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绝对挑战特别节目巅峰营销 > 正文
 

深圳特区报:汽车中高级营销人才重金难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16:55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据预测,国内各类汽车营销人才缺口达60万左右

  据人事部网站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总排名第四,位列非理工类专业需求的首位。而在其他各类职位需求排行榜中,营销类人才的需求总是名列前茅。在珠三角地区,营销人才的需求总量已经超过了150万名,占总需求的近20%,几乎已经与广东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相当。

  市场的需求也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将有更深的认识,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而这其中,汽车、房产类的营销对人才的需求最令人关注,尤其是汽车营销将成为21世纪的最热门职业之一。

  汽车产业人才匮乏

  汽车营销热门的重要原因,除了营销专业本身的热门外,还来源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迅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统计数据,2005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正在向汽车制造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的目标快速迈进,新的管理理念、营销方式、技术应用、服务手段不断出现并成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都对汽车产业的人才结构及专业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毕竟才发展十几年,却已经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道路,而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2005年,汽车行业在研发、营销、高级技能等人才都有很大缺口。在上海,未来10年内需要6万汽车人才,15年内达到10万人,但目前这个数字还不到2万。在广东,根据规划广州要打造中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广东省汽车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广东省汽车产能计划到达160多万辆,对模具、汽车维修、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猛增。

  建立高素质团队

  随着汽车市场步入买方市场,用户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也进入多样化的时代,购买行为也逐渐理性。消费者的成熟,使汽车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由纯粹的汽车销售人员转向既懂汽车、又懂营销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复合型高级营销人才。深陷价格战的众厂商,不得不将注意力从生产领域转向营销领域。据预测,仅汽车销售人才我国的缺口就达60万左右,尤其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目前,国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

  针对市场需求,目前,已经有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汽车营销专业,不少市场营销专业也确立了汽车营销方向,力争更有针对性的塑造专业化人才。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要求汽车企业从应届毕业生入手建立一支专业化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队伍。

  精心选拔中高级营销人才

  相对于基础性营销人才,中高级的汽车营销人才更是重金难觅。从业务精英、销售经理到销售总监甚至到营销总监,都是激烈争夺的对象。

  为了招募急需的人才,汽车企业更用尽各种招数,甚至打破了“门第”局限。一边使用猎头,花高薪挖别人的墙脚。一边从海外招募“外援”,空降人才进入。而日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更是大张旗鼓,通过CCTV—2《绝对挑战——巅峰营销》系列节目,以百万年薪公开面向全社会招聘营销总监,愈发搅动了“发烧”,甚至“发烫”的汽车人才市场。

  东风日产副总裁任勇先生在谈到这方面时也表示:“我们采用此种方法来挑选高级人才,体现了企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思路。我们接受广泛报名,经过严格考察,希望找到能真正打大仗、打硬仗的人才。如果有‘秀’的成分,那也是希望以此传达我们广纳贤才的魄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们企业。”

  据任勇先生介绍,目前汽车业尤其紧缺的是“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营销人才,这也是各个公司“挖人”的对象。由于汽车行业的专业性要求高,营销人员首先要懂车,熟悉汽车的构造、零部件、各项性能等,其次要根据市场和产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所以这类人才的匮乏是相当严重的。

  “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现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这个层面上了。”某资深市场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表示,在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盈利能力渐低的情况下,关注营销环节已经成为众多车商的共同选择。汽车营销人才极度缺乏和企业用人理念的开拓,使得东风日产在汽车领域做了“吃螃蟹的第一人”:面向全社会以“海选”的方式选拔高级人才。而此种高级人才的选拔,也带来整个汽车营销人才的激烈争夺战更加激烈。(际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