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界建议两会重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1日 07:24  新闻晨报

  我国近年生育率下降可能引起劳动力短缺

  学界建议“两会”重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晨报驻京记者 郭翔鹤实习生 杨滟湫

  绵亘多年的“民工荒”在今年春节过后再现端倪,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对于上述现象,学界出现了“过完大年农民工才会返城”,“农民工开始 ‘就近就业’”等说法。

  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四川、重庆等一些农民工源头地也发生“民工荒”,这让部分学界权威提出“出生率下降是导致民工荒发生的重要原因”。多位专家指出,近年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实际数字可能低至1.3。

  学者认为生育率其实偏低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8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依然处于人口增速较快的时期。然而,一些学者对生育率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主要原因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公布的总和生育率数据不符。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梁中堂说:“按照科学的方法,生育率应该是普查出来的。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开数据),我国当年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22,但有关部门认为可能存在漏报的情况,于是又根据本部门小样本的抽样调查进行了修正。2000年以后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基本都是根据这个修正后的数据来的。这一情况只有在研究人口学和人口统计的的很小的范围内才知道。”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左学金判断的实际数字相对乐观:“很多学者对国家计生委抽样的方法是质疑的,我估计实际我们国家的生育率是1.4到1.6之间。”

  而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改革论坛网络专家易富贤认为,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这些数据在官方网站都可以查到——近年中国每年只出生1300多万人口,每年死亡900多万人口,实际每年只增加400多万人口。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

  黄金年龄人口持续下降

  易富贤认为,目前最缺的农民工主要是18岁-35岁的黄金年龄的人口,“这个年龄的人口从1997年就开始减少,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当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掩盖了黄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2002年经济复苏之后,民工荒问题开始显性化,前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又掩盖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他向晨报记者分析说,1997年之后虽然黄金劳动人口在减少,但是由于198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18岁-35岁人口只是缓慢减少,又加上经济危机,用工荒还不是很明显。但是2010年之后,黄金劳动力急剧减少,意味着今后民工荒将越来越严重。最缺的是年轻民工,而20岁劳动力也从2010年开始减少,前几年每年进入20岁的人口是2500万左右,但是10年后只有1300多万,十年减少差不多一半。20岁-30岁劳动力也从2011年开始减少。可以说全面劳动力短缺已经拉开了序幕。全球经济复苏之后,用工荒将更加明显。

  政策调整不会带来生育反弹

  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但有关部门知情人向晨报记者介绍,本世纪初以来,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面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近年来,部分地区已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有限度制定了放开“二胎”的政策。全国人大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连续两次提交了关于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提案。

  今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及所属研究机构。李克强在考察中肯定了计划生育工作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要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左学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国家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哪些内容进行微调,但调整政策不会带来人口的反弹。“生育率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通过行政力量开执行的人口生育政策,二是经济社会的变化推动生育率的变化,如房价上涨,生育成本上升等导致晚婚、丁克家庭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