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新浪财经企业内刊秀_金地集团 > 正文
 

企业文化变革:做有个性的金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15:11 新浪财经

  杨恒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作者按

  狼?《狼图腾》?华为“狼文化”?企业文化

  先说狼。

  狼这种动物是非常有个性的,大约我们每个人谈到狼,都立即会联想到一系列形容词:狡诈、凶残、勇猛、团队、攻击性,以至于我们无论想到的是公狼还是母狼、壮狼还是弱狼、小狼还是老狼(注意不是歌手老狼),都会勾勒出上述轮廓,于是在大多数人眼里,对狼的评价总是负面居多,甚至将其拟人化,虚构出“狼外婆”的恶毒形象。但无论如何,狼的这种形象相当鲜明,决不模糊,至少在这一点上,它是相当成功的。

  于是04年有一狼的粉丝出了一本奇书:《狼图腾》,书中不厌其烦的列举了一大摞狼的不朽偶像事迹:狼的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该粉丝极力讴歌狼性,试图彻底颠覆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反派形象,甚至有鼓吹中华民族从此“弃龙从狼”的嫌疑。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自此书之后,研究“狼性”的著作和论调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渐成汗牛充栋之势,连无论从书名、情节,还是叙事风格都与《狼图腾》几无二致的跟风之作《藏獒》都成了畅销书,可见狼性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其实该粉丝绝非第一个狼性崇拜者,很久以前就有人在努力推动狼文化了——他就是华为的任正非。任正非十分崇尚“狼”的三种特性:其一,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他认为狼是华为学习的榜样,要学习狼性,且永远不会过时。难能可贵的是,任正非并非把这种推崇流于口头,而是切实的在企业里强力推行,将华为真正训练成一头企业里的“狼”,一头让思科都胆寒的狼。现在,华为的“狼文化”已经得到了公认,余世维也一再褒奖华为,赞扬“狼文化”是非常干净纯粹的,这种干净体现在华为展现给外界的形象的一致性:攻击性强、团队作战、凶猛、果断、善于等待……这些抽象概念都能由狼的载体得以实现。“狼文化”不但影响了公众对华为的判断,更左右了华为员工的行为思想,“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等狼性十足的口号深入人心,这好比李宇春一样,她的示范效应势必对玉米们造成影响。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任正非用“狼”的特性去塑造华为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工作氛围和做事思考的方式,从而有效的使每一个员工成为具有“狼文化”血统的华为人,这种一致的“狼性”使华为人在海内外攻城略地时大刀阔斧、招招凶狠迅猛,又充分显示出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群狼”优势,可以说,“狼文化”在华为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华为的精神内核。

  华为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企业文化成为独立的管理理论则要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当时,在世界各国经济发生萧条时,日本经济却迅猛增长,明显超过了美国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日本许多企业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重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借鉴了大量西方的管理经验,创造了一种独具东方文化色彩的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推动了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飞跃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文化管理的现象,引起了美国及欧洲经济界的关注和思考,从此以后,企业文化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

  金地文化?《金地之道》

  金地是一家善于学习先进管理理论,并乐于实践的公司。从知识管理、CRM、品牌管理,到企业文化,这些较为新鲜的管理理论都在金地不断得到尝试和坚持,姑且不论实践成败与否,勇气就值得赞赏。对于企业文化来说,金地从草创初期便有自己的风格,只是最初致力于快速发展而没能提炼整理,这种现状直到2001年末有所改变:领导者认为金地文化已经较为稳定和成形,并且随着金地的高速发展,更需要用文化和制度去管理人,因此是时候对金地文化进行提炼总结了,通过系统和框架整理,使隐形文化以显性文字进行表达,从而让优秀的、有益的企业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在这样的出发点下,金地开始了企业文化的提炼整合工作,并于2002年顺利结束,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金地之道》。《金地之道》是金地文化的高度概括,从“使命”、“愿景”到“管理者操守”,共计7篇35条,应该说体系非常完整,内容也很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如今已经深入人心的准则,如“用心做事,诚信为人”、“专业之道,惟精惟一”等等。《金地之道》总结出来后,在金地做了大量和大力的推广,也得到了员工和公众的接受和认可,对金地的认知也更为清晰了。在员工和公众看来,金地是一家理性、专业、严谨、低调、稳健、务实的房地产公司,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用科学的精神打造住宅。“文科万科,理科金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房地产界两大企业迥然不同的文化,虽然“理科金地”的归纳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但至少它说明,金地的企业文化在大众的眼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形象。

