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新解: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19:55 《中外管理》 | |||||||||
陈春花 在一个组织里,人与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认为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组织里只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人认为是合作关系,人与人是平等、合作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承担着任务和责任。其实,一个人若不懂得在团队中主动奉献,让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他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所以,组织内部门与部
在管理实践中,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如果所有的人都很优秀,都是能力非常强的人,这些人组织起来并不会得到最好的绩效。如果让能力相当的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得到的结果是:要么一个人不表现他的能力,要么这两个人对着干。虽然我同意优秀的人会产生好的绩效,但是普遍的规律是:所有优秀的人放在一起可能效果并不是最好。 我喜欢看NBA赛事,这一赛季最令人惊讶的是火箭队的“MM”组合总让人觉得失望,这个结果反而符合我的逻辑。如果你认真分析火箭队取得胜利的场次,你会看到“MM”组合是以奉献的面目出现,没有以谁为主的说法,而是每个人都要奉献,结果就会赢得胜利。 “我为什么被裁?” 我认识一个计算机工程师朋友,在公司人事缩减时,他被裁掉了。他难过极了。 “我又没有犯什么过错。”他沮丧地问同事们,“经理为什么选择把我裁掉?” 朋友回家想了好多天,一直耐不住心里的不满和疑惑,终于决定亲自找经理谈一谈。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被裁的原因。我知道这次为了精简公司编制,总得有人被裁掉,但我很难把裁员的原因和我的表现联想在一起。”朋友将在心里排练好久的话一口气全讲了出来,“如果真的是我的表现不好,请经理指点,我希望有改进的机会,至少在下一个工作上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经理听完他的话,愣了一下,竟露出赞许的眼神:“如果你在过去的这一年都这么主动积极,今天被裁的人肯定不会是你。” 这回换朋友愣住了,他不知所措地看着经理。 “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师里你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也没犯过什么重大过失,惟一的缺点就是主观意识太重。团队中本来每个人能力不一,但只要积极合作,三个臭皮匠就能胜过一个诸葛亮。如果队友中某个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好,也会变成团队进步的阻力。” “但是我并不是难以沟通的人啊!”朋友反驳。 “没错。但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这方面,你会给自己几分?”经理问。 这个小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能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于组织而言你是否愿意热情地付出。如果你不肯付出,总是让组织迁就你的习惯,那么即便是你具备非常好的能力,对于组织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组织必须强调效率。因此,我更关心组织内合作关系的前提是什么?或者说组织关系最本质的基础是什么?到底什么因素是构成组织关系的关键要素?如果停留在合作关系这个概念中,我们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理念正确,但行动却没有效果。 在今天谈奉献很多人会觉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我却深信不疑。没有奉献作为基础,组织关系是不成立的。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相互付出的关系。在这样的相互关系中,组织才会真正存在并发挥作用。 奉献关系建立后所产生的基本现象是:每个处于流程上的人更关心他能够为下一个工序做什么样的工作;每个部门都关心自己如何调整才能够与其他部门有和谐的接口;下级会关心自己怎样配合才能够为上级提供支持,而上级会要求自己为下级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 如何保证“奉献”? 如何让组织关系变成是奉献关系? 一、评价来源于工作相关者。组织内人员绩效的评价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式,但都必须以工作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对象。如果想要建立奉献的关系,需要改变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的根本对象。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是与工作相关者,只要在流程上相关的人都是你工作评价的主体。如果你的上司没有与你构成流程关系,他不需要作为你工作评价的主体。同时不仅要评价你的工作结果,还要评价你的工作贡献。举个例子,假设你把工作完成得很好,但是因为你认为别人都没有你做得好,所以你采用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工作的方式,虽然工作的结果很好,但是其他人因为没有机会参与工作而无所事事,我们就不能够评价你的工作做得很好。 二、“决不让雷锋吃亏”。这是华为公司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华为基本法》里对华为精神的定义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我们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华为的人力资本管理原则是:“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各具专长的自律的员工,是公司的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和相互之间的协作技巧,不断提高员工独特、精湛的技能、专长与经验,是公司财务资本和其他资源增值的基础。”作为一个企业的法则法规,它面向企业的每个员工,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然而,在《华为基本法》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条例并不是“要求”,而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承诺。华为管理层将“决不让雷锋们、焦裕禄们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等理念作为对每个员工业绩的承诺,这一点落实到中国企业管理中比任何西方管理学中提及的“关键绩效指标”都更见效果,“情”字发挥出重大的影响力。当员工从该法则中明确了华为管理层是一个讲求公平、尊重劳动、发展人才的职能部门时,认真投入工作以回报公司对个人的付出就成为了自然的行动。 三、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奉献”需要一种氛围,那就是注重团队或者组织的荣誉而非个人的荣誉,注重个人在团队或者组织中的角色或者所发挥的作用。多年来中国组织一直存在一个习惯,那就是把所有人的努力最终归结成一个人的成就。所以,我们就有了所谓“组织教父”、“精神领袖”之说。在中国组织的习惯里不会存在多个成功人士的说法,只能够是一个人的成就,结果出现的情况是两个极端:一是组织里只有一个人的绝对权威,其他人只是配角,不能够分享成就和成功;二是认为付出之后需要分享成功的人只能自立门户,结果是诸侯割据出现。 我们常常忘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付出与合作关系。 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得积极热心、愿意付出,一定会事倍功半。 不肯付出的人在组织中只会做好被吩咐的工作,愿意付出的人就算能力有限,却能带动团体,集结众人的力量,使工作加倍顺利进行。 因此,一个好的组织里的每一个成员的第一素质是——主动关心别人的需求。管理 (本文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