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滚动新闻 > 正文
 

传统市场的现代活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9:38 解放日报

  传统市场不是不能“变身”,而是需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推动其“变身”,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

  昨天,以出售衣料和定制服装闻名的黄浦区董家渡轻纺面料市场传出将被拆除的消息。不过,让周边居民欣慰的是,离董家渡市场不远处,将有一个业态类似的市场面世,而且经营环境更好。有市民感叹:“这年头,传统市场能留在中心城区,不容易!”

  的确,近年来想要在市中心修双鞋、配把钥匙、买套旧家具,都越来越难。不知不觉中,以传统服务为主的商品市场已逐渐淡出中心城区;剩下的几个略成规模、略有名气的传统市场,如襄阳路市场、铜川路水产市场、威海路汽配一条街等等,也面临着“拆迁换”的未来。

  如今的商品交易除了大卖场、大商场,还有网络、邮寄、电视电话等等途径。在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新技术手段愈加成熟的今天,传统市场如何活出新意?

  中心城区能否笑纳

  截至去年底,本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053个,以传统零售为主的超过80%。全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仅占十分之一。可以说,大多数传统市场还停留在小打小闹、粗放型经营的层面上。为此,本月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将对这些传统市场提出挑战,不符合条件的将被淘汰出局。

  《条例》中,类似“商品交易市场内部布局和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达到环境保护、市容环卫的要求和消防等公共安全的要求”等款项都对传统市场的开设确立了相应门槛。从现有传统市场的硬件条件看,能够满足所有要求的市场并不多。加上各个中心城区正结合其区域规划调整业态布局,不少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传统市场都将被迁出中心城区。

  无论是硬件条件所限还是经营模式约束,传统市场想要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立足,将越来越难!但,中心城区真的就不需要传统市场了么?

  来自民间的声音不乏反对者:“不希望除了居住楼就是商务楼,传统市场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别有一番风味”、“没有了传统市场,难不成买个针头线脑也要去大卖场?”诸如此类,透露出一个信息:现代城市的繁荣和舒适,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市民能否享受便捷的服务。传统市场恰恰能满足那些看似琐碎、实则必要的生活需要。

  此外,与现代服务业相比,传统市场经营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兼容性强、延伸服务领域广等特点,可以容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这点上说,传统市场具有巨大的就业空间。

  标准化菜场的启发

  其实,不是所有的传统市场都将被中心城区排斥,也不是所有的传统市场都可被现代交易模式所替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全市的数百个“小菜场”。目前,通过“标准化菜场”这一实事工程,不仅没有把“小菜场”赶出中心城区,而且使“小菜场”告别了“脏、乱、差”的过去,成为整洁有序的“大菜场”,受到九成市民的肯定。

  标准化菜场的诞生,为传统市场的现代生存提供了借鉴。比如说,“标准化”通过“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出入口不少于2个、主要出入口门的宽度不小于4米”等多个数字指标,彻底改观“小菜场”硬件环境。同时,“标准化”突出了品牌经营的特色,改变以往只要付摊位费就能入场经营的方式,引导、鼓励品牌农产品进菜场,逐步替代那些“无牌”商品。目前,共有300家品牌食品企业在标准化菜场设立1000多个销售专柜;在标准化菜场的肉类、豆制品、熟食和大众早点4大类商品中,品牌商品签约率达90%左右。与之对应的,是菜场附近的无证摊点自然消亡。

  可见,传统市场不是不能“变身”,而是需要有科学的引导方法推动其“变身”,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环境。而科学的引导方法,除了要为传统市场的硬件条件设置门槛、用硬性规定提高其经营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倡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服务内容。一位襄阳路市场的知情人士指出,之所以襄阳路市场内售假泛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从摊位出租这一经营源头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加限制的多重转租弱化了有关方面对产品的审核,也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市场主办方如果简单地把市场管理理解为“收租金+物业管理+治安保障”,就算改善了市场的经营环境,依旧不能改变传统市场内产品鱼龙混杂的现状,不可能从本质上提升传统市场的能级。

  因此,业内人士提出,对于传统市场的主办方来说,不仅仅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产品、服务加以引导。除了引入知名品牌,还可以鼓励培养一批自有品牌。而在日常管理中,也非常有必要引入淘汰制,一旦发现个体摊位的经营项目与市场定位不符合,就应毫不留情地对其进行“退场”处理,保证市场业态的健康发展。

  现代技术添砖加瓦

  当网络、邮寄、电视电话等新交易方式进行得轰轰烈烈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传统市场却不多。据统计,在本市所有的商品交易市场中,只有8%左右的成交额采用网上交易,剩下的全部采用现场交易的传统模式。

  为何不将实体市场与网络等新媒体联系起来?为何不将市场名称注册成商标大力推广?最近,网上出现的假“襄阳路市场”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2000年开业至今,襄阳路市场没有开设过官方网站,从而有不法分子打着“襄阳路”名号在网上公然贩假。尽管没有任何规定说一个传统市场必须开设网站或注册商标,但对于已有的品牌资源,如果传统市场本身不利用,就有可能被他人利用、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事实上,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传统市场未必永远戴着“传统”的帽子。比如在零售业中,传统的摊位销售是一对一服务,但大型超市运用了现代物流配送和信息技术管理等方式,就能达到网络订购、批量销售的新目标,成为现代服务业。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武装”自己,未必不是传统市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和“变身”途径。

  而在品牌经营上,传统市场也不能置之不理。在传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乏“淮国旧”、“中央商场”、“七浦路”等响当当的旗号。如果将这些品牌注册成商标,不仅是打击冒用者的有力手段,而且为市场发展留下了后路:哪怕市场实体消亡了,只要需要,依旧可以利用商标的品牌效应,在其他领域进行突破。

  任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