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洪:中国的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是心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8:30 新浪财经 | |||||||||
《IT经理世界》杂志社盛情邀请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2006年4月访华,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北京共同主办“解读大师论坛”。4月25日,亨利·明茨伯格先生在北京论坛上将与中国商业领袖一起共同探讨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企业的战略与管理。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下面是头脑风暴论坛中嘉宾的精彩 陈小洪: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没有什么框框。我想讲一点感想,一个就是明茨伯格教授的这几个观点,比如说三角模型,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新意,他强调了手艺,强调了这个东西,过去比较少听到。我自己后来又在想,这三个是互相连在一起的,比如说艺术家,艺术家他有手艺,要不然笔他不会画,要不然钢琴他不会弹,这是手艺,他也有科学的一面,比如说他懂得识谱,他又能够胡思乱想,他还是艺术家,三个可能还有联系,因为他那个书,我其实刚拿到手,原来有过一个肖知兴教授给过我一点资料,模模糊糊看了一下,觉得这个有特点,感觉他强调这里面,如果改变心态,经过训练,会有好处,会帮助管理者成长,这是当时的一个感觉的东西。 第二、我觉得他的理论,企业家比较认同,为什么呢?因为当时IMPM项目,也想在中国找些人尝试一下,当时肖知兴教授让我找几个人,我找了几个国外的大公司,他们都不感兴趣,他说我们参加了中欧的MBA,清华的MBA,要那个干嘛,后来我就不理解,后来琢磨了一下,看来大家不理解这个理论,我给人家一段话,就说手艺、艺术、科学改变心态,结果有一个企业家一看,对,这个说到点上去了,所以他们就派了两三个人,参加他们这个小组,他因为要求很高,要求是高层的,会英语的等等,确实挺难,但是这个企业下了一点决心,所以我从这个感觉看,他的理论里面有点东西。 第三、就是他这本书我翻了一下,我有个最大的感觉,我得到的收获可能不是他说的东西,就是怎么用人的问题,怎么识别人的问题。如果我在培养一个营销的业务人员学MBA是可以的,他懂得一些什么“斯我特”,营销策略,4个P,但是培养真正的成长为真正的高级管理者,他也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和符号,但是不够的,所以我懂得了怎么用这个MBA的人很重要。知道MBA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我们目标不同,我的评价就不同,我评价是跟着目标来的,相适应我就说好,不相适应就说不好,所以提醒我们这个。我看这本书,我觉得有收获,不是太反感,这是我的一个感觉。所以我倒是希望,他这个东西让大家知道,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他这个书。而且他这个我个人认为,对搞MBA的人有好处,我们搞MBA都很想培养管理者的,当中会受到启发,我个人觉得是这样。实际上中国的企业领导人,高层来说,我个人认为这三方面都需要,科学、艺术、手艺都需要,但是确实最需要的是心态,是这个调整,否则他就可能听不进不同意见,因为我碰到过这样的事,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做一个决策,别人给他提了意见,他因为不了解这个方面,他很快就下了结论。几年后证明他是错的,后来我琢磨这个事问题出在哪里,我第一个觉得,他眼光不开阔,逻辑和定量方面不够,有个结构变化他没看到,定量方面没展开,最后我想了一下,有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心态问题,他很快就下了结论,他根据他的,他说就是这样,不要讨论,大家也就这样了,最后他就出问题了。如果他能够沉下来,当人家很严肃跟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愿意再思考,再研究,也可能他就会接受,所以这里面有心态问题,从这个角度,明茨伯格教授模型,这个理论我觉得也是有价值的。 另外我还可以跟大家讲个故事,头脑风暴,容我多讲一讲。我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也是培养企业家,我们叫培养企业家,能不能培养企业家我也搞不清楚,坦率的说,我当时为什么愿意跟他合作呢?第一、他有个牌子,有这个因素。第二、我跟他讲,我说跟你们合作,你又不是哈佛商学院,他不是商学院,他是工学院的管理系,硅谷的特点,就是我们工学院能创建,让MBA给我们打工,就这么回事,你让他们干什么他干什么,我们创业他打工,你这个想法不对,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鲜,这个故事很有新意,我推销我这个项目的时候,别人说你不是哈佛商学院,我说是斯坦福创业,哈佛打工,这个老师有个特点,他到现在没有当正教授,他学生成了正教授,他没当,他喜欢搞这些名堂,他自己创业公司,他有一些特点,他当时跟我批判波特理论,五个力是有问题的,是静态的,线性的,不是那么回事,我说那无非是没有考虑企业家,那时候有个资源理论,他说光讲企业家资源理论也是不行的,要企业和企业才行,他把我打动了,我就讲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