源的充足与人才竞争力的匮乏、市场开拓的资源保障与经营能力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质量控制能力的矛盾等,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设计院未来改革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障碍做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改革、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经营能力、技术创新

  教育部(2005)2号文将高校设计院的体制改革问题又提到台前,这不能不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部分特殊的勘察设计群体,关注他们的未来。高校设计院依托高校人才密集的优势,立足于产学研平台,在为学校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面向社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学校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和重点校办科技产业,同时有部分校办设计院也成为国家的骨干设计单位,勘察设计队伍日益壮大。据统计,目前仅教育部所属甲、乙级勘察设计单位就有五十余家,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及经批准注册参加设计的兼职教师约六千余人。天强管理顾问作为勘察设计行业改革的专家顾问,也感受到高校设计院改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社会资源、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较先进的技术水平——大多数高校设计院都拥有这些丰富的资源,在很多市场化设计院看来难以办到的事情在高校设计院当中却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例如很多设计院都在为注册资质人数不够难以进行资质升级而苦恼的时候,高校设计院却能够利用高校注册资质人员获得众多的资质。资源给高校设计院确实带来众多的优势,并且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而深入分析,高校的光环和资源优势掩盖了高校设计院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所存在的问题,悖论处处存在。

  悖论一:人力资源的充足与人才

竞争力的匮乏

  人才成为设计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高校设计院能够依托高校相应的学科,庞大的在校师生队伍让让大部分设计院相形见秽。在目前行业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低价往往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廉价的技术资源能够满足多数业主的心理需求。但是大部分高校设计院自身所拥有的人才的确极度匮乏,我们不难理解在现有的事业单位编制下,高校设计院在人才方面所处的尴尬境地。进入高校就职成为许多人的梦想,但是现有的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却让设计院扩充自身队伍方面存在障碍和困惑。

  高校的人才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所用,但是缺乏企业的相应约束,这些外围人力资源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实的利益驱动是这些人力资源愿意为我所用的唯一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会单纯依靠外围的人力资源作为其长期发展的依靠,会为这些人才的能力提升、团队建设进行投入。因此,个体户模式、“大排档”模式成为无可奈何的选择。

  悖论二:市场开拓的资源保障与经营能力的缺乏

  不可否认高校的资源网络遍布社会各个角落,在当前关系营销大行其道的阶段,这些校友资源让同行羡慕不已。尤其在某些需要进行政府公关项目中,校友关系举足轻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资源,难以让高校设计院确立依靠品牌效应进行市场开拓的思路,且往往也不重视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的培育。

  悖论三:技术创新能力与质量控制能力的矛盾

  高校历来重视创新、科研,并且在已建成的国家级建设项目中高校设计院在其中的创新作用不可忽视,同时,由于技术人才的层次较高,硕士、博士、教授等比比皆是,技术水平较同类型的设计院高。但是恰恰是由于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对于高校师生完成的设计图纸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交付客户的成果往往也良莠不齐。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多数高校设计院出资者不到位,学校负无限责任,一个工程设计事故就可能让一所高校陷入泥潭困境。

  当然在让人羡慕的高校设计院拥有耀眼的高校品牌光环的同时,高校设计院自身也早已难以割舍其光环的庇佑。

  因此,改革的冲动与难舍的高校情怀,成为高校设计院院领导们心头挣扎矛盾的痛。一方面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改革应已提上议事日程,体制与内部机制的滞后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在市场逐步得到规范后,高校设计院资源还能够支撑设计院走多远成为未知数。另一方面,多数设计院校领导同时兼任高校的教授,抛弃令人尊敬仰慕的社会地位转身成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企业家,从个人情结上似乎也难以被接受。同时还不能回避的问题是高校设计院在明确了与高校的产权关系之后,一切就回归市场化,资源再也不是无偿使用。脱离了高校的设计院还能够在市场上依然辉煌吗?

  那么现实的高校设计院改革究竟何去何从?是顺势推进还是环顾犹豫?

  “靠人不如靠己”,高校设计院要想最终在竞争激励的设计市场上立足,唯有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市场的需求以及现有的条件,明确现有的业务定位,调整资源投向培育核心业务。在现有体制下尽可能的培养自身的骨干队伍,有条件突破事业单位体制的,按照市场化运作招聘优秀人才,内部建立合适的员工激励方式,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部分高校设计院已经在市场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培育出自身的核心队伍而且在市场经营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在与传统的国有大型设计院的竞标中也屡屡获得优势。在前不久评选的2005中国十佳建筑设计院,就有两所高校建筑设计院荣膺十强,这也是对高校设计院参与市场竞争所取得成绩的认可。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高校设计院体制仍然是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目前在政策文件方面的不配套,高校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甚至对高校事业身份的不舍,都难以推进其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体制多元化改革。虽然根据教育部(2005)2号文,各高校都出台自身的校办企业改制政策,但是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将设计院资产简单纳入管理的模式忽视了设计院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特殊性,简单的资产划拨不能从根本上建立体制平台。同时,高校设计院由于在政策上的缺失,例如“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缺乏解释难以操作的校办企业政策,导致在人员安置、身份置换、股权设计、资产处置、土地处置等方面缺乏操作性,需要个别与高校主管部门进行大量的协商与沟通。

  政策不配套是表面现象,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高校在推动改制方面缺乏动力,对收益较好的科技型企业的剥离将或多或少让高校失去一块丰厚可观收入来源。

  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改革迷茫之际需要标杆、方向。参与市场竞争是总体趋势,市场会检验改革的成败,广阔的市场才是高校设计院改革成功的风向标。

  (稿件来源:天强管理顾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