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年员工的六大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6:36 《管理@人》

  - 本刊记者 钟孟光 谢飞

  如同青春期一样,中年职业期也是一个挫折、迷茫、感情孤立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寻找新方向及新开始的时期。今天,数以千万计的中年员工受困于职业中年危机,正在寻找工作责任、家庭、生活质量的平衡,希望能在工作中找到新的一种方式。

  当深圳某化工公司市场部经理林丽娜递上辞职函时,总经理莫文东目瞪口呆。

  “这太突然了!”时间已经过去4个月了,莫文东仍然没有接受这位得力干将弃他而去的现实。“她的薪酬够高了,在部门及公司内都颇受欢迎,工作业绩也不错。”

  为什么非要离开公司呢?至今莫文东仍然没能理解林丽娜离职的真实原因。

  而已经在深圳某外资企业担任市场总监的林丽娜却有着自己的另一番感受,“我在公司已经服务了整整7年,从一个市场主管到市场经理,7年来在同一个部门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2年前,我就感觉到自己累了,对工作找不到激情,由于公司规模有限,我也没有机会晋升到副总裁的职位。每天只是机械式地完成日常工作。”林丽娜说,“我觉得这对一个只有36岁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是很可怕的。再做下去,我迟早会颓废的。几年后,我如何在这个职场上立足生存?”

  职业瓶颈及其带来的职业不安全感,正引领着企业中年员工的危机风暴。

  职业焦虑

  一直以来,职场中人都是40岁人生归零,重新开始,然而,中年危机现在已经提前在35岁就发生!

  可以想象,金字塔结构的组织架构,注定了只有极为少数的中层管理人员才有机会晋升到高层。而多数从组织内领导职位竞争落败的中年员工,面临的就是工作安全感,这是35岁以上的中年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打开国内的人才网站,翻遍报纸的招聘信息,多数企业均将公司的招聘条件做出了一个明确的限制:年龄在35岁以下。这让步入35岁后却没有领导职位的中年员工瞅着心慌;已经累积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年上班族,也成为企业的烫手山芋。“与其花高薪雇1名中年员工,不如用低薪雇2名年轻员工”的观点在IT、金融等行业企业渐成共识……

  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服务已经6年的孙为继,正徘徊在职业的十字路口。“2000年,我在31岁时在互联网业高潮时期从传统制造行业跳槽到互联网,担任公司市场经理已近3年。当年是年富力强,能干能跑,思维也跟得上最新的发展。”孙为继显得异常的无奈,“现在,感觉到互联网就是年轻人干的,自己的思维已经跟不上公司及行业发展的节奏,晋升显然已经没有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转行。但向哪转呢?我现在还不知道,公司当然也不知道。”

  在中山某国有企业任职已达10年的财务经理吴燕,坦言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把握。“我又不是做产品运营的,肯定上不去了。”她说,“已经40挂零了,还能到哪去?安心待在这家公司,凭自己10多年的做帐经验,或许年轻人挤不掉我。”不过她也承认,这只是自己的一种侥幸心理。“国有企业哪天改制,自己不属于在编员工,新东家不与我续签合同,我也没办法。只能保守地工作,不出错就行,自己在业余之外做点小生意,当然不能让公司知道。”

  经济压力

  今天的中年员工都面临经济压力和现金不足的困境。也许中国99%的白领会破产有点危言耸听,但由于生活在转型中的社会时期,他们的现金存款非常有限。面对的却是高企不下的经济压力:供房、赡养父母、抚育小孩、高昂的医疗服务……

  深圳某培训集团的英语教员主管梁晓,已年近40,除了每天的正常上班、授课外,周末与夜晚频繁在外兼职讲课,还报读国内知名高校的在职研究生。在深圳购有三居室的他,上有四个老人(包括妻子的父母),下有一个小孩,工资除供房外刚好够每月生活开支,在外兼职就成为一个无奈的选择。

  “别人都看我与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一起生活,其乐融融,可有谁知道我的苦?我一点都不敢放松,在公司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意见,担心哪天公司嫌我年纪大了开掉我,改而雇用年轻人。而这个工作机会对我而言或许就是一辈子的了。失去这份工作,我根本就不敢想象我将往哪去,我整个家庭将往哪去……”他坦言,他除了要攒钱准备四个老人万一生病必需之外,还得为小孩攒够上学的钱,“再过几年,我都干不动了,会是什么样的呢?”

  类似的这种情况,随着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渐成职场主流,二个人维持四个老人、一个小孩的生活现象将日益普遍,经济压力将成为中年员工除职业焦虑之外的又一大焦虑。

  工作与生活的失衡

  “努力工作,尽情享受”是多数职业人士的追求,然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国内多数企业的中年员工眼里,只是一个奢侈的梦想。中年员工是承担孩子与父母之间义务的夹心饼干,而同时他们的工作责任又正值最高峰时期。企业的制度安排无疑影响着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深圳某日资企业的人事课长张蓉蓉,在刚入职时,公司要求其提供手机的付费帐户,告知入职后手机话费转由公司帐户支出。“当时我还非常开心,觉得公司真是好!”这位人事课长苦笑着说,“后来才发现,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公司要求我们这些中层管理人员,必须24小时开机,哪怕是晚上2点了,只要工厂有事,你都得爬起来。即使小女儿身体不适也不例外。”

