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小股东到全资收购 施耐德7年鲸吞奇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4:27 第一财经日报
陈雪频 从小股东变成全资母公司,施耐德电气对奇胜的并购,用了漫长的七年。 1999年,对于施耐德和奇胜都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那一年,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刚刚开始,奇胜电器在中国的一些细分市场则是如日中天。 虽然施耐德电气声称它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但它当时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却是它后来并购过来的梅兰日兰做出的——1987年,梅兰日兰在天津开设了一家合资企业,1993年,施耐德电气将梅兰日兰的全球业务收归旗下,梅兰日兰在中国的业务也随之成为施耐德电气拓展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目前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大约有70个不同的品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收购过来的。施耐德电气通常会保留这些收购品牌,奇胜则是施耐德通过并购实现市场扩张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施耐德在中国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并购、和合作伙伴进行联合来实现。”2005年,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杜华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公开表示。 从小股东到全资母公司 也正是在1987年,奇胜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淘金之旅。它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名为奇胜电器(惠州)工业有限公司,是奇胜工业控股公司(下称“奇胜工业”)的子公司。 奇胜工业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股权关系非常复杂,股东之间相互持股,最大的股东是在香港的上市企业金山集团,澳大利亚的Gerard家族也拥有奇胜工业一定的股份,Gerard家族是奇胜品牌的创始人。 据一位奇胜的前任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施耐德1999年就表达过对并购奇胜工业的兴趣。在亚洲市场,奇胜工业在综合布线和控制面板等细分市场处于领导地位,这恰恰是施耐德意欲进入的细分市场,也是施耐德低压电器产品线上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作为并购的第一步,施耐德开始在公开市场购买奇胜工业的股票。2000年中期,施耐德已经通过公开市场的持续购买,持有奇胜工业15.2%的股份,成为奇胜工业的第三大股东。 据当时媒体报道,当时施耐德电气有意增持奇胜工业的股权,但金山电子不打算转让它在奇胜工业的49.85%股权。 2003年,施耐德电气终于全部购买了Gerard家族持有的奇胜工业的股份,成为奇胜工业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奇胜工业的公告显示,施耐德电气表示要继续购买金山集团持有的奇胜工业的股份。 同样是在2003年,施耐德电气和奇胜工业合资成立合资公司奇胜亚洲,奇胜亚洲包括奇胜工业最主要的资产和产品,奇胜工业和施耐德电气各占50%的股份。 2006年1月份,施耐德收购奇胜亚洲中奇胜工业的全部股份,奇胜亚洲成为施耐德的全资子公司。至此,施耐德对奇胜的并购全部完成。 当时,施耐德电气公司亚太运作部执行副总裁Russell Stocker对这宗长达七年之久的并购有如下评论:“对奇胜亚洲的全面控股是施耐德电气公司在亚太地区发展中一个新的重要举措。奇胜亚洲将保留原来的品牌标志,并作为一个专门的业务部门,同时可以得到施耐德电气公司的全面支持。特别地,奇胜亚洲将成为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的配线设备增长策略的重要资产。” 并购过程中的震荡 2003年,当施耐德控股奇胜工业时,奇胜工业的主要产品线包括智能控制、开关面板、照明和其他低压设备,还与通用电气和Lovato分别有一个合资公司。 当施耐德电气和奇胜工业合资成立奇胜亚洲公司时,奇胜在中国区的总经理由施耐德派驻的一位高层接任,奇胜在中国区的董事长则继续由奇胜中国区原总经理周国伟担任。 从2003年到2005年,奇胜在中国的业务一直裹足不前,而高层则面临着巨大的震荡。2005年底,周国伟辞去奇胜亚洲的职务,奇胜亚洲的高管几乎全部由施耐德派驻的管理人员接替。一位奇胜的前任高管表示,到目前为止,在奇胜亚洲的原高管仅剩一人。 施耐德仅保留奇胜最具优势的业务——智能控制和开关面板。照明业务被剥离出来,而奇胜工业和通用电气与Lovato的合资公司则关闭。据悉,通用电气结束了和奇胜的合资关系之后,找到了一家温州企业,继续合资生产小型断路器,这家公司就是正泰。 2005年底,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并购和整合的部门。