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2006年长安论坛 > 正文
 

长安论坛回答提问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18:23 新浪财经

  《长安论坛》第100期暨庆祝活动2006年6月25日下午4:00点在国宾酒店四层层顶花园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以下为本次活动回答提问实录:

  主持人(许善达) : 这次讲坛,以往都是一个人讲,现在都是好几个人讲。大家提点问题,时间有限,不能超过5个问题。

  提问 : 你好,我叫马文霞,我是这个论坛忠实的听众,一百期中我可能听了至少有九十五期,受益很大。我现在提出两个建议,因为我知道这个讲坛的水平很高,但是可能没有跟电视媒体和主流媒体合作,没有使它让更多的公众受益。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跟更多的主流媒体合作,而且把讲座做成VCD或能网上能下载,使更多的民众受益。

  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我发现中国由于在20年内走过了资本主义200多年的路程,因此造成收入差距很大,也造成很多人心情很烦燥、心态不平和,而且造成压力加大,就使国民整体身心健康的素质下降。在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态下使国民更加焦躁,呼吁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能不能增加社会保障,能否使医疗保障和医疗教育倾斜,更多鼓励一些慈善基金投入到医疗保障或者是社会保障?使整个国民的心态、安全感提高,使存款收入能更敢于消费。现在很多居民的收入为什么存在银行里不敢消费?就是他安全感缺失,从而也制约了

中国经济高的增长。请问专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许善达 : “十一五”规划里政府确实在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上有一个很明确的战略,材料大家都看了,我也不过多说了,对下岗职工,用国有资产变现的部分解决下岗职工的养老问题,还有农民是靠土地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包括现在农民工进城,对他们的社保问题也要对现有的社保有所修改,使他们得到社保体系的保障。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你说的问题太大了,我一个人也回答不了。

  提问 : 第一,收入问题感觉是起点问题。第二,过程问题。第三,终点问题。国有企业得到钱,个人得到的钱,各方面的钱凑在一起。考虑问题应该从这三个起点、过程和终点三个方面考虑中国的社会是否公平问题。

  吴敬琏 : 这个问题也是有点没有想清楚的地方。这是去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上说,平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从三个角度看,从起点、过程和结果看,主要执笔者是北京出版大学的李教授,我没有跟他讨论过,我看的时候有一点疑问,我说你讲的是公平还是平等。因为平等可以计量,可每个人公平的概念都不一样。奥肯的书上说的是平等,不是说的公平。平等可以从两个角度看,是机会的平等还是结果的撇等。所以,公平是不是能从这三个方面看,公平的标准是什么因人而异。

  国家审计署发展计划署提问 : 在这里请问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吴先生,当前我们要强调国家审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发挥作用,刚才听了吴先生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很受启发,是不是能够进一步结合审计监督,谈一下各个专家的看法?给我们一些思路。谢谢!

  樊纲 : 审计的作用是监督的作用,审计的前提是制度的前提,包括审计之后怎么处置都是制度前提。

  刚才我也讲了这个观点,现在大家都关心惩治腐败的问题,腐败问题是你的审计的成本有多大,实际上就是对惩治腐败的成本有多大。如果每一个帐都查到,你想想需要多大的成本?你们是对这件事情最深有体会。由此看来审计不过来,这件事本身就是制度上存在的缺陷。而这个制度不是说因为市场化的制度,我们原来的体制造成的问题。后面还有审计完了以后的制度,能不能惩处,惩处谁、不惩处谁,怎么实现这种结果,这又有问题。从审计的角度最能体现我们现在制度上的各种缺陷。因此怎么惩治腐败呢?要从制度的根源着手,一个是削减公权,一个是加强法制,真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能够做到依法办事,这也是尊重机会均等。

  补充吴老师讲的这个问题,公平和平等是两个相当不一样的概念,而我们现在往往把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公平里有大量的价值判断的东西。价值判断不是悬着的东西,是能体现在制度当中的,什么样的制度是公平的,什么样的制度能够体会机会平等的,包括前面权力的制度和后面包括惩治的制度,都是有大量关系公平概念的。讲公平可能更着重于制度,着重于制度各种环节的建设;而讲平等,实际上是你看到后面的一个结果。要实现公平的平等,这里都有价值的判断在里面,首先要有公平的制度,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在法制面前人人平等,有一系列的制度环节,才能够保障我们最后的结果是一种公平,公平也就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一种平等的程度。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平等,但是什么样的平等能够是大家可以接受,在公平的含义里认为是能够接受的?这件事是需要整个社会在制度中加以探讨、加以保障的。

  提问 : 国家税收是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一个企业来讲,税收是衡量企业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对税收成本重视不够,或者是不太重视,表现在国有企业对缴税持无所谓的态度,私有企业想方设法地偷税、漏税,请问局长,我们中介机构怎样才能通过我们使企业的税收成本更加合理?

  许善达 : 这个问题实际上和今天的内容没多大关系,简单说几句。从市场经济国家做税收中介的这样的机构是很多的,有这样的体制。这个机构的任务应该帮助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来履行《税法》所规定的义务。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外很多这样的机构里有很多专家,这些专家都发现不少我们税收政策的一些漏洞,使我们也防不胜防。但是这个东西本身对我们改进工作也有好处。可是也有一些机构是搞一些非法的活动,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但是我们希望将来中国有一个健康的中介制度,有这样一批机构和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对政府、纳税人都有好处,只是还是需要走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提问 :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挺开心参加这个活动。刚才很多专家提到了“垄断”的问题,

能源方面还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的能源或者金融、银行,如果这些东西都市场化,对于国家安全会不会有所影响?对这样的东西有所权衡吗?谢谢!

  吴敬琏 :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叫市场化,最重的问题是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广泛,但什么叫“市场化”不是很明确。从经济学上说,不能市场化大概是这样一些行业,它的外部性非常大,比如具有最大外部性的是公共产权,像国防,没有办法由市场来决定,要不要有我们自己的部队,要不要有我们的防控力量等,公共产权很难市场化。至于说里面的产品,武器能不能市场化,武器的生产是可以市场化的,这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在我们现在的保密制度规定等等,可能我们的国家产品还不能成为市场化的主体。但是原则上并不是说它就不能市场化。举个例子,我们部队用的手机照样是可以市场化生产的。所以,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到什么程度和是否能够市场化,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从政策上说,十五届四中全会说了在哪些范围内要国有企业控制,讲了四个行业。第一,关系国家安全。第二,自然垄断。第三,公益性。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企业。这是99年规定的。我们现在实践表明,第一条大概我们现在还需要坚持,好像没有不同的意见。第二条,自然

垄断行业,是不是要由国家来垄断经营呢?这一点好像已经打破了。第三条,公益性行业,比如自来水,自来水既是自然垄断,又是公益性行业,这个行业可以采取结合的办法,所谓授权经营制的办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又是市场化的。既有社会的监管,又市场化。至于第四点,好像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