  06-10新战略?企业文化变革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然而,也并非不可改变,关键要看企业文化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与企业的发展阶段匹配与否。适当的时候,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做出有利调整。

  2006年是金地新一轮战略的启动元年,未来五年是一个高速扩张期,我们不但要继续全国化布局,还要把全国化的根扎得深一点,更要实现国际化,通过这些途径做大金地的规模。在这样的战略要求下,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文化和员工同样如此。现阶段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了快鱼吃慢鱼的阶段,从近来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举措来看,今后将是行业加速洗牌、调整竞争格局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地需要更积极、更高效、更强调竞争、更注重结果。

  不过,金地以往的企业文化却似乎与此有所背离。长期以来,由于金地追求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凡事过于强调谋定而后动,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难免减慢速度,也容易错失一些机遇;而员工又偏向于低调内敛,在这个已经越来越强调个性的时代容易失声,也有效率降低、执行力、创造力和激情缺失的危险。这些都是企业文化中与新战略不相适宜之处。

  所以,金地有必要发起一场企业文化变革。要有意识的去“倡导”和“塑造”一些适应新战略的文化元素,并且努力让其被员工接受,成为行为做事的准则。新的企业文化,通过向员工宣导一种精神,进而让员工形成行为文化,这种行为文化久而久之又对精神起到巩固和强化作用,如此相互作用,企业文化便可深植人心,成为强大的“气场”,其目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员工行为。

  做为金地企业文化的精髓,旧《金地之道》希望金地、以及金地的员工是温文尔雅的学者,是理性思考的专家,是品德高尚的圣人,是含蓄内敛的行者,但正是因为饱含了太多期望,而变成了高大全的理想人物。“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实践证明,求全求美的《金地之道》能被员工传诵的部分相对偏少,一些准则因“看上去很美”而产生了距离感,难以落地生根。

  因此,根据新战略的需要,今后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让强调共性的金地企业文化更突出个性,毕竟个性才能带来创造力。在面对员工的个性多样化时,企业要具有包容性,鼓励个性的充分展示和发挥;我们还要倡导国际化的方向,希望将来的金地能在文化层面与国际实现接轨,能有对话基础。比如要做到明确的目标导向,让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以实现目标为准则,说一不二,这样也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效率;员工内部要鼓励充分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并且完善内部竞争机制。

  还有一些是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下去的,即诚信和社会责任。作为一家想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没有诚信和社会责任也许可以辉煌一时,却无法长期存在下去,这从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中可以清楚的认识到。金地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是全方位的,比如诚信,我们不但要求企业内部要诚实守信,更要做到产品的诚信、对客户、股东、社会都要恪守这一准则。

  所以,金地企业文化的变革方向就是精简而突出个性,希望通过这次变革,向公众展示一个充满激情、有不息的创新冲动、强调执行和效率、为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探索的,同时又讲究诚信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员工形象。我们不再做“理科金地”,而是要做“国际化”的个性张扬和充满活力的金地。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我们首先将重新修订《金地之道》,将对她进行“瘦身式”的重塑工作,然后会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宣讲和精神导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搞活动就是文化,如果是这样,那文化仍然只是流于表面。在后续的文化变革工作中,将会把新文化深入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用制度去塑造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变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但它又因为其重要性而无法回避,所以我们需要拿出精卫填海的斗志。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华为“狼文化”的话题上来。暂且不论华为以“狼”为企业文化的抽象表达是否合适,至少华为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不可取缔的重要作用,并且坚决投入人力物力,任正非也亲自披挂上阵为“狼文化”鼓与呼,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华为甚至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加以重视,正如《华为基本法》里写的那样: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说得多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