当年,施耐德成功收购参股企业达20余家,平均每个月并购2家企业,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 不久以后,施耐德将奇胜中国区的商务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仅在深圳保留研发机构。据一位施耐电气的高管称,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施耐德和奇胜的整合。 奇胜的产品主要还在奇胜原有的销售渠道销售,同时奇胜的销售渠道也销售一些施耐德电气的低端产品。据悉,施耐德正在对奇胜和施耐德的产品线和销售渠道作整合。 一位奇胜前任高管说:“没有证据表明施耐德对奇胜的收购是恶意并购。但不可否认的是,奇胜被施耐德控股之后,业绩就一直没有起色。” 附表施耐德国内合资公司和收购案例 公司合资或收购情况 1. 施耐德(苏州)机柜系统有限公司 —— 2. 施耐德电子元件(东莞)有限公司 —— 3. 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 现已经不生产。原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共同投资。 4. 施耐德(苏州)变频器有限公司 —— 5. 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 —— 6. 低端控制事业部 —— 7. 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 最初,施耐德持股 6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40% 。1999年股份调整,施耐德持股80% , 上海电气持股 20% 8. 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三方共同投资 9. 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SSIC) 最初,施耐德持股 60%, 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40% 。不久,施耐德持股80% , 上海电气持股 20% 10. 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共同投资 11. 施耐德(广州)母线有限公司 由施耐德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 12. 施耐德(苏州)变压器有限公司 —— 13.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与中国的德力西签署框架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各占50%股份 14. 收购奇胜电器(惠州)工业有限公司 —— 15. 收购万高电力成套技术有限公司 收购后在天津注册独资企业施耐德万高(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16. 收购中国的东方电子集团 —— 17. 控股宝光股份(尚有待中国商务部和 以每股2.6元价格收购6800万股宝光股份(占宝光总股份的43.04%,总交易额17.7亿元)并控股宝光。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附表施耐德全球收购名单 ● 2006年3月30日,并购德国莫顿公司,进入欧洲低压安装和控制系统市场。 ● 2006年5月14日,并购西班牙AMESA,巩固在西班牙的面板开关和配线市场地位。 ● 2006年7月14日,收购奥地利的VATECH ELINEBG Elektronik,扩大变频器的生产规模。 ● 2006年9月7日,收购法国Napac,提高在基础设施市场提供智能遥控管理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 ● 2006年9月11日,收购英国GET集团,以每股2.6美元收购GET集团68.3%的股票,巩固在英国和欧洲市场上的配线和电气器材市场地位。 ● 2006年11月收购美国APC公司100%的股票,总出资额达到61亿美元。并购资金来源:贷款45亿欧元(57亿美元);增发新股,募集12亿欧元。 ● 1984年,Magrini Galileo ● 1987年,Federal Pacific ● 1988年,TE电器(Telemechanique) ● 1991年,美商实快电力(Square D), Federal Pioneer ● 1993年,梅兰日兰(erlin Gerin) ● 1996年,AEG Schneider Automation, Modicon ● 1999年,Lexel, Veris Industries, MITA, Infra ● 2000年,Crouzet, Bergher Lahr, Crompton Greaves, Conlog, Nu-Lec ● 2001年,Prosyst, WA Brown, Inari, Think & Do, PDL ● 2002年,Digital Electronics ● 2003年,奇胜(Clipsal), TAC, MGE-UPS, Hyde Park ● 2004年,Andover Controls, Kavlico, Elau, Abacus, Magnecraft, Dinel ● 2005年,Power Measurement Inc, ABS EMEA , Juno Lighting, BEI Technologies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