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小阁间里有乾坤 HR的暗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 16: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鲍辉春 实习记者 黄 薇

  如果有人坚持说那段录音是百度的,那他的居心一定是叵测的,因为那些内容太愚蠢了。至少,某跨国公司资深人力资源主管金小姐认为如此。

  一个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以“领导反映”为依据,要给一个技术人员调整岗位,而且将月薪调整到原来的10%以下,并试图引导这个技术人员“不接受”这一调整,以便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目的。

  “这是劳动合同的严重变更,没有举证就不能调整。即使是在形式上,它也没有做到有说服力。”金小姐说,“如果真的有公司这么做,那真是太恶心了”。

  HR困局

  “绩效考核要有依据,而且是客观依据,不是由某个领导说了算的。”劳动法专家上海华益律师事务所王萱律师表达了同样的态度。但同时,对于这种被她称为“恶裁”的方式,王萱也表示,“我可以理解它的做法”。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能会面临这样的任务:这些人必须全部尽快裁掉。来自企业高层的压力,常常使得人力资源部别无出路,“虽然它清楚知道,这是违背法律的,但却不得不这样去做”。

  人力资源主管的选择可能非常有限。在“保留员工,增加成本”和“恶裁”之间,他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说必须裁员的话,那就要权衡怎样裁成本更小。”而“恶裁”在短期、大规模裁员中常常显示出其“优势”。

  首先,“不一定所有的被裁员工都会去打官司”。裁员企业常常可以获得这样的侥幸:对很多员工来说,“公司让我走人”给他们带来的羞耻感,打消了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

  其次,裁员公司往往发现,“情况不可能变得更糟”。即使公司在与员工的官司中败诉了,它也不会失去更多。以补偿金为例,“即使是正常裁员,你也必须给人家”。

  “我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决定这么做,肯定是做过充分分析的。”王萱说,“这样裁员的话,结果对它肯定是最有利的”。

  而那些循正规途径解决裁员问题的人力资源主管,却常常会陷入困境。

  顺利裁员往往是在“员工有过错”时“罕见”地发生的,因为,“通常状况下,员工是没有过错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裁员的话,就只有跟员工协商这一条路”。

  “这就比较难以谈拢,因为员工的要求可能会比较苛刻”。“协商的成本无疑很高,但更糟糕的是根本就裁不掉”,因为,“总有些员工就是不愿意走人”。

  在那些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力资源主管看来,“法律对用人单位解除

劳动合同确实设立了太多的障碍”。

  对于那些不太激进的人事经理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可能遭遇来自高层的“效率低下”的指责。

  聚光灯下

  但不是所有的冒险都会成功。

  7月10日以来,百度“战略裁员”引发的“博客门”事件,足以让养在深闺的人力资源主管警醒:老板固然重要,但别拿博客们不当回事儿。

  在搜狐(旗下公司搜狗从事与百度竞争性业务)专门为百度离职员工开辟的博客空间中,有关百度裁员的几个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解聘程序的合法性,是最基本的讨论。一位5月中旬离职的百度员工在博客中描述了离职当天的全部过程,并声称掌握了“有力的”证据。

  在补偿问题上,百度被拿来与西门子等跨国公司比较,并列数了其距离伟大公司的差距。

  而百度战略裁员的动机——解散非核心业务,也遭到质疑。一位因为离职而失去部分期权的前百度员工认为,拥有期权,才是自己遭到解聘的真正原因。甚至,这位离职员工还提醒那些前同事,“小心你的期权”。

  百度人力资源总监鲁灵敏自己也未能幸免,在博客中,这位曾在联想任职的CHO,被表述为“经验主义”和“寒光一闪”。

  7月,战略裁员,百度世界大会,半年报发布,在纷乱当中,面对博客,百度有些进退失据了。而被动的起点,只是内部职能部门的行为失当。

  从早期“联想不是我的家”引发的网上大讨论,到“秘书门”事件,到今天的“博客门”,一个愈演愈烈的趋势是,企业的内部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外部化。

  准备“在全球范围内裁掉1000名经理”的Intel,对此应该深有体会,上一天晚上的内部邮件,第二天已经变成了新闻头条。

  走出暗室

  那个“由公司编辑加工对外公布所有信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今天,公司正在逐渐失去对这些信息的控制权。