  而让她郁闷的是,她入职这家日企以来,从来没有过上一个真正的、闲暇的周末。“休假在日本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力,它的价值一点也不比工作小。”她说,“但到了国内,却没有任何真正的休假可言。我不能陪女儿,不能陪父母,用我父母的话说,和他们那一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必须玩命地给公司干活才能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

  挣扎在职场中的中年员工,寿命的延长、推迟结婚、相当数量的二人家庭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家庭模式。这些中年员工在家里承受着孩子出生与成长、双亲年迈,偏偏自己正处于工作责任高峰期的多重压力。在追逐利益、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错过了许多更为宝贵的东西,如对父母的尽孝,对子女、爱人的关爱与照料等等。“每天都很忙碌,总感觉有做不完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保持和亲人的沟通变得特别有挑战性。”这位人事课长对此非常无奈。

  激情耗尽

  已经在职场上打拼了10多年或更长时间的中年员工,身心俱疲,发现自己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只会投入极少的精力与才能,机械地应付日常工作。身心疲惫,仿佛自己被掏空似的;精力不济,热情不再,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之感……“职业疲惫”在中年员工之中,要更为普遍。

  “我在公司服务了11年,从一个普通的行政助理到今天的HR经理,感觉很疲倦,不知道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工作。”37岁的某家电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这样总结说,“自己已经有一定年龄,精力与体力均不如年轻人,对工作兴趣也不如年轻时候,总觉得工作就是每天的例行公事。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强自我学习,在丰富的HR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最新的HR管理理论知识,强化自己对HR的掌握,不让年轻人抢掉自己的饭碗。”

  另一位在某互联网公司任行政经理的黄玉萍,则慨叹自己转行晚了。“我是29岁加入这家公司任行政主管的,现在已经过去7年了,四年前我就担任经理职务。工作了这么多年,对日常的行政工作都已经麻木了。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希望今天的工作内容会是全新的。”她说,“换工作?暂时没想过。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还不同样是一个累字?过一天是一天吧。要是有转行的更好的机会,可能会考虑。”

  技能的退化

  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技术与知识更新太快,记忆力消退,年轻人比自己要年富力强……多数年过35岁的中年员工都会有类似的紧张感。一些中年员工努力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工作与管理新方式,一些人则希望依靠时间与勤奋获得晋升机会,有一个更高报酬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提升必需的技能。不管是哪种方式,技能的退化,已经成为中年员工恐慌的又一来源。

  在深圳某知名软件公司,年届40的黄东斌说起年轻二字就嗟叹不已。“别的职业是越老越值钱,我这个却是越老越贬值。”他说,“计算机技术更新实在太快,作为技术人员,在学习新的技能方面丝毫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但即使我不间断学习,又能如何?精力不如年轻人,记忆力不如年轻人,思维的活跃度也不如年轻人……转行做项目管理?我也想,但成功的人有几个?”

  黄东斌坦言,由于在公司服务了将近9年时间,经历了公司从无到有到壮大的发展,前几年是舍不得离开公司,现在是不敢离开公司。“我现在离开公司去和年轻人竞争,肯定会吃亏。唯一能做的,就是私下留意转行的机会。”他毫不讳言如果找到转行做项目管理的机会,他一定会不顾一切代价选择离开公司。

  而在深圳某制药企业任办公室主任的顾容,则坦言放弃了持续学习的想法,“我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年届40的时候,记忆力退化非常厉害,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逗弄一会女儿,吃完饭就想睡觉。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自学一些课程?我不知道有多少个中年人能够做得到,但对我而言的确是一种奢望。”她坦言,自己专心瞄着副总裁的位置,“熬了这么多年头了,在公司服务8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有机会轮到我。到了副总裁的岗位上,工作不就是学习嘛。”

  对雇主的不信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组织架构调整、裁员等似乎已经成了今天企业的惯用词。由此给中年员工施加的不安全感与不信任感尤为强烈,而同时,最高管理层与中层管理人员之间日益扩大的报酬差距也使中年员工牢骚满腹。

  担任行政经理四年之久的黄玉萍,对此感受深刻。“我在公司服务整整7年,高管人员的薪酬调整了5次,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的我,只做了3次微调,就是这3次薪酬调整,加起来也不及高管人员1次涨薪涨得多。”她补充说,“去年公司业务压缩,一下子裁掉了我的2名下属,我现在仅带着3个兵干事。不得不再次干起了10年前年轻时候做的跑腿的活。”

  私下拥有一家文具公司的黄玉萍,坦然在时下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我自己名下开了一家小文具公司,为小型的公司提供行政外包服务,自己一边上班,一边遥控人员服务。”她坦承,“虽然不相信雇主会给自己提供终生的工作及生活保障,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出来单干,还是信心不够。所以至今还不敢离开公司,毕竟多一份薪水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多一份保障。”

  诚然,中年员工的危机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不同一代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今天的中年员工来说,这个问题的打击要远大于他们的上一代。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人士,所面对的压力,更非他们的上一代可以同提并论。

  如同

青春期一样,中年职业期也是一个挫折、迷茫、感情孤立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寻找新方向及新开始的时期。今天,数以千万计的中年员工受困于职业中年危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上述六个危机中的多个组合。

  尽管企业对中年员工的“实务经验”、“敬业态度”、“专业技术”、“人脉资源”和“公司忠诚度”,仍然肯定有加,但中年员工在各种工作责任、家庭、

生活质量的平衡中,举步维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