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二代精英渴望为这个群体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 08:0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陶涛

  杭州接连发生的两起重大车祸,让“富二代”这个群体又一次成为了众矢之的,近期江苏省组织部门针对“富二代”的培训也遭受了各方质疑。“富二代”是不是不成器的一群人?

  “任何一个阶层、一个群体,都会有人积极向上,有人萎靡颓废,我身边就集合了一群积极向上的‘富二代’。”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下称“接力中国”)理事长陈豪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8年5月,“接力中国”在香港注册成功,挂靠在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联青年工作委员会之下。这是一个汇聚中国的青年精英分子,包括青年企业家、民企接班人,以及社会各界的杰出代表的组织,其中“富二代”占很大的比例。目前协会已经拥有100多名会员,其中包括了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静思园的总经理、29岁的陈天红,长城电器集团执行总裁、25岁的叶凡,2007年度上海十大经济人物中唯一的80后企业家、上海添香实业有限公司CEO许涛芳等。

  在陈豪看来,“接力中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目前的社会舆论对‘富二代’集中在了负面的报道,我们的成员都希望自己做点事,能够为这个群体正名。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积累的发展,我们的责任是在前辈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这种积累,更上一层楼。当然,我们也鼓励自主创业,鼓励这种创业精神。”陈豪认为,有两种力量将在中国未来经济版图中起到重要作用,一种是自主创业的年轻人,一种是运用家族企业的平台带领企业继续发展的年轻人。

  感受到家族企业传承的压力

  2007年回国的赵鑫,怀揣着父亲给的一笔资金来到了上海。

  作为独生子,父亲是希望赵鑫能够回去接班的,但赵鑫首先想到的是到上海锻炼一下自己。在上海人生地不熟的赵鑫加入了“接力中国”,从此,对城市和环境并不熟悉的他身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时刻面临着家族企业传承的压力。

  有调查显示,美国的家族企业到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多年,被称为打江山的“富一代”基本已经到退休年龄,“富二代”如何接班也成为富一代们最头疼的问题。

  赵鑫来到上海后就成立了上海名志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媒体方面的投资,而他的家族所从事的是房地产行业,他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这时候,父亲给了他具体的指导,“包括应该怎么注册,包括与人相处,他还介绍他的朋友圈,我也在公司的总体发展方向等方面向他请教”。

  赵鑫坦言,“富二代”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他们也想有所作为,不想被看做是寄生的一代。他说:“投资的钱父辈给的,投资的压力很大,因为资金要用好,我的经验也不够,所以任何事情都很小心,我和父亲之间也是运用商业运作的形式在使用他的资金,我使用的每一分钱都要交利息的,和银行贷款一样。”

  面对家族企业传承的压力,很多“富二代”都有直接的感受,上海鸿酒店总经理洪碧波告诉记者说:“我是家里的长女,背负着家族的希望,所以我从澳大利亚毕业后就回来帮助父亲打理生意了。”

  “富二代”创业瞄准新兴产业

  洪碧波的上海鸿酒店,是完全由她一手操办做起来的项目。

  洪碧波喜欢去世界各地旅游,看到国外很多的精品酒店非常受欢迎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融入自己的创意在中国也开一家精品酒店。“中国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希望可以看到新鲜的东西,我们的经济条件也已经允许我们去拥有更多东西。”洪碧波认为精品酒店一定会成为中国酒店业中的亮点。

  对于没有经历过创业的洪碧波来说,要独立打造一家精品酒店并非易事,酒店的设计师又在项目刚启动时走掉了,她决定自己设计、自己监工。这位从国外回来的“大小姐”在酒店的管理、采购、招聘、宣传、销售等方面无不亲历亲为。

  “现在,鸿酒店平时的入住率能达到70%-80%,我已经开始考虑选址建第二座酒店。”洪碧波说,父亲当初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认为她的想法太超前了,面对新兴的产业,她认为一定要抓住机会。

  像洪碧波一样善于把握这种机会的“富二代”不在少数。

  许涛芳就是在留学期间发现了新加坡的孕妇不少都购买专门的防辐射孕妇装,于是在学成回国后,向从事传统服装业的父亲建议进军防辐射服装领域。虽然父亲并不觉得是个好机会,但许涛芳坚持要尝试,最后父亲勉强同意,成立了上海添香实业有限公司。几年后的事实证明,添香公司的产品几乎垄断了防辐射服市场。

  用能力化解质疑

  像许涛芳一样,虽然加入“接力中国”的每一个民营第二代企业家都非常努力,但他们获得父辈认可几乎都经历了一个由质疑到信任的过程。

  “‘富二代’最缺乏的就是经验,但经验是需要实践去积累的,‘富二代’接班后与父辈老臣子或老合作伙伴的关系怎么处理?我们的成员就非常聪明,他们往往会主动负责新领域的开拓,这样容易获得展示的机会,也避免了矛盾冲突在原点发生,在新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再逐步与老一辈展开合作,并取得信任。”陈豪说。

  温州新丰集团的缪新颖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2003年从加拿大留学回来,按父亲的培养计划,缪新颖先被安排实习半年,然后到家族的一家公司负责人事。他首先制定了严格的公司制度,却因为老员工的抵制而无法实施。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在上海筹建了自己的公司,开发与家族产业相关的纸类产品。

  洪碧波很有同感。“富二代”化解质疑的方式就只有做出成绩给大家看,当初劝说父亲让职业经理人加入企业,洪碧波也费尽了心思。

  洪碧波说:“中国的企业老板还是不太能够接受职业经理人,父辈希望由我们来接管,但事实说明一切,职业经理人进来后赚钱多了,盈利多了,老一辈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样我就有了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赵鑫觉得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关注更多的是他们的负面新闻,其实还有很多积极上进的“富二代”,“我们也是在创业。虽然草根创业往往背水一战,我们创业或许还有退路,但这就像赛跑一样,光靠提前跑是不行的,会不会玩命地跑下去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