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的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23:0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PC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加服务的竞争,而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不抓住这个根本而去在全球复制联想的业务模式,只能是自娱自乐。

  作者:王育琨/文

  靠分销起家的杨元庆,贸然宣布在全球复制联想中国模式的判断,离不开他的“往昔之井”。

  中国市场是杨元庆的福地。当年起家在这里,于今全球并购的胜负手还在这里。杨元庆有几分得意地说,如果每家企业都可以在全球去调用、去配置,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同处在哪儿,竞争力在哪儿?我告诉你,就在于它的业务模式。“联想刚刚并购IBM PC部门时,我还不知道海外市场的底细,也不敢肯定交易型模式一定会在海外成功。经过印度和德国的实验,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联想会在法国、意大利乃至美国市场以后实现类似的增长”。

  这个判断过于大胆。所谓交易型模式,是联想针对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的业务模式,其核心是针对客户的共性需求,整合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资源,打通整体价值链,面向最终客户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而关系型业务模式,则是指大客户的量身定制一类的服务交易。

  杨元庆所理解的业务模式,很难说就是核心

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卓有成效而且不易被其他公司复制的东西。联想的交易型业务模式,是否具备其他公司不可复制性?是不是真正能够固化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可以把简单的行销常识说成是联想的独门法器?并且能在世界范围内行之有效的东西?联想交易型业务模式,在印度和德国小试见效,但是却抵不过宏碁在欧洲的渠道经营,比不上惠普在印度的专卖店,更无法撼动戴尔在美国的零库存直销模式。口号化的提法一直左右着联想的神经。概括出一些别人一时搞不清的口号,转口就说这是核心竞争力,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模式。企业家当具有充分的警惕,要警惕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娱自乐。

  戴尔模式在业界独享盛名,可是没见到哪一个戴尔高管把戴尔模式宣布为核心竞争力。与那些一人定乾坤的传统公司不一样,戴尔既像一个盘根错节的组装商,又像一个体系广布的渠道商,又像一个产品线广阔的投资银行,还像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设计师,但是这些都不是戴尔独一无二的东西,因此也都算不上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据我观察,戴尔模式起作用的是巨大的体系,是一个可以保证戴尔做到零库存的敏捷

供应链

  PC产品走过了产品、价格、产能、服务等的数量比拼,正走向敏捷供应链的角逐。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产品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加服务的竞争,而是敏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单体企业的一体化供应链已经不够,上下游资源纳入一系列相关的联盟体的敏捷供应链正取得势头。戴尔的敏捷供应链,支持了戴尔的敏捷制造、敏捷物流、敏捷设计等等,是戴尔模式的重点所在。

  联想CEO阿梅里奥与杨元庆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IBM的业务模式,还是联想的业务模式,都是需要打破重来,组建新的供应链。联想供应链与IBM供应链是两个不搭界的链条,一个是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供应链,一个是服务为导向的供应链。现在要建立以欧美大卖场、最终客户为主供的供应链,两者都不合适,需要一条敏捷供应链的体系。

  联想2006财年第四季度公布了裁员1000人的计划,主要是适应供应链建设的需要。联想还在更早的时候,一下子在全球招收了2400名员工。现在又要裁减人。一般裁减IBM的一个老员工需要50万美元的花费,现在裁减1000人需要1亿美元,说明所裁减的人员不全是IBM老员工。这样,边招聘边裁人,联想的整合还有些无用功。

  看来,联想高层还没有对当下紧迫要做的事情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