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海尔突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1:4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邢云飞 北京报道

  与前几年海尔集团的飞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最近两年,海尔的表现显然强差人意,其近两年的增长速度还不到6%。然而随着11月28日海尔电脑在北京中关村的落户,以及今年以来海尔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推出高端子品牌、进军地产等一系列重拳的出击,似乎都昭示着海尔准备突围的决心。

  成长后的困惑

  中国的家电制造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行业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整合、低速必然是家电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作为中国家电领导品牌的海尔也不能幸免。根据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6年,海尔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019亿增长到1080亿,增长速度不到6%,与此同时,利润率也从2003年的18%下降到2006年的13.8%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利润下滑是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在家电这样渐趋成熟的市场上,海尔不仅面临国内企业的挤压,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价格战、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基本上是传统行业成熟的必然结果。

  “随着竞争的加剧,海尔的困惑还远不止如此。”北京水木经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秦合舫分析认为,从海尔的发展历程来看,海尔的全球化布局战略和实施步骤是清晰明确的,但是在这个全球化布局的过程中,海尔品牌、技术、管理能力提升的速度却没有跟得上规模的发展。

  三闯PC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PC之外,海尔似乎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众所周知,白电一直是海尔的优势产业,但是世界上的白电生产企业规模并不大,作为如此大身量的海尔来说,需要寻找更多的支撑点。而海尔黑电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也使得海尔集团的支撑点只能落在海尔PC的肩上。

  “其实PC向家用电器发展是目前整个家电业发展的趋势。” 秦合舫认为,家电业未来是向着智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家电智能一体化的过程中,PC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未来家电组合中的核心。这对于任何一家家电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尔电脑的屡败屡战正是这个原因。从第三次进入PC行业以来,张瑞敏给海尔电脑的预定目标是“海尔PC产品占海尔整体营收1/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海尔在PC业务方面不断发力。研发上,与英特尔合作升级,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在生产上,联合广达、仁宝、

华硕等制造企业扩大海尔在PC方面的产能建设;在终端销售方面,则通过与英迈、宏图三胞成立“虚拟共同体”完善销售渠道。

  尽管如此,还是有业内专家表示了不同看法。资深营销顾问林景新表示,在中国PC行业整合逐渐加速的现实环境中,缺少核心技术和经验的海尔电脑或将会重蹈前两次的覆辙。

  内部突破

  与PC市场上的大显身手相比,海尔内部的“突围”则更为隐蔽。据了解,今年6月份,在美国惠普的帮助下,海尔集团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业务分类成立了六大集团,各个集团分别负责不同的产品品类和业务,基本上每个集团都有相对完整的产供销模块。

  秦合舫认为,在新的集团架构下,单一产品品类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反馈机制得到了完善,对单一产品品类来说,“市场链”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提高了运作效率。“同时这也是海尔品牌提升的需要。”秦合舫进一步补充道,在品质和服务成为基本的产品要素的时候,还要提升其品牌的高端形象就需要丰富的产品特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通过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提升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用户适用性,强化海尔品牌的高端内涵。“这实际上也是三星成为世界品牌的关键要素。”

  “海尔品牌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高品质所能承载的了,而是需要融入更多的先进、科技的成分,其中系统的解决方案和高适用性的用户体验是关键。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方向。”秦合舫表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