  从公司战略调整,到产品定位,从公关到内部职能部门,企业在行动之前,需要谨慎地分析“我会影响到哪些人,我的利益方在哪里,找到并分析其中关键利益者”。

  “任何员工都可以在博客上写东西”,公司的内部信息正在通过各种非正式途径渗透出去。即使是那些习惯于在公司内部提供支持的职能部门,也将经历重大的挑战。

  而对于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这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它有机会从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变成一个更具技术含量的部门。

  华信惠悦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江为加说,人力资源部门要从“传统的执行者”转变成“Business Partner(商业合作者)”。

  在新的环境下,“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了对于员工和公司高管都有一个很好的应对”,转变的关键在于,从“我就是做事情的”转变到“把自己当作老板”。就像新产品推出时要估计风险一样,人力资源部门在行动之前,也要预计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否则,“那就是太理想化了”。

  就“裁员”而言,江为加阐释如何“找到关键利益者并与之沟通”。

  首先,要对这个信息进行包装。高管统一思想,确立裁员的标准。并且,和员工做坦诚的沟通,让员工信服的。并且,在裁员执行过程严格遵守标准。

  其次,以人为本。人性化的赔偿和人员的处理。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就业”部门,帮助员工去找新的工作。

  第三,要让留下来的人安心。要让留下来的人了解,公司未来的前景是什么。

  最后,要考虑“裁员”对自身雇主品牌的影响。这是无法用钱衡量的。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吸引和保留人才;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在企业需要人才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男)那你刚才说的什么?你找我来的目的是什么?

  (女)我们现在就是在谈,在谈你对这个工作有什么不满意。

  (男)我没什么不满意。

  (女)那好。你没有不满意,但是公司对你这个工作,觉得你不太符合助理经理这个岗位。

  (男)哪方面不符合呢?

  (女)哪方面不符合,我稍后再给你介绍。说完结果以后我再跟你说,觉得这有点矛盾,是吧。

  (男)是挺矛盾的。

  (女)你现在的岗位是“助理经理”,你现在的月薪呢,是月薪7千块钱。公司觉得你不符合这个岗位,那可能呢,你技术方面还需要一个好的基础,满足公司这样的一个需要。那这样呢,你的岗位调整成“技术支持”这个岗位,也就是说从7月1日起,然后你的工作是技术支持,然后你月薪是600元,这个决定你听到了吧。

  (男)理由呢?

  (女)理由是这样,理由呢,就是你的领导反映,你在完成任务方面,还有就是管理你的团队方面都达不到公司的要求。

  (男)哪方面?能说具体点吗?

  (女)那肯定是指交给你的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稍后会给你一个书面上的东西。就是这样,我是人力资源部门,我在工作,那这就是结果,我只是传达这个结果。如果你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希望你能够在这里签字。

  (男)我不可以在这里签字啊。我为什么要签字啊?

  (女)哦,你不签字,那就证明你不接受这个,不接受这个职位是吧。

  (男)那肯定不能接受了。

  (女)那按照员工手册要求,你要不能够接受公司里面的安排,那公司就有权跟你解除劳动合同的。这个你是看过劳动手册的吧。

  (男)我没看。

  (女)没看,但你签过字了。

  (男)没看也能签字啊。签字也不代表我看了呀。可能是当初你强迫我签的字。

  (女)当时是什么情况以后再说。我觉得这个跟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男)哦,给我调动工作,为什么给我调动工作?

  (女)调动工作是因为你不符合“助理经理”这个岗位。

  (男)哪方面不符合?

  (女)那就是由你的领导给你做出的鉴定。我不是你的领导。

  (男)鉴定在哪里?

  (女)鉴定谈完了再给你。

  (男)那给我了,你再谈吧。

  (女)给不给你再谈,现在就是这个结果告诉你了。

  (男)什么结果?

  (女)就是你要调离助理经理的岗位,去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这个职位,然后,月薪呢,从7000降低到到600。这个结果给你了。我现在在工作,如果你给我签不了字的话呢,我觉得我也没有必要再跟你往下谈,因为我不是你的领导,你要知道一些具体的东西的话,你需要找你的领导再沟通。好吧?你还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吗?

  (录音由鲍辉春整理,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