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TCL欧洲断臂求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0:13 《经济》杂志

  TCL欧洲断臂求生

  文/顾列铭

  与李东生私交不错的杨东文,用“掠夺者”来形容李东生的财务风格。这是美国人泰德·普林斯划定的9种领导人财务风格中的一种,其中掠夺者不惜大价钱投入产品和营销,创造利润的能力最强。比尔·盖茨亦在此列。

  在收购汤姆逊之前,TCL集团2002年9月曾经斥资800多万欧元全面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利用其设备生产电视机和音响,但直到跟汤姆逊合资,对施耐德的资源利用没有任何效果。

  失败并没有让李东生畏难,所以才有了后来更大的买卖。

  2004年1月29日,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成立一个新的公司,即TTE,并于当年8月正式运营。此举曾被誉为TCL国际化的重大突破。

  但世事难料,这次收购带来的巨额亏损令TCL集团实难忍受。

  TCL集团的彩电资产都装在其香港上市公司TCL多媒体(1070.HK)中,TTE(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合资成立的彩电企业)欧洲公司是TCL多媒体目前在欧洲最重要的子公司。而作为TTE的控股股东,TCL多媒体已被TTE的不利业务拖进巨亏深渊,TCL多媒体在香港的市值也在两年内跌去了一半还多。

  事实上,此次购并后33个月中,TTE公司的每一次亏损,都使其成为外界争议的中心。TTE欧洲业务的巨额亏损让TCL集团和汤姆逊都无力继续支撑下去。

  截至2006年9月底,TCL多媒体的欧洲业务已累计亏损2.03亿欧元,仅是2006年头九个月的亏损净额就达1.59亿欧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TTE导致TCL集团的报表相当难看,2005年TCL集团报亏3亿元人民币,另外TCL集团在2006年半年报中,为欧洲业务计提拨备8.31亿人民币,使TCL集团2006年上半年总体亏损7.38亿人民币。

  TCL集团2006年的年报如果再次亏损,将被授予特别风险的警示。

  求生之策

  2006年10月底,TCL集团宣布,将放弃其彩电的大部分欧洲业务,并重组TTE的业务。TCL重组欧洲业务对这家公司相当重要,如果欧洲持续亏损,可能会拖累整个TCL集团。该项重组计划10月26日启动。

  这项重组欧洲业务的计划,核心是放弃除OEM(贴牌加工)之外的所有欧洲彩电业务。其内容包括除OEM业务外的所有电视机的营销活动都将终止;对TTE欧洲公司的大部分员工进行重组;TCL多媒体在欧洲的部分附属公司,包括德国、西班牙、

意大利、瑞典、捷克和匈牙利的销售公司将进行重组;TCL多媒体也将视情况变现其在欧洲的资产和存货。

  而TCL要终止其欧洲业务花费不菲——大约4500万欧元(约4.5亿元人民币)要投入到这次重组当中。这其中大部分用于员工安置,每个人的费用可能会高达10万欧元。

  此前,TCL集团曾公告将定向增发募集大约10.5亿元人民币资金,其中6.5亿元用于对TCL多媒体的增资。

  目前,TCL多媒体重组欧洲业务所需的4500万欧元中,尚有2400万欧元(约2.4亿元人民币)的净缺口,在重组后TCL多媒体还需要提供1300万欧元(约1.3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一部分资金将通过变现欧洲资产和存货给付,而TCL集团增发也将为TCL多媒体提供足够的现金流。

  这正是TCL集团对欧洲市场的最后一笔资金支持。TCL集团预期此举可以改善集团的赢利状况。

  TCL集团缩减欧洲业务,业内普遍认为是明智之举。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在欧洲十几年从未盈利,TCL“搞不定”实属情理之中。

  在2004年双方合资之后,TCL集团曾经设想将TCL生产的电视通过汤姆逊的渠道流向世界各地的美好景象。最终目标是在全球范围销售TCL品牌而非汤姆逊的品牌。

  然而汤姆逊的品牌、研发能力以及市场销售,都没有带给TCL理想的收益,反而在整合的内耗中,每年吸进大量运营费用。

  回归OEM,是李东生选择的“止血”之法。李东生认为,基于服务现有OEM客户的新商业模式,可以大幅简化欧洲业务,拥有精简、高效的研发、采购的供应链和组织结构。

  但针对TCL所框定的OEM模式,行家们说,即使是OEM,现在中国企业的既有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与一些在华设厂的日系或者中国台湾企业相比,内地彩电企业的产能相对较小,而所谓成本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不过TCL集团预计,此次重组将迅速恢复公司彩电业务整体的赢利能力。当然公告没有对欧洲市场扭亏时间做出预期。

  也许这并不意外。有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的道路,通常会让绩效出现U形轨迹,初期绩效会下降,直至挺过低谷,国际化程度高了才会盈利。索尼、三星,都走过这样的U形之路。

  双重之惑

  2004年,TCL集团通过收购法国老牌彩电厂商汤姆逊的彩电业务,组成了全球第一大彩电企业。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曾表示,未来18个月内合并的业务能够实现赢利。但直到2006年上半年,TCL在欧洲彩电业务的经营亏损达到7.58亿港币。2006年6月,李东生本人亲自挂帅,也没能改善欧洲市场一片亏损的局面。

  原因何在?从表面看,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之初,TCL高层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北美扭亏,对欧洲市场的难度估计不足,导致重大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近几年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二是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收购汤姆逊欧洲电视机业务对此帮助不大,因为汤姆逊的技术专长是投影电视。这导致了汤姆逊在欧洲的产品、业务模式均沿用CRT时代的模式,而平板电视近两年持续不断地降价,TCL欧洲的业务体系反应速度过慢,产品还未上市即已大幅降价,导致销售困难,亏损不断。

  而据GFK的统计,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欧洲彩电市场环境突然发生剧烈变化,平板电视取代传统CRT电视的速度惊人。到2006年上半年,欧洲平板电视销售额已占欧洲彩电市场总销售额79%。面对市场剧变,TCL却无法迅速调整产品结构,造成亏损。这可以说是战略决策失误。

  过去李东生认为,中国公司与世界一流公司的差距在于“技术”和“规模”,但在国外的两年多磨炼,才意识到最大的差距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人”的差距,特别是管理团队的差距。技术和规模的短板能通过并购快速弥补,但是人的差距非得有百年树人的长期等待不可。

  其实欧洲市场容量还是很大的,但包括TCL在内的中国企业,都面临缺乏人才的问题。

  在家电企业必经的国际化这件事上,尽管TCL集团面临失败,但由于一些事情正在运行,还是有成功机会的。就像在TCL通讯最困难的时期,李东生坚持认为重组阿尔卡特手机是正确选择,如果没有对阿尔卡特手机的并购,也许TCL的手机业务都不存在了。

  TCL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新闻总监郭伟解释道:“重组计划并不意味着TCL公司将退出欧洲市场,欧洲仍然是TCL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放弃欧洲。重组只是针对目前业务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事实上,让李东生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要确保TTE北美业务的盈利。

  2006年上半年TTE中国业务中心、新兴市场业务中心和战略OEM业务中心都取得了不错的盈利,但是北美业务中心依然存在1000多万美元的亏损,而且在北美市场快速向平板业务转型的过程中,TTE的北美业务模式也面临考验。

  消息人士表示,TTE北美业务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小幅下降,这让TCL管理层很紧张,目前转变欧洲运营模式,也是为了集中精力将北美业务扭亏,如果北美业务再出现大额亏损,TCL的国际化就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7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