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还是被并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11:41 潇湘晨报 | |||||||||
对于金沙大药房是否会被并购一事,传言有众多版本。但金沙大药房部分加盟店在近日相继悄然注销却是不争的事实…… 是九芝堂收购金沙大药房,帮助其走出困境;还是金沙大药房收购九芝堂,借壳上市,这是个问题。
记者 黎金龙 实习生 苏玉 摄 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2006年药品零售市场遭受重创。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运行分析》数据显示,一季度,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6%,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则分别增长24.9%、28.4%、20.3%、27.3%和23%,第一季度1/3药企亏损。 “虽然一些大型连锁企业没有明确喊出‘万家店’的口号,但做大做强是必然的目标。对于那些尚处于困境的医药企业来说,要走出困境,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甚至是扩大份额,并购或者被并购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钥匙’。”一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在这种背景下,业界关于金沙大药房与九芝堂合并的说法正悄悄流传。 部分加盟店悄然注销 刘奶奶最近去汉唐农贸大市场的金沙大药房买药,但是去了几次都只看见一家关着门的店。一番打听才知,原来这家金沙大药房加盟店已经注销了。而据记者了解,目前金沙大药房已注销和正在注销的加盟店远远不止这一家,包括树木岭、燕山街、马王堆等地的门店已经相继注销。 不过在金沙大药房加盟店店主中不知什么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九芝堂要收购金沙大药房,因此旗下的金沙大药房(包括加盟店)有一定的经济补助。”因此,一些经营不善原本要立刻注销或改投他人门下的加盟店纷纷开始放缓行动,只是部分实在“撑不住”的药房才选择注销。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金沙大药房旗下的店已注销达30多家。 一位金沙大药房加盟店的老板对记者表示:“我这个店子销售不好,如果不是为了等到那笔补助,早就想去注销了。” 而另一加盟店老板则告诉记者,药房方面的意思是不论是否收购,都没有补助。 令人费解的“赢利” 为了证实“收购”一事是否属实,记者采访了金沙大药房副总经理吕智琳。他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回事,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吕智琳透露,传说中和金沙捆绑到一起的还有老百姓大药房、千金药业等等,但是“到目前都没有成为事实”。 吕智琳告诉记者:“金沙大药房目前在长沙市的市场份额是排名第二,旗下120多家‘平价自选’店属于金沙第一代市场运作模式,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是第二代店,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代(PTO),其中10多家已经成功转型为PTO。” “2003年以来公司一直是赢利的。”吕智琳说。 而据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的数据,金沙大药房当初成立时注册资金是1000万,2005年总利润则为-150多万,未分配利润-500多万。无论是从资产负债表还是从利润表来讲,“赢利”的说法都让人颇为费解。 九芝堂:不排斥并购 对于九芝堂和金沙大药房,江湖上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说法——金沙收购九芝堂,借壳上市。泰阳证券一分析人士认为:“金沙要借壳上市也很有可能,因为其背后的巨人白沙集团完全有实力收购一个上市公司。” 据悉,一般药品在医院的销售数量往往占整体销售的80%,代金销售以及变相商业贿赂等过去业内常见的推广销售方式将难以持续下去,销售为王的策略已经步入低谷,药企将遭受相当严峻的考验。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就曾经表示,药品在医院销售的老模式被遏制了,现在厂家都在观望,但很多都没有找到一个新的销售模式,那只能亏了。 在记者就“九芝堂收购金沙”说法向九芝堂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杨沙立求证时,他表示:“金沙与九芝堂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有一定的商业贸易往来,但是收购一事董事会没有讨论过。如果是有,这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两家公司的资源组合将会进一步提升实力。” 记者问:“那如果金沙收购九芝堂呢?” 杨沙立笑着说:“如果我们九芝堂大股东不同意通过协议转让,(他们)也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我们的股票达到控股权,只要金沙出得起钱。” (本报记者 邵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