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打卡机引发的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8日 20:59 新浪财经

  傅强

  前不久,目睹了一场争论,焦点是公司应该不应该上打卡机?

  争执的双方颇具代表性,一位是兢兢业业的中小企业的行政经理,另一位是曾经在HP担任过高级经理的副总裁。哦!对了,还需要说明的是,他两位目前同时在一家标准的“知识员工”扎堆儿的公司服务。

  争执的前提也不复杂,就是老有人迟到,怎么办?

  行政经理秉承标准的“管理科学”--复杂问题简单化,能用机器管理的就不用人。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省得三令五申,没有成效。

  副总裁颇受“惠普之道”的影响--主张“知识员工”的管理要人性化,“知识员工”的工作性质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于是工作时间也应该具有弹性,这也能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

  据我所知,后来这场争论被扩大了。有的“知识员工”就气愤的说:“打卡机本身就是对知识工作者的侮辱!”而当一位科技公司的总裁被我问及对这个争论的看法时,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上打卡机,因为遵守时间是对员工最起码的职业教育!”

  再后来,这个话题又在我的朋友圈子里被不断提起,其激烈程度远远超过我的预想,而且远远超出了“打卡机”本身的范畴。使人有些禁不住想到了“馒头”!

  谁都知道,所谓“科学管理”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和时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管理就起源于泰勒对所管辖工人的观察结果,他注意到,工人们常常“磨洋工”(soldiering)。他们不是尽可能快地努力工作,而是经常蓄意拖延工作进展。于是工人们被重新组织起来,于是就有了生产线,于是就有了拿秒表的管理者,于是所谓“科学管理”又被称为“秒表科学”。20世纪,它让制造业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

  弗里德理科-泰勒,这位被称为“使用秒表的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在他的被世人视为“管理经典”的《科学管理》中就发出了这样的无限感慨:“除非工人们从思想上对自己和对雇主的责任问题发生了完全的革命,除非雇主们对自己本身和工人们的责任的认识发生了完全的思想革命,否则,科学管理不能存在、科学管理也不可能存在!”

  泰勒的话真的应验了,世界真的变了,知识经济到来了,随之而来的是“知识工作者”的出现。他们鄙视“摩登时代”,痛恨“包身工”;他们崇尚的是自由、尊重和创造。与此同时,企业的责任也由过去单纯的赢利,转变为“股东、社区和环境”。

  彼得-德鲁克,另一位大师级的管理学者,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写道:“21世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效率。”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战略、模式、流程乃是组织形态和架构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生产线和秒表渐渐地在丧失管理的效能。一句话,21世纪的管理需要新的范式!

  有关打卡机的争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在我看来,这场有关打卡机争论的背后,还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因为管理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那位号称要用打卡机来对员工进行最起码的职业教育的老总就感慨道:“现在的知识员工是有知识,但知识代替不了素质教育与职业培养,而这正是我们目前的企业在组织管理上最缺乏的。”是啊!在上班之前,我们的知识员工又有谁经历过较为完整、严格的职业化教育呢?而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完成。马上又要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就要开始找工作了,我为他们担心。

  同样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我很欣赏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人性化管理,但要知道,他们没有打卡机,是因为他们有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制度规范、绩效体系和深厚的企业文化,在支撑着他们高效的劳动生产率,而这些都是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所不具备的呀!所以,时间管理的背后更需要管理的系统化。

  由此看来,上不上打卡机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我们的管理者要用打卡机解决什么问题。严肃纪律?确保工作时间?罚款凭证?还是由此开展职业教育?建立公平透明的企业文化?把其视为改善时间管理的基础工具?

  说了一大圈,还是让我们回到刚开始引发争论的那个公司去吧。据我所知,他们的打卡机在上个月被装了上去。不过,没有简单地作为严肃纪律、罚款的凭证,而是作为一种统计工具。月末,主管们在分析员工的表现,在商量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改进办法。同时,一个“夏季冷饮基金”被成立起来,据说,是那些迟到者贡献的,老板承诺,以此为基数,迟到者少一个公司补一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