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当劳管理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 16:17  《环球企业家》杂志

  安装MFY系统精简员工工作后的一个效果,可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行其之初万万没有想到的:在麦当劳内部,老员工对该系统适应得较慢,反倒是80、甚至90后的年轻员工对高科技的制作流程感觉新颖和刺激。随着时间流逝,在熟悉了分工精细化和整个流程后,MFY还为越来越多的员工带来了困惑和不安。

  “我觉得(自己)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家凌说:“只需要机械重复一些简单动作。”尽管麦当劳的管理流程越来越细化,几近完美,并且有各种考核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比如每个员工都要通过定期考核表(SOC),门店内随时会有店经理巡逻查看,员工如果被发现有违规行为要扣分。但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产区员工,麦家凌有时难免为自己日复一日的重复简单劳动感到泄气。

  “在餐厅的高峰时段来临时,保持90秒的速度是铁规则,还要遵守各项细化的操作标准,员工有时难免会在对人的服务上打折扣,”麦家凌说:“我们毕竟不是机器。”有时,工作时间过长也令他烦恼:“我有时会加班超过五个钟头以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门店经理认为,麦当劳改为24小时店后一时人手不足,有时会导致员工超时工作。24小时门店固然会根据需要增加服务员,但是愿意在晚上工作的人不多。为了节约成本,也为应对人员缺乏,麦当劳的办法是尽量灵活改进排班表,把原先的三班制改为多时段轮班,晚间11点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服务员陆续下班,在凌晨2至5点期间,随着门店客流量的降低,服务员也相继减少。有时候整个餐厅只有三位员工(餐厅高峰时段一个餐厅约有20位员工)。人员的灵活安排的确可以为餐厅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与此同时,麦当劳要解决的难题便是如何缓解员工长时间工作后的厌倦感——夜间营业中,为顾客诟病的服务质量问题大多出于此。

  “麦当劳的管理系统确实很强大,可它还是无法完全解决‘重复’的问题,”杨一晨(化名),一位曾经在麦当劳工作了十多年,获得过十年优秀员工勋章的麦当劳中层管理人员说:“对于保持员工积极性来说,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单调的重复工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晋升和激励机制,在这样多年的“重复”中,员工会渐渐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会丧失归属感——这会对麦当劳的服务质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在重视利润和数字的同时,这一届麦当劳高管还面临如何重塑麦当劳公司文化,激发员工热情的挑战。”

  激励

  就在启动MFY系统的同时,麦当劳也出台了一个新的员工排班工作系统。这个系统能收集到过去五周每一个时段的营业状况,每一家门店会以此为依据,来预测和安排不同时段的员工数量。各个店长根据系统所统计出的每个时段的需要,来灵活掌握员工数量。麦当劳以加薪的方式招聘了一些夜间员工,并且对现有员工的班次进行了调整。

  “我们基本上会根据员工的意愿排班,”林慧蓉告诉《环球企业家》:“与外人的想象不同,有些员工甚至特别要求在晚间的特殊时段上班。”灵活排班机制的一大好处在于,可以通过系统有效统计出各个员工工作热情高涨的时段,人员调度的精度和合理性都大大增强了。

  “事实上,麦当劳想过无数办法来管理和激励员工,”杨一晨承认:“一个普通员工向管理层发展的职业路径还是清晰的。”所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服务和配合会有各种考核,他们的成绩会被逐项录入麦当劳的庞大职员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系统详细记录了员工的日常表现,每个员工每年有两次薪金调整的机会,各项考核和认证的成绩均与薪资挂钩。

  因为麦当劳在中国未来将加速发展,因此对新员工的招募和培训就更加重要。”林慧蓉说。麦当劳中国为了未来的扩张,正加速储备自己的管理层。据内部人士透露,麦当劳的管理人员“快速培训计划”让原本需要6至9个月培训后才能转正的见习经理的转正周期缩短到了3至4个月。麦当劳的人员结构设计是金字塔型:一个稳定的中、高管理层凭借一套早已成型的严密培训体系,管理着数量庞大并且流动性强的小时制服务人员。前者是麦当劳管理的中坚力量,后者则为公司的扩张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新进普通员工会在餐厅的不同岗位,比如厨房、柜台等地熟悉初级工作,每个门店都有专门的训练员来教授和训练他们。麦当劳的培训矩阵就像游戏通关升级一样,要通过考试方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一个月之后,当新员工能够单独胜任所有的初级工作后,麦当劳开始对他们进行第二轮训练。有经验的训练师会针对每个人安排不同的沟通与培训课程,直到把他们培养成真正合格的员工。

  归根结底,麦当劳在对人的训练、招募和保留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技巧,都是为了消除员工在庞大系统中的孤独和厌烦心理,并且激发他们的组织荣誉感。因此,在其内部的培训中,他们会把员工分成小组,每组有5到6名员工,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训练员也有新员工,穿插搭配,便于互补和相互激励。这些小组之间也会在各种比赛中互有竞争。那些被麦家凌看来极其单调的重复劳动,也被麦当劳转化成为了激励办法:在麦当劳内部,值班经理和看店巡查的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工作,为员工填写考核表,得到好评的员工会得到一种与奖励挂钩的浅蓝色McMoney券,这是麦当劳世界里通用的“货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品。

  麦当劳正尽量让员工从各项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比如,一年一度传统的明星大赛(ALL STAR):所有的麦当劳门店会推出各个项目的参赛人选:比如,谁的薯条炸得最棒;谁的汉堡做得最好;谁的柜台服务让顾客最满意等等。林慧蓉还是员工时,就曾经当选过柜台服务的全明星选手。麦当劳甚至给那些有音乐天赋的员工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他们可以参加“麦当劳之声全球歌咏比赛”——2008年,麦当劳中国有1000个热衷于此的员工报名参加比赛,最后有3人进入亚太区决赛。

  “麦当劳要在精细化管理与尊重人的价值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杨一晨说:“这是未来它在中国乃至全球扩张的关键。”(本刊见习记者丁天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