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CEO微服私访时的皇帝新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55 第一财经日报

  俞雷/文

  《逃离外企》中有几个章节,描写了一家世界500强的中国分公司迎接全球CEO到访时的众生相。以中国公司总裁为首的管理层,和以李白——该书的主人公为首的访问地“虾兵蟹将”为了装点“最佳面貌”,可谓是殚精竭虑。其对细节的考究,已精致到了老板用的洗澡水温度和喝的啤酒的新鲜度。

  不少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是笑着看完这些章节的,并且觉得书中所写和他们的公司很像。但也有不少朋友表示不理解,这些外企都是他们眼中无比神圣的公司,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难道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也会是一个“皇帝的新衣”故事里的主角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要叙述下《逃离外企》中CEO访华的故事: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CEO点名要巡视中国一个省会城市的市场。为此,这家公司上上下下都进入了如临大考般的战前准备。中国区总裁一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费用,用来改造当地的陈旧柜台,这个数字甚至还超过访问地历年来的市场总投入。当地的“虾兵蟹将”也收到了“接待工作如做得不好,全部走人”的上头命令。

  于是乎,演出开始。花大价钱购买路牌广告、全部更新旧柜台、临时聘请美女做促销员、在陈列不好的商店里出钱购买好的位置、在CEO要看的所有商店安排当天的促销“演出”、安排儿童军乐团表示欢迎、说动警车开道迎接并享受部长级待遇、精心安排CEO的住宿和餐饮、精心策划CEO来访当晚的欢迎舞会,甚至不惜远道从香港请来明星做主持人……上海总部的总监和高级经理们更是破天荒地一次次来到这个城市,并且派出了三支装修队配合当地销售队伍的柜台和商店陈列改造。

  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之下,终于迎来了CEO。大家统一了所有的虚假销售数据,把CEO带往一个个经过事先精心准备和彩排过的“市场”。CEO也对在中国区总裁领导下的“杰出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最后,这场演出在香港明星主持的欢迎——同时也是欢送——CEO的狂欢舞会中宣告结束。这家公司的中国管理层得了高分,随后就获得奖励去了欧洲旅游,但访问地的“虾兵蟹将”和总部其他的低级职员却依然照旧,没有批评也没有表扬,继续干以前的活。

  大家的问题在于,难道CEO不知道这是虚假的吗?为什么没有人来做那个告诉皇帝其实他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呢?

  如果CEO真是一无所知的话,那肯定是我们看低了他的智商。但为什么他不直接戳穿下属搞的这些把戏呢?原因在于,CEO知道,如果他要提出反对,那么他反对的将是整个公司的官僚体系,而他,正是这个官僚体系的大头目。他的反对也将注定是个悖论,是不可能成功的。

  尽管大多数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颂扬职业道德或是优秀品质的,但它落地的根基却是每一个职位上的员工的一己私利。这种矛盾几乎在每一个组织中都会存在。公司的实质是一个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专制组织,它以老板或CEO——作为老板的代言人,他要向董事会负责,但实际上他在任职期内受到的权力监督是很小的——为出发点,以他们自己的意志作为整个组织的意志,以自己的好恶决定公司内员工的命运。而每一个级别的员工(包括CEO),事实上也都是这个组织的附庸,他们的出发点往往仅是让“上面”满意而不是让市场满意。只要你还需要领取这个公司的薪水,那么,这种关系就不可能打破。在CEO访华的这个故事里,这种关系已经被描述到了极致,所有的组织附庸——也就是每一层级的员工——都是为了让这个组织的大头目CEO满意,而不是为了市场或是别的什么。

  现今的组织制度——几乎都是专制的管理制度——其实是与职业道德相悖的。组织要求的是服从,而道德的原则却是独立思考;组织要求的是依附于公司,而道德的原则却是自由选择。一个只知道服从与依附的员工是不会有道德上真正的良心和责任的。当所有的员工都被要求无条件服从与忠于公司的时候,那么,他对是非的判断标准也只能上司或老板的好恶。人之所以有道德(包括职业道德),乃是因为他们有自我的意识,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才是道德的根本保障。但在弥漫着“老板永远是对的”的公司氛围里,怎么可能要求员工都具有独立人格呢?既然如此,他们就必须听命于上司或上司的上司,必须依附于他人,也就必须为CEO定制“皇帝的新衣”。

  CEO的访华闹剧,说明的正是这点。这些中国分公司的管理层或者“虾兵蟹将”之所以如此这般地粉饰太平,正是因为CEO能决定他们的职业命运这点所造成的。CEO的至高权力通过在每个层级职位上的递减,便造就了现今存在于每个不同性质公司里的官僚体系。CEO无法不做光着身子的皇帝,因为他如果要反对,终究反对的还是代表着整个公司官僚体系的自己。

  童话故事里,到底还是有个小孩说出了“天机”,但他恰恰是皇帝的官僚和利益体系之外的。公司里的员工若要戳穿CEO的这幕闹剧,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这家公司。但公司的官僚体系,走到哪里却都是相似的。

  (作者是著名营销专家,曾任职于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新著《逃离外企》。)插图/苏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