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秘书门启示:劳动力全球化是双刃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06:33 第一财经日报

  顾蔚

  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国际秘书节”,这个50年前在美国发起的节日,在当地知名度不高,但在中国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节”。究其原因,在中国对教育程度要求较高的外企白领劳动力市场,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卖方市场”,连行政助理都成为“稀缺资源”。

  最近,一家外企的中国区总经理和秘书的信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外企员工中广为传阅。很多人读了以后的感叹是,这位秘书太“牛”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家美资存储器生产商的中国区总裁回办公室取东西,发现自己没带钥匙,而秘书已经下班,自己被关在门外。他给秘书发的谴责信中,要求她今后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都要跟服务的每一名经理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

  秘书的回信语气则相当强硬,她申明了六点意见,大意为:锁门是为了安全;总裁忘带钥匙是自己不对;8小时以外是私人时间,总裁无权干涉;虽是上下级关系,但总裁说话也必须注意语气等。最绝的是,秘书似乎有意要把矛盾扩大化,这封信被抄送给了该公司中国区的所有员工。

  对这一被中国媒体冠名为“秘书门”的事件,不同背景的人见仁见智。中国外企雇员大多持赞赏态度,认为这位秘书为大家出了一口气。而在中国香港和美国有工作经历的人则认为,总裁的要求并非完全不合理,秘书加班是分内事。中国每年吸收约6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每年新增大量的外企工作岗位。一些有一技之长,又能讲流利英语的金融和律师人才,每周都会接到猎头公司挖人的电话。外企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每年平均加薪幅度4%左右,而在中国内地加幅起码翻一倍才有可能留住员工。

  在香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员工炒老板鱿鱼的情形也相当普遍,但之后香港劳动力市场转成买方市场,打工仔谨小慎微,秘书们在公司里常常一做十多年,很难想象他们会做出那位内地同行的豪举。从香港转去内地工作的专业人士,最怀念的往往是他们的秘书。

  美国人虽然讲究个人时间,但一般也不会把与上司的矛盾公开化。毕竟找工作时,新的雇主要从旧东家那里寻求反馈,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后路断了。当然相对而言,美国老板对下属也更为尊重,这从下属可以对老板直呼其名就可以看出来。

  “秘书门”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很大反响,是因为它触动了不少中国人一条敏感神经。千年农业社会沉淀下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先富起来的政策对此观念虽有所震撼,但随着贫富差距拉大,老百姓不满意为了效率,暂时牺牲公平。

  在外企,普通员工的报酬虽然已经是国有企业工人的好几倍,但他们也看到从海外来的“洋老板”的待遇和地位,远远高于本土员工。这就让部分人形成了心理失落感。也有人把专业精神和人的尊严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将一些专业性的要求认作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中国目前的外企白领员工的劳动力价格,表面上看和其在发达国家的同行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如果考虑到工作专业化和主动程度等综合因素,其实中国劳动力已经不是很便宜了。中国现在的户籍制度虽然给大城市的员工加上了一层保护伞,但随着这一制度的淡化,未来不仅外地人到城市打工,甚至外国的劳工也可能到中国打工,和大城市的居民争抢饭碗。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外企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美国专栏作家弗雷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预测,劳动力全球化将是世界大趋势。目前,西方大公司把工作外包到中国,中国成为目前这一趋势的直接受益者,但未来一些比中国落后的国家迎头赶上,会将中国的工资水平也拉平。如果世界是平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不会永远是卖方市场。

  “五一”劳动节刚过,中国劳动者还需居安思危。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增值,培养良好的专业精神,才能在日益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中继续有所作为,并争取到相对合理的待遇。(作者信箱:wei.gu@reuters.com)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