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踩在从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4:48 新浪财经 | |||||||||
谢明 那天,天很蓝,在冬天里有些暖心。那天,天气暖洋洋的,没有一丝风,午后的太阳照在身上也是暖和的。那天,我和老公两个人踏入了他曾经的母校――育才学校,那个曾经度过他小学、初中共一年半时光的地方。那天,院落里格外安静,那天,走得我们两个人心里格外温暖,一丝丝怀旧,一丝丝兴奋。
学校离婆婆家很近,站在婆婆家的阳台上,凭窗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人字形”屋顶以及隐约的琉璃瓦,八年前,老公对我说那就是他的母校,还扬言要带我进去转转。这句话至今已经过了八个春夏秋冬。八年,我们没有踏入那个院落一步,虽然近在咫尺。 北京育才学校,创办于1937年,于1949年以后迁入先农坛内。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一年一度祭祀先农诸神,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院子内古建筑群金碧辉煌,苍松翠柏高大挺拔,环境十分幽雅,浓郁的古典气氛扑面而来。镌刻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先农坛”石碑的门口,除了挂着“北京育才学校”的牌子外,“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的横匾很显眼。从门口进去笔直的一条道路,路右侧是重新修葺的古建筑群,而道路的尽头则是育才学校的校区。 这条道路已是将原先的育才分割开来了,而位于右手边的“古代建筑博物馆”自是要交费才能通过。我想老公此刻的心情一定很难过,这个他曾经蹦蹦跳跳的院子,这个他再熟悉不过的院子,不交费几乎不能同行。收费处门口的老哥很和气,也特爱聊天,在我一个人独自看对面墙上的介绍文字时,老公已经和他亲热地攀谈起来,从他们逐渐熟络的话语中,从他们熟悉地描绘院子里的曾经文物曾经片段中,我听出了他们同是育才的校友。从他们热切的话语声中,我听出了老公急切想冲进去的愿望,于是,我俩一起急匆匆地走了进去。 一走进院子,老公就迫不及待地给我讲起这里的左右建筑和点滴影像。紧邻入口的西侧即为太岁殿,因其是古代建筑展览的主要地方,我们没有进入。但是在午后的阳光下,紫金色的琉璃瓦顶闪烁出皇家建筑的光彩,竟也动人心魄。从太岁殿直直地向北,几乎都能望见对面的育才学校的操场,在绿色的栅栏前,老公终于把我带到了他一直就不断地说到的“观耕台”。观耕台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的地方,最早建于明朝嘉靖十年。我端起相机自顾地和光线赛跑,一张张快门按下后是对古建筑之绝美的赞叹,只是此时的老公独自一个人爬上了观耕台,在这个四方的台子上从东到西从南至北的徘徊。此时阳光格外妩媚,留下长长的影子伴着老公的身影和他一起畅游昔日的学校。 回到家后,老公还翻出小时候在学校的照片,那已经略略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中明明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只是小人的背后却是几百年没有变过的观耕台。想想那时曾经下课放学时在这里嬉戏打闹,而今几十年光影倒退不能从前。 先农神坛,位于西南方向,四面出台阶,都是八级白色石阶。这里在明清时代,每年仲春的时候,是皇帝亲临在此祭拜先农,随后耕田的地方。但是这里,却是老公学校的领操台,而他们脚下站的操场就是那片几百年的护坛地!想想时光恍惚间,现在的育才学子们已经全然没有了老公儿时的乐趣,那会儿的他们随便在几百年前的遗址上追赶打闹,就连那雄伟的太岁殿,在地震那年也充当过地震棚的作用,婆婆回忆说曾经在那里住过一晚,殿堂高大凉快却也阴森可怕,晚上吓得不敢睡觉,看来皇帝的囫囵觉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感悟。 我在这个古树参天的院子里徜徉,不断地捕捉光影和建筑之间的追逐。老公却更多的跟我述说这里的故事,更多的是他们上学时候的调皮经历,我读懂了他的心思,当他置身于这个见证了他的成长、他的青春岁月的地方,他看到的每个建筑物和我眼中看到的绝然不同,我看到的是建筑本身,更多的是欣喜;而他看到的是儿时的身影,更多的是感伤和失落。在如此寂静、如此空旷的世界里,我们放慢了脚步,过去的一切似乎在眼前浮现。这些几百年的建筑一定是目睹了这里的荣辱兴衰热闹冷清,如今皇家豪华不再,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消逝了。 院子里安静得几乎没有动静,少有的几个游人慢慢地溜达着,倒是一对老人手挽手地从道路旁穿过,似乎和这里更加和谐更加应景。院落里古老的松柏,依然挺立。或许,只有这些古树还记得当年的孩子们是怎样在这里读书、在这里练操、在这里开会、在这里演唱……. 老公和我讲,小时候对这个集历史、文化、古建筑艺术于一身的风水宝地的感觉一点都不浪漫。细想下来,最深的印象之一是太大了,另一个就是荒凉。现在这些蓬荜生辉的建筑在那时都是破旧的象征。原本就是生活在丰富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只是那时的他岂能象现在这样思考和忧虑。而这些,也只有今日重游母校,才真正能够看到从前的脚印,看到从前的影子,或许这也是心里的那份寻根情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