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阿拉善:企业家的民主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4:14 财经时报

  这是一个企业家聚合的组织,只有高效、透明、民主的运作模式,才能够聚合更多的企业家来参与,生态协会的民主化和公信度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生存

  □本报记者 叶加

  杨平几乎每月都要前往阿拉善,这是内蒙古西部一个有着大片沙漠戈壁的旗。作为阿拉善SEE(社会、企业家、生态英文的首字母缩写)生态协会秘书长,他要让企业家的钱起到作用,落到实处。

  2004年,一群企业家聚集到一起,开始对中国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阿拉善进行生态捐助。现如今,那些农牧民学会了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经济。

  “这是民主的体现。”杨平说。而这种民主的实践也同样在由企业家组成的协会内部展开。

  从一批到一群

  “2003年10月,一些企业家到阿拉善的月亮湖开会,后来成为SEE生态协会会长、首创集团董事长的刘晓光看到了漫天黄沙的景象,当时就说出了‘震撼’两个字。”杨平说。

  刘晓光曾说,阿拉善这个地方如果还不治理,生态环境将继续恶化。作为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细胞,企业家们能不能行动起来?

  杨平介绍,2004年初,刘晓光召集了十几位企业老总在北京开了个筹备会。

  “这就是生态协会的由来。”杨平说。他回忆,每个与会企业家都召集更多熟悉的企业老总参加这个组织,有的甚至打两个小时的电话,最终聚集了将近100位企业老总。

  此后的6月4日,这些企业老总们聚集到阿拉善,向社会宣布生态协会正式成立。

  按照生态协会要求,每个企业家每年捐款10万元,连续10年,共1亿元,再吸引更多的社会、政府及其他基金,以阿拉善地区为起点,从事荒漠化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之所以那么多人参加,我想第一是大家都有做好事的心,想对社会有所贡献,为国家分忧;第二,大家对筹备组织者和组织方式有信心,信得过。知道交上来的钱,不会被乱花掉。”杨平说。

  民主的力量

  就在3个月前,企业老总们再次聚集到阿拉善召开年度总结会。“在会上,关于会长任期等问题,大家也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甚至争吵起来。”杨平说。

  他笑言,每次开会,总是伴随着争吵。特别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在2004年的那次召集会上,企业家们更是就章程等细节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时甚至会拍桌子。

  “但你会发现这种争吵实际上都是企业家想积极地参与到协会的管理中来,有时越争吵,理念就越趋近,因为大家都有同样的理想。”杨平说。

  而他认为这样一种争吵的过程就是一种民主的过程。

  到现在,生态协会每年都要开年度大会,然后对于下一年的财务支出和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生态协会每年会请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做到公开透明。

  “我们在章程中规定,只要3名以上理事联名签字,有权要求秘书长在30天内对协会项目和财务进行书面说明。每个人在协会里都是平等的民主参与者。”杨平说。

  为此,协会特地设立了较为严谨的组织架构,分专家委员会、执行理事会和监事会,还设立了战略研究、项目管理等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而会长、秘书长等职务都是投票表决出来的。

  “这是一个企业家聚合的组织,我们不同于那些官方权利延伸的NGO组织,只有高效、透明、民主的运作模式,才能够聚合更多的企业家来参与,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基金和政府投资。”杨平说。

  他甚至认为生态协会的民主化和公信度决定了这个组织的生存。

  生态协会在阿拉善的环保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扩大植被,而是让农牧民从原先的破坏生态寻求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为新的保护生态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方式。杨平介绍,农牧民是主体,生态协会是客体,要培养当地人民的自我环保意识。

  为此,生态协会在那里开展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项目实验,并设立培训课程,特别还成立了当地的委员会,由生态协会指导,农牧民自己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是一种民主的体现,我们就是要让经济、环保、建设共同发展。”杨平说。

  模式延伸

  最近一段时间,协会副秘书长邓仪正在接触来自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慈善基金,他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来共同发展阿拉善的环保事业。

  “我们希望吸引来自各方面的慈善投资,甚至可以引起中央的关注,但关键是你做好了没?”邓仪说,“项目的成与败、效率的高和低,公信度的好与坏,都决定了我们可以做多大,走多远。”

  到现在,生态协会的账户上已经吸纳了来自企业家的2400万元资金,投到阿拉善项目账户上的资金也已经达到了1500万元,累计投入了1500万元,他们明年正准备再投入800万元用于阿拉善农牧民的社区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化开发等。

  “我认为,我们有两点要做好,一是项目务实,二是理念先进,如果这两点做得好,未来每年吸引一个亿的国际慈善基金不成问题。”杨平说。

  实际上,生态协会已经吸引了来自意大利政府的1300万资金,而更多的慈善基金正等着他们的表现。

  刘晓光曾公开表示,国际资金决定了协会的发展资本。“国外的资金有几百万不等,他们需要在中国的发展,如果我们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重视,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就和国际的组织建立起强有力的国际化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按照生态协会的发展战略,用3~5年的时间,以阿拉善地区为重点,为中国荒漠化、沙尘暴的治理提供可以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用5~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社会参与荒漠化、沙尘暴防治的具有专业能力和公信力的环保基金会,发展成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组织。

  延续这一战略的一个注脚是:去年年初,生态协会出资300万元人民币,启动了一项大规模民间公益环保项目“SEE生态奖”,鼓励那些参与到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活动中的各阶层人士。

  “如果我们规范化的管理,项目做得好,国际合作多,我想不用十年的时间,我们就有几十亿的盘面,我们争取给后代留下来像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百年老店。”刘晓光曾说。

  企业家的责任定位

  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比尔·盖茨、巴菲特的大额捐赠,中国企业家的社会理想终于迸发出来,这种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终于让他们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

  于是他们拿出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阿拉善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不吝为一种社会的进步。

  但这或许还不够。笔者认为,这只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应该找到商品社会时期的企业责任定位,让企业产品和社会责任对接。”邓仪说。

  怎样让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收益挂钩,这是个问题。从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到资源友好型的增长转变,已经是摆在政府和企业两者之间的一个课题。

  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如首创集团把自己的核心发展确定为公用事业,而非从前的地产业务;万科也把

廉租房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企业也能像许多跨国公司那样,把公益事业作为集团业绩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一个优秀的企业,是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一个伟大的企业,是能够把效益嵌入到社会责任中来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