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为什么要卖掉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9:19 《中国企业家》杂志

  乐观点儿看,卖给跨国资本也许是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大企业的另外一种方式

  文/牛文文

  “最近又有谁在准备卖企业啊?”

  企业界近来的聚会上,这样的私下打听,差不多成了标准的“见面问候语”。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卖掉自己企业大部分股份的企业家越来越多,交易的节奏在加快,规模在放大。掰着指头数,阿里巴巴、顺驰、小护士、东盛“白加黑”、永乐、苏泊尔、搜房网,加上著名的徐工,最近的统一,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两起并购新闻。经营有困难的卖,跑的正欢的也有不少买家盯着;这个月还在论坛会议上见过面,几个月不见,保不定就有谁把企业卖掉了!

  这些卖掉的企业,什么行业什么地域多大规模都有,但买主几乎全是跨国公司或跨国资本。正因为如此,这一段时间呼吁政府加强外资准入或并购管理体系的声音很大,这方面的政府管制措施好象也应声日趋细密。

  可是,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家在卖掉企业?大凡有志向的企业家,谁都想把自己创办的企业在自己手上做大做强、做成百年企业,不到万不得已,谁会把自己一手做起来的企业卖掉呢?一桩交易,买卖双方都得有意愿才能成交。只是一味“堵”买家,把功夫全用在提高外资收购壁垒上,可能并不解决问题——当然,如果它是个问题的话。应该换个角度,从“卖方”入手,探究一下企业方面的动因。

  为什么要卖掉公司?

  面对这样的疑问,大部分企业家都满肚子苦水。不管发布会上笑容多么灿烂,面对媒体时多么自信乐观,但是,聚光灯外,苦涩自知。在本期杂志刊出的“卖掉统一”报道里,原统一总经理李嘉说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基础油供应),无法支撑下去。“没办法”,“独自撑不下去了”,“扛不住了”,许多人卖企业,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几年,国内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地产、

能源、重化工等行业,在那些产业整合正如火如荼的行业,一波接一波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使任何误判形势、轻视问题严重性的企业吃足苦头,一心想整合别人的整合者,一个个倒下。建立在原来宽松环境基础上的竞争策略和生存能力受到致命打击,不少企业已经撑不下去了,即便苦撑下去,也几乎看不到隧道尽头处的光亮。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拿出现金来”支撑住企业运作的“大佬”,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

  为什么要卖给跨国资本?

  在这个调控时刻,“真正能够拿出大把现金”来的买主,会是什么人呢?答案不言自明:不受国内金融环境影响(有钱)、在

人民币升值大趋势下非常想进入中国(有意愿)的跨国资本/跨国公司。民营企业都没钱,竞争性的国有企业也活的艰难,卖给它们卖不出价来,弄不好还得再转手卖给跨国资本;中央大企业尤其是垄断性企业这几年日子好过些,在“做到行业前三”的压力下,并购意愿也很强烈,只是实际谈判中受政策限制太多,往往压价太狠,难以成交。去年本栏目文章“另外一种价值承认”,实际上只有外资买家能够对暂时处于经营困境的中国企业给予较高的价值承认。

  卖掉企业,卖给跨国资本/公司,应该是企业家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我们用不着替那些企业甚至是为整个民族经济担忧。如果要反思什么,倒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本土社会尤其是本土

资本市场无法给本土企业及时、足够、持续的价值承认。

  悲观看,的确是海外资本“收割”中国企业;但乐观看,卖给跨国资本,也许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成长为全球大企业的另外一条道路。文前所举例子中,阿里巴巴、统一的心态,就很积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