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居正的升迁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5:49 《管理学家》

  文/林文而

  《明史》赞张居正:“通识时变,用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之才。”明代思想家李贽亦嘉之为“宰相之杰”。然皆是后话。张居正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次年,其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皆被诏夺。八月,文忠之谥号也被夺。言官“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张居正“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家”。祖父张镇,不事生产也不读书,是豪宕任侠之士。父亲张文明,二十岁补府学生,七次乡试未中。“幼警敏,为文下笔立就,不复改窜,口占为诗,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绳墨,循矩矱,以是见拙于有司。”

  张文明因此对张居正寄望颇厚。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的张居正两岁识字、五岁入学、十岁通六经大义。十五年,张居正十二岁应考,得郡守李士翱喜欢。居正一名也系李士翱由“白圭”改之。李士翱荐举张居正于湖广学政田琐,张居正补为府学生。次年,他赴武昌乡试,获湖广按察佥事陈束欣赏,但巡抚顾璘担忧其或为方仲永第二,因此未予录取。但呼张为“小友”,成忘年之交。并宴请张居正,并对其子说:“(张秀才)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之子。”1540年,张居正终于得中,年方十六。嘉靖二十三年,弱冠之年的张居正进京会试,但因“驰骋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而名落孙山。后“昼作夜思、殚精毕力”,终于在二十三岁时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明自1458年,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简言之,张居正此前虽略有波澜,进阶却也算得是顺风顺水。

  明世宗修玄求长生不死。许多大臣刻意撰写斋醮用青词。当时,夏言和严嵩先后得宠,但夏言心高气傲,而严嵩精于权术。嘉靖二十七年,严嵩罗织罪名处死夏言,自此独揽柄国之权。张居正有“愿将云锦丝,为君补华裳”的宏伟大志,不甘心做词臣生涯。因此,在翰林,他不仅做应酬之诗文,而致力于历朝典章制度研究。三年后,张居正补编修之职,继续研究朝章国故,广结师友。其间,又以徐阶为要。徐阶后来拉严嵩下马,贵至文渊阁首辅。徐阶以为张居正沈毅稳重,又广涉诸子百家,且深入钻研,根极理道,必定是国之栋梁。

  1549年,张居正著《论时政疏》,针砭时弊,但未遭祸。但是同科进士杨继盛的悲剧却极大刺激张居正及倾朝官宦。1550年,俺答入侵,大将军仇鸾主张开马市以避战争;杨继盛痛陈十不可与五谬,被謫贬。后来仇鸾式微,严嵩为正声名,欲拉拢杨继盛,年内四迁。但是杨继盛不仅不感恩戴德,反而上疏列数严嵩十大罪状,最终冤死。忠言直谏竟然得如此下场,张居正或有心灰意冷,也或有难以自钳正气之冲动而为求自保以远离是非之地,遂归田,伴竹养鹤。但是,心有宏志,身怀大才,出世之心不死,匡扶天下之志不灭。张文明曰:“今顾如此,吾复何望?”由是,张居正于1557年秋重返北京。而或许是天怜其才,时运渐转。

  纵观张居正这“前半生”,一是敏而好学;二是有鸿鹄之志。志高境界才高,境界高眼界才广。也因此,张居正才能深究历朝典章制度,国家兴亡之道,这也为后来揽政十年,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石。虽然未涉及官场的恶斗,没有生死之虞,但是也算是身浸其中,晓之潜显规则。从人格上观之,张居正不如其父“迂腐”——既想为仕途,又不肯折腰;而张居正“知错能改”,胸中虽有沟壑,但是能屈能伸,能为词臣,又不拘泥于此。张居正能广结善缘,自有其玲珑,与后来两位首辅(徐阶和高拱二位关系相当不好)均能相处融洽,不仅能自保,还能如鱼得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