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长城战略 > 正文
 

台湾IC产业:后进地区的国际分工合作发展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16:00 新浪财经

  作为世界第三大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台湾集成电路是紧紧跟随美国和日本之后。台湾的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的发展是在集成电路产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台湾配套材料的发展,首先要了解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脉络及发展特点。

  一、台湾IC产业的发展带动材料产业发展

  台湾的IC业自1966年开始发展,由后段的封装制造切入,经过20多年的历练,产生了台积电、联电等知名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6寸硅片厂纷纷兴起,配套材料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台湾IC产业成功,是由一连串的创新的成果构成的。台湾IC产业从十分弱小,到现在稳居世界集成电路第三大制造中心,其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台湾IC产业发展从后段封装开始经过了几个阶段,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和市场地位。概括来说,台湾IC产业的发展,在开始的15年里是靠封装、测试作为发展主轴,之后的15年陆续逐步向前工序发展,建立起大规模的硅片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众多6英寸厂陆续运转后,台湾IC工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93~1995年间全球IC市场在经济景气带动下,兴起了8英寸厂的投资热潮,1994年世界先进公司成为台湾8英寸厂的先锋后,又有22座8英寸硅片厂陆续投产,高额利润吸引了更多企业进军集成电路产业;同时在IC制造业的带动下,IC外围相关产业亦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90年代多家IC芯片制造厂陆续成立,不仅带动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的成长,相关材料产业如硅片、设备、化学品、光刻掩模等也趁势兴起。

  因为集成电路配套材料的发展依附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只有当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作为支撑的配套材料和外围设备才会有一定的经济规模,从而吸引国际厂商到境内进行投资,国内厂商积极投资于产品开发与生产。

  二、台湾VLSI配套材料产业“后段入手、市场拉动型”的成长方式

  台湾VLSI配套材料产业的成长方式是一种从后段入手,市场拉动型的成长方式。无论是材料还是设备,作为集成电路的配套和支持体系,其发展均具有这样的特点:从服务或配销开始,待市场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以后,开始发展生产;形成生产能力后,进入研发;有了研发,开始考虑企业规划,进而产生投资驱动;投资旺盛之后,带动产业自然成长。

  尽管国际跨国公司几乎占据了电子化学品的全部高端市场,但是不少区域性大型企业通过代理国际公司产品或发挥自身特长自主研发部分产品的策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我国台湾省永光化工公司等。

  三、台湾的配套材料产业组织特点

  台湾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专业分工体系。配套材料供给企业以各自专业为特点,在专业分工体系中对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企业起着非常大的支持作用。截至2000年底为止,有8家硅片生长商、4家光刻掩膜公司、20家化学品公司,13家导线架生产厂商。如此庞大外围支持体系,是除美、日之外,其它国所没有的。

  集中资源于单一产业领域形成,在术业专攻模式进行下,获得了相当好的成效。虽然多数业者规模仍小,但集中资源于各家之专长领域内,加上中小企业之创业精神,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实力及市场成长空间。

  四、台湾的配套材料产业研发策略

  由于半导体特化品需配合半导体制程而不断研发新产品,因此为取得生产技术,初期企业大多采取与国际知名专业公司技术合作生产的方式,如硅片、酸、碱、溶剂、高纯度气体、显影剂等,后续再与合作厂商共同研发提升产品性能与规格。

  近三年来,台湾经济部委托台湾工研院化工所进行新一代半导体制程用化学品研发,如:Deep UV光刻胶(248nm & 193nm光刻胶)、化学机械研磨(CMP)材料、低介电(Low-K)材料等,采取国际合作、技术引进再研发及同步进行业界合作,以争取研发及产品推出的时效。

  由台湾工研院化学工业研究所积极发起,结合台积电、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长兴化工、永光化学、同步辐射中心为创始会员共同筹组的“六五纳米研发联盟”(65nm Research Alliance),日前于新竹正式成立。

  五、台湾的VLSI配套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

  1、成立科技园吸引人才

  信息产业是当前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台湾通过创建以新竹为代表的科技工业园区、成功吸引大批事业有成的硅谷地区华裔企业家和科学家回乡创业,并形成了跨越硅谷、新竹的科学家、企业家团体。这成为连接两地,促进硅谷和台湾之间信息、资金的交流,促进技术的扩散的纽带,并对台湾半导体工业迅速崛起,赶上国际先进科技水平作出了不低估的贡献。

  2、大力支持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是技术、资金密集产业,技术进步节奏极快(产品生命周期平均只有9个月),投资巨大,竞争激烈。如此大的投资风险和台湾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如果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企业是很难进入的。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个人电脑热销,但岛内半导体生产长期难于起步,仅是发展出了若干家设计公司。所以20世纪90年代前,台湾半导体器件基本依赖进口。台湾有关管理部门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角色,包括投资计划导向,产业导向,机构导向。“工研院”是台湾资讯产业技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大学、科研院、科学园区等科技服务机构齐全。

  台湾管理层虽然不像日、韩政府大量投资或通过全面贷款支持集成电路产业,但在引进技术、消化研发方面也有大量投资。官方直接出资建立试验工厂、设计研究机构,大量培养人才,甚至参加创立半导体企业等,从多方面弥补了台湾企业规模小,难以从事风险投资的缺点。

  台湾以新竹工业园为主要产业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以吸引留美技术专家回乡创业。新竹工业园从创立到真正发挥作用,前后大约经历了10年的时间。台湾当局以灵活和开明的政策,通过与硅谷的华人技术团体取得密切联系的方式,并将“纯技术”团体的功能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跨洋技术转移”的载体,促进岛内的技术发展。科技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小环境——鼓励回乡企业家按照“美国方式”经营管理企业,并逐步形成适应高技术发展特点的“新式企业群落”,(或者说是硅谷的延伸)。这种思路对有志于通过设立“工业园区”发展高科技企业的地区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稿件来源:

长城咨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