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目看点: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蔓延至实体经济,国内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加工制造业更是受到了直接的冲击,尤其是沿海部分出口生产企业出现开工不足,甚至关停、倒闭的现象。企业大量裁员,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出现了返乡回流现象,而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却屡创新高。2009年,610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构成了中国就业史上蔚为壮观的一道就业洪流,大学生就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拓宽渠道保就业。如何调整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他们又该如何调整目标、积极就业呢?
汤敏,中国高校扩招最早的倡议者之一。高校扩招不仅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的业绩。他将如何看待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2月11日晚21点40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智联招聘首席运营官赵鹏、《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走进《论道》,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共同探讨《跨越就业“寒冬”》。
嘉宾简介:
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敏,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经济系博士研究生,1989年博士毕业后,被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经济学家,负责东亚经济、区域间经济合作、亚洲债务、亚洲金融市场方面的研究。2000年,作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回国工作,2007年8月1日起,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敏先生在1999年谏言高校扩招,他以个人身份向中央高层寄去一封信,陈述了扩招的理由,他的部分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接下来扩招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建议3年扩一倍,结果6年扩了5倍,他也被称为“扩招之父”。经过10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8%迅速达到24%,不仅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的业绩。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扩招而变得严峻起来,但是汤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表示:“不后悔谏言扩招,利大于弊”。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